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俗語,今天我們來說說“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俗語其中的內涵,這句俗語最早出現在農村,主要聚焦的對象是已經結婚的女性,有學者認為這是對女性的侮辱,認為女性不能給娘家的長輩上墳,把女性比喻成了一個有災難的人,上墳過后會給娘家的全部親人帶來非常大的厄運。那么這句俗語是否有道理呢?
古代的女性們,只要結婚后就會以婆家的日常事務為主,漸漸的,女性和娘家人的聯系就會越來越少,在交通、信息不發達的古代,甚至有可能和娘家斷了聯系,不僅和娘家的聯系減少了,就連女性的姓氏也要更改為婆家的姓氏,古代的人們思維比較古板,認為只有男性才能衍傳整個家族的血脈,因此對女性的尊重非常低。
俗語中“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也是表示女性在整個家庭的地位非常低,在家族的公共場合中,女性是不能夠出現的,比如每年的拜祖時,女性都是不能參加的,更別提上墳了,如果發現有女性去上墳只能證明在整個家族中,是沒有男性血脈的,古代的株連制度也反映出女性和娘家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女性的婆子因為觸犯法律要被株連,她的娘家人是不會被牽扯進來的。
如果發現有女性在娘家上墳,就說明娘家的整個大家族里面是沒有哥哥弟弟的,父母只生了女兒,古人傳宗接代的思想非常濃烈,只要能夠生兒子,讓他們做什么犧牲他們都會愿意。所以在那個時代,不是因為沒有辦法的話,根本不會讓女人回娘家上墳盡孝,究其緣由,都因為古人打心底里對女性的歧視和不滿,特別是出嫁后的女性,他們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就算和娘家人想保持聯系也會受到婆家人的阻攔,所以女子在家中就只能做做飯,洗洗衣服,其余重大的事情,根本不會讓女人參加。
簡而言之,“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是”這句俗語是古代社會的產物,它和近代的重男輕女有一定的重疊性,在思想開放的21世紀,大家都認為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甚至現在的很多工作女性比男性造成的更出色。你們知道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