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洛川會議
  
洛川會議舊址

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zhàn)區(qū)和敵后,在敵后放手發(fā)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會議概述

  1937年8月22—25日,中國共產黨在陜西省洛川縣城北10公里處的紅軍指揮部駐地馮家村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1] 
 

 

與會人員

  
  

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有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任弼時、關向應、凱豐、彭德懷、張國燾,部分紅軍領導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劉伯承、賀龍、張浩、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張文彬、肖勁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鐘等22人參加了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張聞天主持會議。

主要內容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于軍事問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基
  本任務的報告,張聞天作了政治形勢的補充報告。會議分析了全國抗戰(zhàn)開始后的新形勢,指出,國共兩黨的爭論已不是應否抗戰(zhàn)的問題,而是如何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問題。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反對片面抗戰(zhàn)路線。會議認為,中國的抗戰(zhàn)是艱苦的持久作戰(zhàn),必須經過持久作戰(zhàn),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偉大領袖高屋建瓴地發(fā)表了著名的“洛川講話”,談到“不要到抗日前線當炮灰”的思想會議一致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各方面的具體政策:
  一,必須堅持抗日戰(zhàn)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
  二,在敵人后方放手發(fā)動群眾,獨立自主地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使游擊戰(zhàn)爭擔負起配合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zhàn)略任務;
  三,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放手發(fā)動抗日的群眾運動,和國民黨的片面抗戰(zhàn)路線作斗爭;
  四,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zhàn)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zhàn)時期 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五,八路軍的具體戰(zhàn)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 
  會議在基本原則一致的前提下,對八路軍出兵的時機、數量及陜甘寧留兵多少、紅軍作戰(zhàn)形式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對外稱主席、副主席)。
  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四、改革政治機構;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戰(zhàn)時的財政經濟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歷史意義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戰(zhàn)的正確方向。
  
 
中國軍史:1937年 秋 陜北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25日,中國共產黨在陜西省洛川縣城北10公里處的紅軍指揮部駐地馮家村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有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任弼時、關向應、凱豐、彭德懷、張國燾,部分紅軍領導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劉伯承、賀龍、張浩、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張文彬、肖勁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鐘等22人參加了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張聞天主持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于軍事問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基本任務的報告,張聞天作了政治形勢的補充報告。會議分析了全國抗戰(zhàn)開始后的新形勢,指出,國共兩黨的爭論已不是應否抗戰(zhàn)的問題,而是如何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問題。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反對片面抗戰(zhàn)路線。會議認為,中國的抗戰(zhàn)是艱苦的持久作戰(zhàn),必須經過持久作戰(zhàn),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會議一致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各方面的具體政策:一,必須堅持抗日戰(zhàn)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二,在敵人后方放手發(fā)動群眾,獨立自主地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使游擊戰(zhàn)爭擔負起配合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zhàn)略任務;三,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放手發(fā)動抗日的群眾運動,和國民黨的片面抗戰(zhàn)路線作斗爭;四,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zhàn)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zhàn)時期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五,八路軍的具體戰(zhàn)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

  會議在基本原則一致的前提下,對八路軍出兵的時機、數量及陜甘寧留兵多少、紅軍作戰(zhàn)形式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對外稱主席、副主席)。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戰(zhàn)的正確方向。

  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zhàn)時的財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盧溝橋事變以后,中國開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為了進一步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確定黨在抗戰(zhàn)時期的綱領、路線和政策,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了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

  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及候補委員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朱德、任弼時、關向應、凱豐、張國燾。其他有關人員是:彭德懷、劉伯承、賀龍、張浩、林彪、聶榮臻、羅瑞卿、張文彬、肖勁光、林伯渠、徐向前、周建屏、傅鐘22人。

  會議的議程為:(1)政治任務問題。(2)軍事問題。(3)國共兩黨關系問題。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于軍事問題和同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報告,深刻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指出抗日戰(zhàn)爭將是艱苦的持久戰(zhàn),提出了黨在抗日時期所采取的政治路線和基本方針。關于軍事問題。報告指出紅軍在國內革命戰(zhàn)爭中已經發(fā)展為能夠進行運動戰(zhàn)的正規(guī)軍。但在新的形勢下,必須把過去的正規(guī)軍和運動戰(zhàn)變?yōu)榉稚⑹褂玫挠螕糗姾陀螕魬?zhàn)。他提出紅軍的基本任務是:(1)創(chuàng)建根據地。(2)鉗制和相機消滅敵人。(3)配合友軍作戰(zhàn)(主要是戰(zhàn)略配合)。(4)保存與擴大紅軍。(5)爭取民族革命戰(zhàn)爭領導權。他指出紅軍的戰(zhàn)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包括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兵團,以及向平原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游擊戰(zhàn)爭的作戰(zhàn)原則是分散以發(fā)動群眾,集中以消滅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山地戰(zhàn)要達到建立根據地,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的目的,小游擊隊可到平原區(qū)發(fā)展。關于國共關系問題。報告強調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紅軍的活動,只能由我們自己決定。

  會議對毛澤東的報告進行了認真地討論。許多同志都發(fā)了言,大多數人同意毛澤東的報告精神,擁護黨中央的政治路線。但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少數人有一些不同意見。1.關于出兵的時間問題。有人認為,現在戰(zhàn)局很嚴重,應該早出兵,對我們政治影響好。這種意見雖有一定道理,但是卻忽視蔣介石借日軍之手消滅異己的用心。2.關于陜甘寧邊區(qū)留守部隊問題。有人主張,把軍隊全部開到前線,陜甘寧邊區(qū)不留兵。對蔣介石襲擊我軍后方的陰謀警惕不足。3.關于作戰(zhàn)方針問題。有人主張,紅軍要配合國民黨軍隊多打大仗。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方針認識不足。4.關于對國民黨的估計問題。有人過高地估計了國民黨的抗日作用,而對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質認識不足。

  張聞天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說明全國性的抗戰(zhàn)已經開始,從此進入了抗戰(zhàn)的新階段。我們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來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他著重指出:我們的總方針是要將已經開始的全國性抗戰(zhàn)發(fā)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zhàn),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并從中來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統(tǒng)一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國。

  張聞天在補充報告和發(fā)言中,對毛澤東的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作了闡述和發(fā)揮。

  周恩來報告了南京談判,上海抗戰(zhàn),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南京政府的國防、外交等情況。

  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對會議作了總結,回答了討論中提出的問題。他指出,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一定要實行黨對抗戰(zhàn)的領導,依靠人民群眾,實行全面抗戰(zhàn),反對片面抗戰(zhàn)、反對妥協退讓、民族革命戰(zhàn)爭才能獲得徹底勝利。與會同志一致同意毛澤東的總結。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為此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

  《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正確地分析了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政治形勢,規(guī)定了黨的中心任務。指出:“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zhàn),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zhàn)的起點。”“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zhàn)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

  《決定》分析了國民黨片面抗戰(zhàn)路線的實質和危害,指出了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關鍵。《決定》指出:“今天的抗戰(zhàn),中間包含著極大的危險性。這主要是由于國民黨還不愿意發(fā)動全國人民參加抗戰(zhàn)”,“處處懼怕和限制人民的參戰(zhàn)運動”,“不給人民以抗日救國的民主權利”。所以,在抗戰(zhàn)過程中,可能發(fā)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抗戰(zhàn)是艱苦的持久戰(zhàn)。“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fā)動的抗戰(zhàn)發(fā)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zhàn)。”

  《決定》強調黨對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責任和堅持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毛澤東在報告中明確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對國民黨要保持警惕性,紅軍的活動主要由共產黨決定。《決定》號召“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zhàn)的核心,應該用極大力量發(fā)展抗日的群眾運動。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只要真能組織千百萬群眾進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無疑義的”。

  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全國軍事總動員。3.全國人民總動員。4.改革政治機構。5.實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實行戰(zhàn)時的財政經濟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實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10.建立抗日的民族團結。這個綱領全面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基本政治主張。

  會議決定在敵人后方放手發(fā)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同時,強調黨的工作重心是戰(zhàn)區(qū)和敵后;決定以減租減息政策作為抗日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放手發(fā)動抗日的群眾運動,爭取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

  會議在組織上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軍委。軍委成員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11人組成。毛澤東為軍委主席,朱德、周恩來為軍委副主席。8月25日,中央軍委發(fā)布了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8月29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前方軍委分會(后稱華北軍分會),以朱德為書記,彭德懷為副書記。

  洛川會議是在抗日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地制定了一條與國民黨片面抗戰(zhàn)路線針鋒相對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規(guī)定了黨在抗日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任務和各項政策,從而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選登:聶榮臻傳 23章 在洛川會議上

1937年7月,當“盧溝橋事變”的消息8日晨飛傳到陜北黃土高原的時候,聶榮臻熱血沸騰,激情難平。

“盧溝橋事變”翌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fā)出抗日通電。同一天,紅軍將領致電蔣介石,表示全體紅軍將士愿“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wèi)國之目的”。在前方戰(zhàn)局瞬息萬變的日子里,聶榮臻心急如焚地等候著國共兩黨談判的結果,并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云陽一帶積極組織部隊爭分奪秒地練兵,隨時準備開赴前線,驅逐強虜。一直到8月中下旬,國民黨政府在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其統(tǒng)治中心南京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被迫改變了在人事安排及軍事指揮機構設置等問題上對紅軍改編采取的刁難態(tài)度,同意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設立總指揮部,開赴華北戰(zhàn)場,與日軍作戰(zhàn)。

8月19日,聶榮臻接到前敵總指揮部通知,毛澤東從延安來電,一軍團作為紅軍抗日先遣兵團,由陳光、羅榮桓率領,率先行動,同時通知他和劉伯承、鄧小平前往洛川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紅軍出師抗日的有關問題。聶榮臻當即與代理軍團長陳光部署部隊行動事宜。8月22日,紅一軍團離開三原地區(qū),作為紅軍先遣隊向山西進發(fā)。部署完后,聶榮臻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洛川。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及其他人員分乘大卡車,從距洛川90公里的延安來到了洛川。聶榮臻與中央領導人見面,感到分外親切。

他意想不到的是,張瑞華也從延安“抗大”搭乘卡車來到了洛川。{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162_1.bmp}一年前,張瑞華到達陜北以后,聶榮臻因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軍務繁忙,與妻子很少見面,連寫信也很少。張瑞華對丈夫是理解的。有一次,她寫信給聶榮臻,傾訴思念之情,還半開玩笑地寫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榮臻,你現在也成了大禹啦??”此信被一軍團一位參謀誤認為是公函,拆開一看,才知道拆錯了,趕緊報告教育科長孫毅。孫毅連忙囑咐參謀:“快把信封好交給政委,信的內容可別亂傳!”當時聶榮臻實在太忙,匆匆看了信,竟沒有察覺。此次洛川相會,是張瑞華到陜北后與聶榮臻第二次見面。

看來這還是組織上有意安排的。因為洛川會議一結束,聶榮臻就要領兵出征,為國為民赴湯蹈火去了。

在洛川縣馮家溝村舉行的洛川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聶榮臻在會上聽取了毛澤東關于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張聞天關于形勢和任務問題的報告,以及周恩來的重要發(fā)言,參與討論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聶榮臻后來回憶說:“召開洛川會議,主席的意圖是要解決作戰(zhàn)方面的戰(zhàn)略方針問題。就是要打山地游擊戰(zhàn)。主席強調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不能輕視它,也不能夠用打國民黨的辦法,那不行,子彈缺乏,武器很少,打了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怎么辦?

所以硬拼硬打是不行的,同時那樣子也不能發(fā)動群眾,不能建立根據地,不能擴充我們自己的隊伍。主席呀,他是看到后頭那一層,就是日本人敗了以后,我們要轉入進攻,所以要獨立自主,要建立根據地,擴大武裝。會上有些不同的意見,就是以游擊戰(zhàn)為主還是以運動戰(zhàn)為主的問題。我發(fā)言是贊成主席的意見,贊成山地游擊戰(zhàn),著重要獨立自主。”

聶榮臻的回憶是準確的。從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洛川會議記錄上查到,聶榮臻作了如下發(fā)言:“1.軍隊出動與成略問題,現在我們是整個陣線之一部,另外同日本作戰(zhàn),應時時顧到我們不要吃虧,因此戰(zhàn)略上采取山地游擊戰(zhàn),基本上要有獨立自主,否則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可能發(fā)生問題。出動兵力為著很快地創(chuàng)造根據地,力量更大,影響更大,以前線的力量來爭取條件,也是可以的;2.游擊支隊問題:大的游擊隊??小的游擊隊繁殖,應盡量與東北及其他地方的游擊隊打通,并派人去。現在干部對游擊戰(zhàn)爭,獨立的工作(能力)比以前差,在敵人后方的基礎還是靠當地;3.外交問題,我們有許多關系,應進一步派人去工作,做軍隊中的政治軍事工作;4.財政問題,各方面的經費都不夠,以前是從地方籌糧,現在出動,再等是不可能也不應當的,開始應爭取人民,不要侵犯其利益。戰(zhàn)斗員生活上應同蔣介石士兵平等,否則工作不好做,并且給敵人以挑撥間隙。現在應多想點辦法,如國際方面,募捐是可以的。”聶榮臻的發(fā)言,是對毛澤東提出的戰(zhàn)略方針的堅決支持,也是他日后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的思想基矗經過討論,大家統(tǒng)一到毛澤東提出的作戰(zhàn)方針上來了。后來,毛澤東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實際情況,將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方針歸納為:“基本的是游擊戰(zhàn),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zhàn)。”①洛川會議一掃聶榮臻心頭因前方戰(zhàn)局混亂帶來的愁云,思想豁然開朗。

自“西安事變”之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要進入抗日戰(zhàn)爭了,仗究竟怎樣打?這是聶榮臻時刻思考的問題。洛川會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明確認識到,出征之后的中心任務就是建立抗日根據地,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實行持久抗戰(zhàn)。

8月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下達了命令: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個師。第一一五師由原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和七十四師(留陜北)組成,林彪為師長,聶榮臻被任命為副師長。10月,八路軍恢復政治委員制度后,聶榮臻被任命為師政委。

8月29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前方分會(后稱華北軍分會)。聶榮臻任該會委員。

不久,聶榮臻接到了蔣介石簽署的委任狀,心中感慨萬千。對于與蔣介石及其國民黨軍隊惡戰(zhàn)多年的聶榮臻來說,接受這一紙委任,不能不說是極富戲劇性的。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聶榮臻像所有堅定的共產黨人一樣,視蔣介石為頭號大敵。現在,蔣介石表示愿意抗日,國共兩黨再度合作,他才給八路軍將領們發(fā)委任狀。這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進行長期努力的結果。國民黨當局的政策轉變,對于抗日戰(zhàn)爭的興起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聶榮臻也注意到,蔣介石完全是為形勢所迫,才不得不暫時放棄執(zhí)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血淋淋的“剿共”方針的。

洛川會議結束后,聶榮臻與林彪坐上卡車,向西安進發(fā)了。他們準備在西安換乘火車追趕第一一五師已出征的部隊。誰知,遇上北方秋季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卡車多次陷入泥坑之中,聶榮臻等將領不得不下車搬石墊路,冒雨推車,弄得泥水滿身,疲憊不堪。

車過陜西黃陵縣名叫中部的地方,稍事休息。此處有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寢。此時,雨勢減弱,變?yōu)槿缃z如縷的雨簾,籠罩著聳立在蒼茫荒涼的黃土地上的小山包,以及那歷盡滄桑的古亭、石拱門和老柏樹林。聶①《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卷,第441頁。

榮臻凝望著綿綿秋雨中的黃帝陵,神情肅穆。在這國家危亡的緊急關頭,他從心底里向民族祖先發(fā)出決心以身報國的錚錚誓言!

卡車行至宜君縣附近,再次陷入泥坑中,車輪打滑,無法前進。為了爭取時間趕路,聶榮臻和林彪只好改乘馬匹,帶上警衛(wèi)人員先行出發(fā)。他們趕到西安城外,找個地方換上干凈衣服,才進城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

去往前方的軍隊領導人分為兩批從西安出發(fā),林彪先走,聶榮臻按周恩來的意見暫留兩天,分析研究前線形勢、面臨的困難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聶榮臻同周恩來出席了國民黨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舉行的便宴,然后一起乘坐蔣鼎文派出的專列,前往太原。

聽到黃河的濤聲了!聶榮臻的心里不由得一陣激動。在潼關換乘木船,渡過雨中的激流。在風陵渡等待他們的是閻錫山派來的小火車。上車后,他聽到日軍瘋狂地沿平綏、同蒲線兩側進攻,國民黨七八十萬守軍有的一觸即潰,有的不戰(zhàn)自退的消息,心情格外沉重。日軍輕取平津之后,氣焰更為囂張,以約30萬兵力,兵分3路,沿平綏、平漢、津浦鐵路長驅直入,妄圖“速戰(zhàn)速決”,3個月內滅亡中國。華北處于危急之中!

僅有兩節(jié)車廂的小火車沿著窄軌鐵路,馳向戰(zhàn)云密布的前方。聶榮臻和周恩來坐在車廂內的小凳上,促膝傾談。第一一五師按原定的任務,是開赴晉、察、冀、綏四省交界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向沿著3條鐵路線進攻的日本侵略軍進行側擊,以配合國民黨軍隊的作戰(zhàn)行動。由于國民黨軍隊紛紛敗北,八路軍必須有單獨應付戰(zhàn)局的準備。

“榮臻同志,你有什么打算呢?”周恩來用深邃的目光望著聶榮臻,親切地問道。

聶榮臻沉吟片刻,胸有成竹地指著攤放在小桌子上的一份簡易地圖說:“我?guī)熛劝搭A定計劃開進,但應做好單獨進行游擊戰(zhàn)爭的準備。從地圖上看,晉、察、冀、綏四省交界地區(qū)山嶺起伏,地形不錯,適合于開展游擊戰(zhàn)爭。

不過,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地形,得把力量放在發(fā)動群眾上,才能堅持游擊戰(zhàn)爭。”

“你的想法很好嘛,我很贊同。”

“恩來同志,我在洛川會議上講過,部隊的槍支、彈藥、給養(yǎng)是個大問題。眼看天氣就要冷了,大家還穿著單衣、草鞋。我想,得抓緊時間解決部隊過冬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關鍵仍然是發(fā)動群眾。”周恩來打了個手勢,強調說,“有了群眾的支援,一切問題都比較好辦了。”

小火車到達侯馬車站。一一五師第二梯隊——師直屬隊和徐海東率領的三四四旅正好行軍抵達侯馬。聶榮臻在這里趕上了部隊,便與準備到太原同國民黨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閻錫山聯系的周恩來分了手。聶榮臻得知日軍正兵分兩路向太原推進, 20余萬蔣閻軍節(jié)節(jié)敗退。這時,林彪已經帶著第一梯隊——陳光率領的三四三旅先行出發(fā)了。第二梯隊的干部戰(zhàn)士,一個個都恨不得插翅飛到前線。遺憾的是天不作美,連降暴雨,同蒲路被洪水沖斷,致使部隊行動受阻。由于晉北戰(zhàn)局吃緊,閻錫山處于不打一仗就不好交待,打又沒有把握的尷尬境地。他希望八路軍早點開上去,將日軍頂祝聶榮臻便要部隊搶修被洪水沖壞的鐵路,趕赴平型關一帶阻滯日軍進攻。

聶榮臻率領部隊于9月中旬到達太原。次日離開時,太原各界代表、人民群眾和東北流亡學生自動聚集在車站,含著熱淚高唱抗日歌曲,贈送各種慰問品,熱烈歡送他們開赴戰(zhàn)常此情此景,自然令聶榮臻和他的將士們?yōu)橹畡忧椤⒄駣^。

然而,當他們在原平車站下車時,見到的卻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誠如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所說的,國民黨軍隊的潰兵“展開長途競逃的奇觀”——當兵的用步槍挑著搶來的包裹、雞鴨,當官的坐著轎子,趕著馱有箱籠的牲口,爭先恐后、慌不擇路地潰逃。

“真是兵敗如山倒啊!”聶榮臻果斷而又憤然地說道,“不能讓他們影響我們的行軍速度和士氣,部隊立即改變原定經代縣沿大路向平型關的行軍路線,繞向五臺的山間小路前進!”

通往五臺的山間小道上,鋪滿蒼黃的落葉。聶榮臻率領他的人馬踏入這秋色凝重、草木蕭瑟的世界,無疑給山野帶來了活力。山道上,一叢叢絢麗的紅葉,像是戰(zhàn)士們熱情的火焰。

聶榮臻的部隊是在中秋節(jié)時到達五臺的。五臺山送給他們的見面禮,卻是一場帶有寒意的大雨。看著足登草鞋、身穿單軍衣的戰(zhàn)士們在大雨里堅持行軍,愛兵如子的聶榮臻怎不為之心疼呢?但軍情緊急,只有冒雨趕路。告別五臺,穿過龍泉關,于9月23日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下關、上寨一線。聶榮臻覺得這里地形良好,是進行游擊戰(zhàn)爭的好地方,特別是龍泉關到上寨之間的上下古道,山路陡峭,地勢險峻。他對身邊的干部說:這里只有靠人的兩條腿才能行動自如,騎兵活動都很困難,汽車、坦克等摩托化裝備以及大炮等重武器根本無法運動。日本人有兩條腿,我們也有兩條腿,而且是經過長征鍛煉的鐵腳板,怕它什么?中央確定我們在這里進行游擊戰(zhàn),我是充滿信心的!大家的回答當然也是肯定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知我者,毛澤東!”1937年洛川會議上,聶榮臻兩次提出建議,卻
林彪和聶榮臻“分家”,羅榮桓決定人事去留——115師分兵!
將軍、外交家、藝術家黃鎮(zhèn)傳36
抗戰(zhàn)時期,我黨如何建立根據地?并非隨意建立,看完才知戰(zhàn)略高明
周恩來說:要不是他,我們這些人都會死在國民黨反動派手里……
延安窯洞 ■危立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镇巴县| 云霄县| 六枝特区| 菏泽市| 南陵县| 安宁市| 科技| 巧家县| 赤峰市| 宜丰县| 永平县| 镶黄旗| 远安县| 凤冈县| 越西县| 临高县| 微博| 齐齐哈尔市| 吕梁市| 南昌市| 太康县| 雷州市| 永胜县| 广东省| 桂平市| 古浪县| 双辽市| 克山县| 开原市| 铜川市| 镇安县| 紫阳县| 凤冈县| 平舆县| 兴城市| 于田县| 冕宁县| 永春县| 土默特右旗|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