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人九胃”, 生活中被胃部不適折磨的人不在少數(shù):稍微多吃一點,一整天都覺得肚子脹;被冷風吹一吹或是早餐吃晚了,胃部就隱隱作痛……時間久了,人都可能變得“面黃肌瘦”,還會增加或加重各種疾病風險。
其實,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yǎng),但怎么養(yǎng)是關鍵。關于養(yǎng)胃,網上也有很多方法,但這些真的靠譜嗎?胃病患者有哪些飲食禁忌?怎樣才能正確養(yǎng)胃?
這些飲食
胃病患者要少吃
合適的飲食習慣,是預防及改善胃病的重要手段,吃對了,不僅能讓胃免于“受罪”,還能起到一定的養(yǎng)護作用。那么,生活中哪些常見的飲食習慣,是胃病患者特別需要注意的呢?
甜食看起來和胃病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對于胃病患者來說,它也算得上是“甜蜜的毒藥”。
甜食進入胃部后,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刺激胃黏膜。這對本身就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異于往傷口上撒鹽,很容易誘發(fā)胃痛、反酸、燒心等癥狀。如果本身胃黏膜就已經受損,比如患有胃糜爛、胃潰瘍等,則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胃病患者要少吃甜食,尤其不要在晚上大量吃甜食,否則胃病半夜發(fā)作可能折騰得“要命”。
一般來說,含葡萄糖、蔗糖高的食物都算作甜食,包括糖果、蛋糕、點心、夾心餅干、巧克力、奶茶、部分水果,以及年糕、湯圓、粽子等糯米食品。
如果是食物中添加的是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代糖,則不屬于甜食范疇,相對來說更友好一些,但也要注意控制量。
很多胃病患者經常會吃點蘇打餅干,覺得堿性的食物能夠中和胃酸,從而達到養(yǎng)胃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可能又錯了!
蘇打餅干的堿性確實可以中和胃酸,減輕反酸等癥狀,比較適合胃酸水平過高的人。但如果每次反酸都只是吃點蘇打餅干緩解,就容易延誤病情,反而不利于胃部健康。
另外,人體胃部正常的pH值保持在0.9~1.5之間,是強酸的環(huán)境,能夠殺死不小心被我們吃進去的很多細菌。如果胃酸分泌正常,但又經常吃蘇打餅干,可能會使胃部環(huán)境的酸性降低,不利于殺滅雜菌,反而增加疾病風險。
與蘇打餅干類似的是,一些饅頭、面條也含有一定的堿性物質,不宜長期過多食用。
粗雜糧富含的膳食纖維,是健康飲食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我們一直提倡大家要適當多吃,但對于胃病患者來說,吃粗雜糧卻也要謹慎一點,選對了才行。比如:
紅薯、土豆吃太多,容易產氣反酸,這對胃食管反流或胃潰瘍患者而言,反而易加重不適癥狀;黃豆、黑豆、綠豆等容易增加消化負擔,還會產氣加重腹脹,也不適合胃病患者多吃,要控制好量。
所以,胃病患者在粗雜糧選擇上要留心,盡量吃蕓豆、紅小豆等易消化的粗糧。如果是其他粗糧,可以打成粉或粗糧細做,每次適量食用。
首先,檸檬、山楂、獼猴桃、李子等酸性水果食用過多時,更易出現(xiàn)反酸,尤其是慢性胃炎患者;也會刺激胃黏膜,加重胃潰瘍。
其次,菠蘿、香蕉、荔枝等過甜的水果過量食用時,可能會在胃局部造成高滲狀態(tài),刺激胃黏膜,引發(fā)或加重胃部疾病。
另外,空腹盡量不要吃太多柿子、葡萄、橘子等富含鞣酸的水果,以免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與蛋白質發(fā)生反應,產生鞣酸蛋白,把植物纖維、果膠、食物殘渣等粘合在一起,增加胃結石風險,甚至可能造成潰瘍或出血。
茶葉和咖啡中的一些成分對人體有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但其中的咖啡因可刺激胃酸分泌,如果是空腹大量飲用或喝濃茶,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胃部損傷。對于本身就有胃部疾病的人來說,也不利于病情恢復。
建議一杯茶的茶葉用量不要超過2克,也不要空腹喝茶、咖啡,不要喝大量濃茶,正確適量飲用才能對健康起到有益的作用。
粥很容易消化,所以“喝粥養(yǎng)胃”是很多人的共識,但事實上,長期喝粥卻可能適得其反。
粥通常比較軟爛,不太需要咀嚼,這也就少了唾液淀粉酶的分泌,食物會順著食道直接進入胃部,導致在胃部的消化時間延長;而粥中的水分又稀釋了胃液,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時間會再次延長。
如果長期消化過緩,就很可能造成胃泌酸的功能下降,影響消化能力。這就好比長時間不運動的人,稍微一運動就喘不過氣一樣。因此,長期頻繁喝粥,反而可能增加胃病風險。
一般來說,普通的胃炎患者,可以適當喝粥,以降低腸胃負擔,有一定的養(yǎng)胃功效。
但容易反酸的胃食管反流者,喝粥很可能加重癥狀,不建議進食過多的流質食物,以免進一步刺激胃部、食管等;胃潰瘍患者也應減少喝粥的頻率,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
另外,粥不要煮得太稀,喝粥時最好搭配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一起吃。
3大傷胃習慣
盡量離遠點
除了在吃的食物上需要講究點以外,一些飲食習慣,胃病患者也要提高警惕。
近年來“少吃多餐”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少胃病患者覺得減少每頓飯的食用量,增加每天吃飯的次數(shù),有助于減輕吃得過飽帶來的胃腸負擔,達到養(yǎng)胃的目的。但實際上——
進食的次數(shù)盲目增多,相當于延長了胃的工作時間,尤其對于經常吃宵夜的朋友來說,胃將宵夜吃進去的食物消化完后,停工短短幾個小時,就又要開始消化早餐。長期如此,胃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就容易“受傷”。
而且對于胃炎、胃潰瘍的患者來說,少吃多餐會反復刺激胃粘膜,增加胃酸分泌量,不僅不利于病情康復,還可能有所加重。
但如果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胃腸道大手術后患者,則可適當少吃多餐,更有利于健康。
“狼吞虎咽”,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吃得過快。這一方面會導致因為咀嚼過少而增加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進食過快,吃飽的信號來不及傳達到大腦,等感覺吃飽的時候往往已經吃撐了,也不利于胃健康。
建議吃飯細嚼慢咽,一口飯咀嚼20次左右,老年人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適當增加次數(shù),有助于減少進食量,增強飽腹感,還能在降低腸胃負擔的同時,提高食物營養(yǎng)的吸收率,清除腸道代謝物。
如果特別餓,可以先吃些流食,如:粥、面等,再恢復正常飲食,以免加重腸胃功能的損傷,造成消化不良等癥狀。
晚餐不規(guī)律,尤其是過晚進餐,胃還沒有排空就睡覺,會對胃黏膜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甚至有專家把晚上20點~24點稱為“胃癌時間”。
已經患有胃病的人,胃粘膜本身就不如以前,如果還是長期進食過晚、吃夜宵等,難免會進一步加重病情。
【建議】建議晚餐不宜過晚,與睡覺時間應至少間隔4小時以上,讓胃完全排空。
照著這些方法吃
幫你養(yǎng)好胃
得了胃病,竟然有這么多的飲食禁忌。那么胃病患者,或者普通人群應該怎樣做,才更有助于守護胃健康呢?
人只要一進食,胃就會分泌胃酸來消化食物,如果三餐規(guī)律,胃酸分泌也會比較正常。這就相當于向工廠訂貨,我們需要多少,工廠就生產多少。
而如果三餐不規(guī)律,胃酸分泌也沒有固定的時間,就容易打破正常的平衡狀態(tài),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從而誘發(fā)消化不良、反酸燒心、胃糜爛、胃潰瘍等病癥。
所以,平時一定要養(yǎng)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生活習慣,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有助于讓胃的運動起搏細胞、胃酸分泌都形成規(guī)律,使胃功能更協(xié)調,從而達到養(yǎng)胃的目的。
健康的胃,離不開完好無損的胃粘膜。理論上來說,偶然的一次胃黏膜受損,5~7天就能修復,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但如果胃粘膜長期受到刺激,就可能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甚至發(fā)展為胃癌。那么,怎樣才能保護好胃粘膜呢?
果膠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傷害。蘋果、南瓜、花椰菜、紅蘿卜、高麗菜等富含果膠,可適當多吃。
花青素不僅是強抗氧化劑,也是非常強效的抑菌劑,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細菌黏附在胃壁上,能幫助抑制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生長,降低胃黏膜受損風險。桑葚、藍莓、葡萄、黑枸杞等食物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花青素。
辣椒富含辣椒素,而有研究表明,少量的辣椒素會刺激胃黏液的分泌,修復胃粘膜,對胃起到保護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已經有胃部疾病的人不太適合吃辣,以免反而造成刺激。
關于養(yǎng)胃、治胃病,91歲名醫(yī)姚希賢姚老曾在節(jié)目中給出了一個他用了60多年的“絕學方”。這個方子“一方多效”, 不但能改善脾胃不適癥狀,還能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改善胃部疾病!
【藥材】清半夏、黃連、黨參、茯苓、公丁香、枳殼、連翹、烏梅。
【功效】清半夏、黃連辛開苦降,能消瘀散結,對胃的滿悶不適療效很好;黨參、茯苓具有益氣健脾、燥濕的作用,解除胃部脹滿不適;公丁香、枳殼理氣溫中、降逆止嘔;連翹、烏梅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此方有辛開苦降、益氣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由于個人體質差異,具體用法用量請遵醫(yī)囑。
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