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四友” 祛病良藥
“雪中四友” 祛病良藥
雪中四花,人間爭艷。觀之悅目,服用養顏。
有人采擷,著文心傳。獨具一格,別開生面。
踏雪尋春何處是?“雪中四友”璨然開。三九嚴寒,百花寂寥,萬物凋零,而梅花、山茶花、水仙花、迎春花卻迎著寒風綻開。她們被文人雅士譽為“雪中四友”,亦被醫家本草視為治病良藥。
梅花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笑傲于冰天雪地,傳遞著春的消息。我國是梅花的故鄉,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記載。梅花的品種繁多,有紫梅、紅梅、白梅、江梅、重葉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樹等200多種,宋代范成大已有《梅譜》專著,收載頗詳。
自古以來,人們愛梅、崇梅,至高至上。南宋時有一位叫林和靖的人,棄家隱居杭州孤山,一生不婚,專心植梅養鶴,自稱“梅妻鶴子”。清代彭麟玉說他“一生知己是梅花。”梅花因為它的美使人賞心悅目,又因為它具有祛病保健作用備受青睞。
梅花屬薔薇科植物,藥用以白梅花為主,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為“綠萼梅”,目前中藥學中一直襲用此名。梅花藥用,每年1~2月間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時香濃而持久),攤置席上,曬干或烘干備用。梅花味微酸、澀,性平,無毒?!栋俨葭R》說它“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飲片新參》載:“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梅花含揮發油和多種維生素類物質。有調節神經、助胃消化的作用??捎糜谥委熒窠浌倌馨Y、慢性咽炎、煩渴、胸脅脹痛、食欲減退和瘡毒等。
梅花食醫兼優。僅此介紹幾則食用、藥用法:
?。?)梅花粥:先以粳米一二兩煮為粥,待煮粥熟,加入白梅花瓣(研粗末)10~15克,同煮一二開即可食用。常食能益氣陰,調脾胃,強身健體。
?。?)梅花湯(茶):用半開的梅花,溶蠟封花口,投入蜜罐中浸漬備用。可每次取蜜漬梅花二三朵,加蜜一湯匙,點沸湯沖泡飲用,有清熱滌煩、生津止渴之功。
?。?)蜜漬梅花法:用白梅肉30克,取雪水浸梅肉;再用其汁潤梅花,露一宿;取花瓣浸于蜜中,以后每食少許?;蛞曰ò?~5克,加酒二三盅同眠,服之能提神醒腦、疏肝和胃。
(4)梅花合歡枕:用梅花200~300克,配合歡花150克,布包裝入枕心中即可。常用此枕不但馨郁宜人,且能調暢心神,安魂魄,悅心脾,寬胸懷,益容顏。
山茶花
山茶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深受人們喜愛。山茶深冬開花,品類多達幾千種。我國是山茶花勝地,有的品種堪稱世界上的“山茶之最”。云南名寺玉峰寺內有一株距今已500多年的古山茶,如今繁花滿枝,人稱“萬朵花”;更有甚者,在浙江省瑞安大羅山寶巖的一株山茶花,已有1200多年樹齡,是山茶花中的“老壽星”。植物學家在廣西發現一種珍貴山茶花,稱為“金花茶”,是世界上其他國家至今未發現的品種,被譽為“最珍貴的植物”。
山茶花和子實皆可入藥,其葉類茗,又可作飲,故《救荒本草》云:“山茶花嫩葉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曬作飲”?!侗静菥V目》記載:山茶花能“治吐衄諸血,腸風下血”及“湯火傷灼”,說明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治出血證,可用紅山茶10~15克,研末,入童便100毫升、酒10毫升,對服。紅山茶花研末,麻油調涂,能涼血解毒,對燙火外傷有良效。
水仙花
水仙花是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仙在我國有三大產地:福建漳州、上海崇明和浙江普陀。水仙花是裝飾居室的優良觀賞花卉,唐代就已進入宮廷。《花史》曾記述:“唐玄宗賜虢國夫人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寶所造”?;噬嫌媒鸬钠髅笱b盛水仙送人,足以證明對水仙之珍重。
在歲暮天寒百花凋零的時節,家家戶戶都喜歡栽幾盆水仙花,作為“歲朝清供”的年花。水仙花那翠綠的葉片、亭亭的花梗、白色的花朵,凝姿約素,幽香清雅,被譽為“凌波仙子”、“歲寒友”。宋代黃庭堅曾以詩贊曰:“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
水仙的全草都可入藥。 《本草綱目》說水仙花能“作香澤,涂身理發,去風氣。又療婦人五心發熱。”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亦認為, 水仙花性寒,味苦微辛,能理氣祛風,療心慌,治燥熱,澤肌膚,潤毛發。口燥煩渴,可用水仙花三朵泡茶飲;五心煩熱、嘈雜不寧者,水仙花配荷葉、芍藥等分,為末服,亦有效驗。水仙花朵含芳香油、丁香油酚、桂皮酚等,提煉可制高級香精;水仙花萃取物配制的天然化妝品,還有除皺益顏之功。
水仙的鱗莖,味苦、微辛,性寒而滑,有微毒?!侗静菥V目》說它主治“癰腫及魚骨鯁”。水仙含多種生物堿,《中藥大辭典》載:水仙生物堿有抗癌和抗病毒活性,代替伊米丁治療阿米巴痢疾有療效。將鱗莖除去枯皮,與等量米飯搗如泥,可外敷治乳癰、瘡毒和癰腫等;水仙全草搗爛外敷,治蜈蚣、毒蛇咬傷有效;用水仙的干鱗球、鴨膽子等量,去皮同研,置于雞眼內用膠布固定,換藥兩三次即可見效。
迎春花
“金纓翠萼斗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早春時節,冬寒未逝,一串串狀如瑞雪的金黃色小喇叭花兒,掛滿碧綠的枝條,吹奏起春回人間的第一樂章。
迎春花雖貌不驚人,卻清香素雅。梅花誠有“百卉前頭第一芳”之說,而迎春花的風格在于迎來明媚春光而不自炫耀。其花小色黃,形似小喇叭,一簇簇密綴在碧綠的枝條上,近看如翠玉鑲金,遠望黃澄澄一片,也被譽為“初春使者”。清•劉灝《廣群芳譜》中有詩贊迎春花云:“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 ,系木樨科多年生蔓叢落葉小灌木植物。全株可入藥,性寒、味苦,無毒。含紫丁香苷、迎春花苷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本草綱目》說它治“腫毒惡瘡,陰干研末,酒服一二錢,出汗便瘥。”治跌打損傷,用干葉10克,水煎服;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腫痛處,能散瘀、消腫、止痛。婦女陰道、外陰瘙癢者,可用鮮葉30~50克,加水1000毫升,煎水坐浴。治頭痛發熱,用迎春花15克,水煎服,有解熱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