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介紹:
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簡稱ECG)。心電圖是心臟興奮的發生傳播及恢復過程的客觀指標。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
心電圖正常值:
(1)心電圖紙上的每個小方格橫格為0.04s,縱格為0.lmV。
(2)心率:竇性心律正常為60~100bpm* 之間,超過100bpm的為竇性心動過速,低于60bpm的為竇性心動過緩在一定范圍內低于或高于正常頻率的,以及輕度的竇性心律不齊,都屬于正常范圍的心律。
(3)心律:健康人絕大多數時間為正常竇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非異常。
(4)P波:在肢體導聯中除aVR為倒置外余導聯多為直立,儂汋虼趮銘或較低平。在胸壁導聯V1-6多不夠明顯直立。
(5)P R間期:自P波開始至QRS波群開始的時間正常范圍為0.12~o 20s。
(6)QRS波群:為一狹窄形態多樣的(qR,R,RsrS,或qRs)波群,時間在0 06~ 0 10s的狹窄范圍內。
(7)ST段:是自QRS渡群終了的J點開始至_r波開始的一段正常形態是隨T波的直立而淺淺的上飄。sT段平行的壓低或斜向F的壓低不正常,輕度抬高可見于正常人應與臨床情況結合判斷正常與否。
(8)T波;除在aVR導聯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 5mV時均應直立。(如在I,Ⅱ導聯應直立aVR中應倒置,胸前導聯自V4-6均直立)。
(9)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見,正常應直立,其它導聯可不明顯。
(10)Q-T間期:自qRS波開始至T波終了的間期Q-T間期隨心率而略有長短之別,但Q-T間期與心率不符合的延長有較重要意義。異常縮短多為藥物或電解質紊亂影響。
心電圖臨床意義:
心電圖對冠心病其診斷有重大意義: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由于冠狀動脈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電圖特點為T波倒置,儂汋虼趮銘S-T段下降大于0.05毫伏有時在心前區疼痛發作時ST段抬高大于0.1毫伏,稱變異性心絞痛。
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冠狀動脈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壞死心電圖特點如下:缺血型改變:T波倒置。儂汋虼趮銘損傷性改變:ST段抬高與直立的T波形成單方向的曲線。壞死改變:出現病理性Q波。
正常心電圖
竇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間期:0.16秒
QT間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時間:0.10秒
ST-T無異常偏移
房性期前收縮(房早)
[心電圖特征]
1、提前出現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異位P波與竇性P波不同
3、P‘-R間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內的兩個竇性P波間期短于竇性P-R間期的兩倍,稱為不完全代償間歇
室性期前收縮(室早)
[心電圖特征]
1、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S,其前無P波,繼發S-T段與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聯律間期恒定
3、代償間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規律出現、形成二聯律(左圖上)、三聯律、成對室早(左下圖)。
5、在同一導聯內若出現不同形態的室早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A圖為竇性心動過速
[心電圖特征]
1、頻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圍內。
B圖為竇性心動過緩
[心電圖特征]
1、頻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圍內。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在無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動過速時的統稱。
一系列快速整齊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時間、形態正常,如合并室內阻滯、預激或室內傳導差異,則QRS增寬變形,應與室速鑒別。
[心電圖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節律規則。
2、QRS波群形態時間正常(差傳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個房早觸發,下傳的P-R 間期顯著延長。
心房纖維顫動(房顫)
[心電圖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頻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極不規則,頻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寬大畸形為室性差傳。
Ⅰ°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超過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間期的長短與心率、年齡有關),一般>0.20秒。
Ⅱ°Ⅰ型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脫落一個R波后,P-R間期縮短,繼之又延長,周而復始。
Ⅱ°Ⅱ型房室傳導阻滯
規律的竇性P-P中,突然有一長間歇與短P-P成倍數關系。
Ⅲ°房室傳導阻滯
1、P-P間期相等,R-R間 期相等
2、P與R無固定時間關系( P-R間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 點在交界區;QRS增寬變形 ,表示起搏點在心室。
右心房肥大
Ⅱ、Ⅲ、aVF導聯P波高尖,電壓≥0.25mV,常見于肺心病,該P波又稱“肺型P波”
V1導聯P波正向、電壓≥0.2mV
左心房肥大
P時間>0.11秒
P雙峰、峰距>0.04秒
常后峰>前峰
PV1終末電勢超過-0.04毫米·秒
該類型P波常見于二尖瓣狹窄,又稱“二尖瓣P波”
右心室肥大
1、電軸右偏
2、胸導聯R/S比例異常
V1R/S≥1或/及 V5R/S≤1
3、RV11.0mVRV1+SV5> 1.2mV
4、V1VAT>0.03秒
5、ST-T異常
左心室肥大
1、電壓改變:
RV5>2.5mV
RV5+SV1>3.5mV (女 ?。?gt;4.0mV (男)
RⅠ+SⅢ>2.5mV
R aVL>1.2mV
2、 V5 VAT>0.05秒
3、ST-T改變
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當心室肌某一部分發生缺血時,將影響復極過程,產生ST-T改變
心肌梗塞急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