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內陸人在香港買保險的利與弊,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看病可能不能像社保那樣有較大的醫院選擇范圍,只能在保險公司每年核定的幾個醫院進行救治;等等。>>>>>如果是國內就醫,只要是國家三甲以上醫院就醫,具體需要提交的文件,你讓你的保險代理人給解析好.



對于這個問題,人民日報最近發了一篇文章。 人民日報談內陸人為啥去香港買保險?

“比方說,內陸的重疾險一般只保35種左右的疾病,香港則可保60種左右;自閉癥、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內陸少有保險公司肯承保,而香港公司均納入承保范圍。

直接具體來說比較多人來香港買的重大疾病險,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看看為什么買重大疾病保險一定要去香港買。

第一,香港保險對疾病的定義相對于國內來說比較寬松: 從目前看到的國內保險對于每一種疾病的定義來看,國內保險對于每種疾病的定義都要比香港的更嚴格,也就是說,國內的保險要求患者的病情達到更嚴重的程度才能理賠。

第二,香港重疾險的優勢

1、保費便宜:相同年齡的被保人,香港保單的保費通常是國內保單的70%-80%;

2、保障病種更多,還保52種早期重疾,保障范圍更全面;

3、核保相對國內保單更寬松。

第三,香港重疾保單理賠簡單 首先要申明,香港保險理賠時,無需投保人親自來港辦理,香港保險的索賠流 程很簡單,只需要填妥申請表格,提供所需的醫療文件和收據,遞交給您的理財顧問或者直接遞交回保險公司即可。香港保險一律先出理賠款,再核實理賠資料準確
性,確保第一時間款項到位以解客戶燃眉之急!部分高端醫療更有直接由保險公司與醫院結賬的服務。 索賠表格可以在保險公司網站下載, 在此強調的是,整個理賠過程,建議在專業代理人的專業協助下進行。

實際上,香港保險的優勢,不僅表現在其保障型保險產品的性價比更高,而且表現在其投資型保險產品的回報率更加誘人:

內陸的壽險預定利率被定為預定利率3-4%,演示利率普遍分為高中低三檔,最高檔收益不過7%;而香港的投資型壽險演示利率往往只有兩檔,收益水平為8%-12%,這種收益水平是國內保險公司無法企及的。

香港的保單回報可觀,因保險公司可投資的項目,地區,香港保險理賠,資金總額,皆較中國大陸的保險公司有更多的選擇,香港保險公司,另外全球性的營運,分散投資皆可以為公司及客戶在相對較低風險的情況下爭取最佳的回報。

3.香港乃全球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保險業營運歷史悠久(超過100 年),監管制度完善及行之有效,是投保人士信心之選。

4.多種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香港投資,可為客戶作出妥善的財富分配及投資選擇。

5.特區政府之私隱條例可保護投保人的個人私隱。

6.資金可合法地自由進出香港。

7.無 “資產增值稅”, 無 “遺產稅”。

8.無免責條款,經過保險公司核保及保單生效后,無職業及生活地區限制,全球性保障。

9.人民幣近年的升值令以港幣或美金投保變得更合算。

10.通過代理人投保能得到更專業的服務,而且買保險是需要長期服務的,并不是一次性買賣。所以選擇一家信譽良好的, 內陸人青睞香港買保險的原因 一: 便宜 香港保險行業發展歷史長,監管和法規比較完善和成熟,又有多家國際大牌保險公司,無論是產品的豐富程度還是行業的服務水平都比內陸有很大優勢,這些都是內陸人士選擇購買香港保險的原因。 可說到底,人們去香港買保險的根本因素還是因為香港保險的保費更便宜、回報更高。香港保險一般會比內陸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假設同樣是100萬元保額的壽險保障,在內陸如果需要保費2萬元,在香港就只需要1萬~1.5萬元。 某企業高管Tommy今年40歲,他說:“我打算每年投入5萬元保費,為自己購買一份儲蓄型的終身壽險,一共繳費十年。如果是購買內陸某款分紅型產品的話,我到88歲時保單的基本現金價值約為71.7萬元,按照假定高等累積紅利計算的紅利部分為178.4萬元,總共為250.1萬元;而如果購買的是一款海外保險,那時保單的基本現金價值為72.9萬元,穩積存紅利和利息就有258萬元,再加上特別投資回報的166.9萬元,總共的保單價值可達到497.8萬元,差距還是很大的。” 確實,海外保險看上去很美。 香港保險之所以“便宜”,與其保費構成有關。人壽保險的保費基本取決于保險公司的三個數據:死亡率(生命表)、費用率以及保單預定利率,與其對應的公式如下: 實際保費=風險保費 附加費用 儲蓄保費 在風險保費上,內陸大部分保險公司由于發展時間短,數據和經驗都不足,更傾向于使用比較保守的生命表,死亡率相對較高,而境外保險公司大多使用較新的生命表,死亡率相對較低,再加上保險產品設計時多是以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為準,其本身就比內陸人平均壽命要高,發病率更低,這樣精算之后的風險保費就變低了。 至于費用率部分,境外保險公司也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一些跨國保險公司,由于其服務于全球客戶,巨大的客戶量使得產品的體量足夠大,管理和服務費用的成本平攤下來也就便宜了。此外,香港的保險公司數量眾多,競爭遠比內陸激烈,這也是各保險公司降低保費吸引客戶的原因之一。   二:回報高 年化收益率可達10%

英國保X理財顧問在接受《投資與理財》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內陸居民在香港購買最多的是長期壽險、重大疾病險等。以重大疾病險為例,內陸重大疾病險目前最多保障30多種重大疾病,而且不包括原位癌等特殊重疾;而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4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十幾種特殊重疾的保障,在相同保額的前提下,其保費僅為內陸保費的一半左右。 在收益率方面,比起內陸3%到5%的回報,香港的保險產品年化收益大多高于5%,有時甚至可達8%~10%


香港保險的投資范圍是全球性的,據香港保險行業數據顯示,香港儲蓄型保險回報率大多在5%至10%,加上每年的現金紅利等最高可達30%左右,而內陸分紅險、萬能險等利率水平也僅維持在4%左右。只要內陸保險資金投資渠道一天不放寬,兩地保險的這種差異就會一直存在。雖然今年10月,監管部門逐步放開險資購買信托、銀行理財產品限制,但其收益還未完全顯現。 而保單預定利率則主要影響保單的收益。內陸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的保單預定利率不可超過2.5%,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有限,也很難將產品的收益提高,即使加上分紅,也很少有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能超過4%,近幾年股市的低迷更是火上澆油,各家公司投連險首當其沖,分紅險也不能幸免。盡管保監會已經逐步放開險資購買信托、銀行理財產品的限制,但某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認為,其對保險產品整體的收益影響有限。

相比之下,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品種就豐富多了。其投資區域遍及全球,一些無法直接參與的海外項目也有保險公司的身影,在資金管理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上,香港方面憑借其市場成熟程度等資源優勢依然占優。如此一來就帶來了儲蓄型壽險更高的收益能力,據香港的一位壽險顧問介紹,多數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長期性的儲蓄型保險能達到7%~10%,甚至有超過15%的投資型產品。

三:保障齊全

以重大疾病險為例,香港一般在50種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過60種。像自閉癥、原位癌、嚴重哮喘、植物人,這些疾病內陸保險公司無一承保,即使是交了保費也沒有辦法領取賠付,但這些都在香港保險公司的承保范圍之內。此外,在保障額度和保障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內陸保險產品的保費費率一般比香港要貴30%。不同于內陸的補償型醫療險,即剔除社保賠付之后的補償,香港醫療險設定理賠標準世界通用,不會抵消各地的單獨保險福利。

發布于 2017-07-24
3
?1 條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關哥
關哥
保險、銀行、財富管理。公眾號「關哥說險」
29 人贊同了該回答
今天候機的時候,前方一位男士跟身邊女士滔滔不絕。「我跟你說,咱們跟香港真的沒法比,差遠了。東西比咱們便宜多了,就一個 xx 的包,咱們 13500,香港只要 10000!咱們這兒什么水電煤氣亂七八糟成本都加上了!」

我聽的直翻白眼,心想 XX 品牌定價部的棺材板估計是按不住了。

港真,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可是真不如以前了,匯率高了不說,定價也沒什么太大的差別。拜托我買包買電腦買眼霜的同志們,在對比了兩地的價格之后,紛紛表示:算了,幾百塊不值得折騰你,或者,我還不如在北京 T3 買……

買包去歐洲,買表去韓國,買面膜去日本,香港到底還有什么值得買的?

香港保險可能算上一個。






說正經的。

香港保險,在一定的前提下,值得買。



有什么優勢:

1. 保障類險種便宜

香港人均壽命真的很長,已經超過了日本,保險公司也競爭激烈,重疾產品費率真心秒殺大陸同類產品。最近幾年大陸產品定價已經有很多便宜的了,但香港的保單也在進步。差距仍然很大。

舉個例子:

都是 40 歲男性,10 萬保額,10 年交費,忽略貨幣好了。

【中荷人壽守護一生】重疾單次賠付,每年保費 5648;

【保誠危疾加倍保】重癥七次賠付,每年保費 7721。

哎這不是香港的貴嗎?我告訴你怎么回事。

第一,【加倍保】前 10 年贈送 50% 的保額,也就是實際保額是 15 萬。這樣 10 萬的每年費用相當于5147。即便是第 11 年,贈送的部分沒有了,分紅增長的數字也會讓保額達到 13.3 萬,之后還會繼續慢慢增加。

第二,【守護一生】是重疾單次賠付。賠付過一次重疾就合同結束。【加倍保】是把疾病分為 5 組,每組都可以單獨賠一次,其中癌癥這一組,最多可以賠三次。

你要問了,怎么能賠三次?那,假設小明得了癌癥,賠了 10 萬美金,保單未結束,但是,不用再交錢了。過了三年,小明的癌癥還沒有好,OK,可以再賠一次 10 萬美金。又過了三年,小明的癌癥還是沒好,仍然可以再賠一次 10 萬美金。

當然了,如果小明在賠付過癌癥后,隔了一年又得了心臟病,還是可以賠付 10 萬美金。

反正最極端的情況下,可以賠 7 次 10 萬美金。小明你好慘啊~~~~~可起碼你一直有錢拿啊。

如果是單次賠付,比如【保誠危機全護保】,還能再便宜個 30% 左右。

中荷人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大陸保險公司之一了,醫療和重疾類產品都還比較不錯,比某些不要臉的產品有良心多了。但單從產品費率上看,和香港保險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這是地域所帶來的天然區別,不服不行。

2. 疾病種類

關于疾病種類我說過,多不等于好,但在便宜的前提下還多,那就是優點。

目前大陸的疾病種類已經從前幾年的三四十種突飛猛進到現在的八九十種了,估計也是被香港保險逼的,一些有的沒的病癥全都加上去了。所以這個部分差距不是特別大,都夠用就好。

3. 長期回報預期更高

再舉個儲蓄型產品例子對比。

【平安贏越人生】vs【保誠雋升】

同樣是 0 歲女孩月 2 萬* 5 年交費,都按中檔收益假設,不取錢只累積,贏越人生再加上萬能金賬戶好了。對比一下每個階段的保單價值,也就是你能最多取出多少錢。


肯定有人說,這個是預期利率!能不能達到還不一定呢。沒錯,多年前我剛剛接觸到香港保單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現在反正 piapia 打臉。對啊,別忘了,【都】是預期利率呢。

其實不是說香港保險就是一定比大陸好,咱先承認客觀存在的優點,再一點點分析其他的部分。有立場也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是不。

4. 港幣/美金計價

這一點就涉及到全球配置的概念了。很簡單,美金/港幣買,未來賠付也是美金/港幣。不同的貨幣配置,降低單一貨幣的貶值風險。



插播一個知識點:美金和港幣是掛鉤的,美金/港幣一直在 7.8 上下小幅波動,所以目前兩種貨幣可以視為風險共享,至于會不會脫鉤,未來誰知道呢。


當然,并不是說美金就一定保值。平安曾經在十幾年前就推出過少兒險美金保單,也確實有不少人買,當時的匯率是 8 ……所以,用保險做貨幣分散,跨度太久,貨幣強弱可能會走好幾個輪回。保單持有期間的匯率波動不用太過在意,主要看你用錢的時候,匯率是什么狀態。一方面,交費期間內,美金下跌的時候把保費換出來。另一方面,將來用錢的時候,在美金上漲的時候取出來。

特別是一些有移民和留學打算的家庭,未來肯定要用到外幣的,那配置一部分外幣長期規劃,也很有必要。

其中涉及到外匯、移民-稅務、跨國資產傳承方面的內容就暫不展開了,實在是說不完……

說完優點,咱們再說說缺點:

1. 時間金錢的成本

香港的保險,一定要本人到香港來簽。除了未成年人可以由父母代替,其他成年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都要在場簽字。非本地簽署,都是非法的,沒有法律效力。

對于北方一些地區來講,可能就要飛幾個小時甚至更久來一趟。這對有些人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兒,但也有一說坐飛機就頭疼的。

而且機票酒店,出門都是花銷。就算是有人給你包了,出來一趟還不吃點買點帶點禮物?

等買完了,保單都是一輩子的事,保不齊哪天有個神馬情況,又要你去一趟,幾千大洋又進去了……

還有一些比皇上都忙的,沒那個功夫飛一趟。耽誤來耽誤去,寶貴的時機都耽誤了。

像這種的,怕麻煩,沒時間,不想花錢,干脆在本地趕緊做點吧。占便宜也是要成本的。

2. 語言溝通

雖然現在已經有超級多的大陸人士和機構在做香港保險,但是在投保和后續過程中,一定免不了和香港本土工作人員打交道。他們的國語呢,嗯,怎么說呢?我跟我的香港同事在相處了這么久之后,仍然經常有雞同鴨講的情況出現,我的廣東話稀爛,他的國語也表達不清,彼此都很郁悶,最后不得不用英文來溝通。客服電話的整體水平會好一些,但如果僅僅需要用到客服,那說明真的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溝通不順暢,怎么敢買保險。

3. 售后問題處理

你知道買完了第二年保費怎么交嗎?你知道買保險你還得開個香港銀行賬戶嗎?銀行不給我開怎么辦?賬戶怎么用法?賬戶一旦凍結了怎么辦?網銀密碼忘記了怎么辦?匯款路徑找不到了怎么辦?后續賠款給的是支票我怎么接受?我要領錢需要什么手續?提供什么資料?

境外金融機構的規則、手續、處理時間,都跟大陸有很多區別,真不是你以為是怎樣就怎樣的。要么有人在香港幫你處理,要么你自己多費些精力時間。

4. 糾紛處理問題

現在大陸的保險法,其實是非常保護保單持有者的,比如非惡意未如實告知,兩年后保險公司無權追究等條款。如果真到了一個比較難看的地步,要打官司,那可要按香港的法系來,在香港打。呵呵,真心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5. 資金問題

現在某方面風聲這么緊,銀聯卡刷保費又給停了,雖然還能刷一部分 Visa 和 Master 卡,但對于保費體量比較大,每年超過 20 萬美金的家庭而言,正規渠道向外轉款,可能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除非本身在境外有資金渠道,否則就要多考慮一下了。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已經特別糾結了,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那歸根結底香港保險到底適合哪些人呢:

1. 年收入超過 50 萬,或者家庭流動資金 200 萬以上。

一方面,經濟實力越強,就越需要分散的資產配置和長期財務規劃,美金保單是一個功能明顯,相對省心的選擇。

另一方面,雖然需要花費成本,但不論是考慮距離和時間,還是文化差異,香港都還是境外中成本最低的一個。

2. 珠三角地區居民,來往香港方便,粵語溝通無障礙。

來趟香港就跟去趟郊區 Outlets 一樣方便,這是廣東人民天然的優勢。而且他們也是第一批開始買香港保險的人。南方人民思路之活絡,思想之前衛,真心是我等北方淳樸民眾要好好學習的。

3. 家庭有移民或留學計劃,有長期外幣需求的。

移民留學不但涉及到未來使用外幣,現在存點美金保單,將來用得上。而且但凡移民,你就逃不開移民規劃這道坎。用保單確定相關資產的權力分配、延遲交稅、降低稅基和稅點,這些都是保單本身能帶來的作用。這類家庭,境內外都有必要提前做好安排。

4. 希望增加資產隱蔽性的。

這條自己體會,嘻嘻。

總之,還處在保險最最基本需求的家庭,先在本地就近做好基本配置。經濟條件好一些之后,再慢慢考慮要不要加香港的部分。畢竟香港保單的最基礎概念,是海外資產配置。大陸的日子還沒弄明白呢,搞什么海外啊。

先講這些,大伙兒慢慢消化一下。



關哥再強調一點,雖然用產品做了對比,但香港保險的本質是海外配置。家庭資產量一般,沒有外幣需求,也不愿意大老遠折騰,怕麻煩又怕花錢的家庭,在內陸做好配置就可以了。

但如果符合海外配置的特點,香港保單也確實對你有用,那花費相應的成本、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

在香港買保單,主要有兩個途徑:

通過代理人 / 經紀公司 / 第三方
通過銀行
分別說說兩種途徑的流程。

一、代理人 / 經紀公司 / 第三方

現在代理香港保險的機構太多 —— 有香港本地的代理人、跟各家保險公司合作的經紀公司、大陸的第三方機構,還有移民公司自己也會涉獵……甭管哪一種,最后都是要帶客戶去保險公司簽單的,至于中間轉了幾手?不一定!

所以給你講保險的那個人,有沒有香港的保險銷售資格,是不一定的。

那么,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搞清楚:

保單到底是掛在誰的名下?
保單的后續服務是由誰負責?
香港本地,誰能幫你處理你和保險公司之間的溝通?
這一點和在大陸買保險,是一樣的道理。千萬別買的時候一堆人簇擁著你,買完了半個人影也找不著。



【投保注意事項】

成年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都需要本人到港簽字。夫妻間可以互保,但父母不可以為已成年子女投保。
帶好通行證和過境小白條(逗留許可)。
務必如實告知情況。買重疾險的話,如果有既往病史,可以帶著出院小結一類的東西。


【首期保費怎么交】

少量保費可以刷 Visa/Master 信用卡,可能有手續費,費率會有變化。據我所知十一之前還可以免,十一之后收保費總額 2.8%的手續費,現金支付。
少量保費可以帶現金到保險公司柜臺交,要提前溝通好。另外,海關規定每人只能帶 5000 美金過境。
提前在香港開好銀行賬戶,匯入保費或者現金存入,然后本人到柜臺開本票,交到保險公司。開本票費用大概幾美金吧。


【續期保費怎么交】

人到香港刷 Visa/Master 信用卡(也可能叫停)。
先把保費存到當地銀行賬戶,然后本人到香港開本票。
賬戶里的港幣可以用銀行網銀直接交到保險公司,類似于交水電煤氣費。但一定是交港幣,如果是美金保單,錢款到了保險公司會自動轉換成美金。


【保單服務怎么處理】

保單更改、申請理賠等事項,大多數情況都是填寫表格,提供文件,然后郵寄到香港就可以。
重點是這些溝通的過程。文件在哪里下載?資料寄到哪里?有人能清楚的告訴你,并且高效地幫你處理。


【保單理賠怎么收】

理賠金或者是現金價值領取,保險公司都是開支票賠付。你需要在香港有一個銀行賬戶,并有人拿支票到銀行入帳。之后你自己想轉回大陸的話,操作電匯就可以了。


二、香港本地銀行

眼尖的你是不是已經發現,要買香港保險,少不了要開個香港銀行賬戶。其實銀行作為綜合理財的金融機構,本身就有很多金融產品可以選擇,保險自然也是其中一塊。

只不過,一家銀行往往只和一家保險公司深度合作,比如,渣打銀行和保誠、花旗銀行和友邦、中銀香港和中銀人壽。

如果你已經有了心目中的理想產品,也可以去對應的銀行。或者,你有香港銀行賬戶,就直接買該銀行代理的產品,反正大的類別下,產品都差不太多。

在香港,境外人士開戶其實是個挺頭疼的事。開戶要求高、證件要求多、審查嚴。而且信息及其不對稱,有時候還要碰運氣。

但如果你說你要買個保險,哈哈!我相信沒有哪個客戶經理不愿意給你開賬號的。有生意誰不做啊!



【投保注意事項】

同上。


【首期保費怎么交】

刷卡同上,少量的可以不用去保險公司,在銀行就可以刷。
開了賬戶,拿到賬號后,可以把現金存入賬戶,也可以回到大陸再匯款過來,配合客戶經理幫你處理轉賬就可以了。


【續期保費怎么交】

刷卡同上。
美金繳費。由客戶經理幫你操作銀行內部保險繳費。
港幣繳費同上,網銀轉賬即可。


【保單服務怎么處理】

一般有保險業務的銀行,除了客戶經理,還會有專門負責保險業務的專職同事,這兩個角色都可以服務你,有事就找這兩位。
申請理賠的過程也可以直接通知銀行,由銀行員工通知保險公司,并且一同處理后續手續。寄文件、要表格、幫忙收支票入帳等都可以直接找他們處理。
如果有極端情況,也可以經由銀行投訴保險公司,借一下銀行的力。


看得出,在銀行買會省點心。因為一來解決了開設香港賬戶的問題,銀行內部直接操作方便很多;二來有客戶經理幫你處理,即便這人離職了,也會有新的客戶經理接替。而且只要銀行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當然,如果有本地的代理人,業務熟練專業又負責任,還能幫你解決開戶問題,那放心交給他處理也是可以的。

另外,有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保險返傭。這一點見仁見智吧!關哥是覺得,得到相應的服務,就應該給人家合理的報酬,人家賺這個錢是應該的。但在香港返傭是絕對違法的,不過合理范圍內的回贈是沒問題的。可是如果只為了返傭,而忽略其他細節,選擇了不正確的人,肯定后患無窮。

我見過的真正的優秀高端代理人,都不返傭。

銀行肯定是不會返傭的,畢竟不合規。但銀行也可以在一定限度內提供一些服務,比如買到一定額度,報銷酒店費用、機場接送等等。

大家自己判斷,理性選擇。保單畢竟是個一輩子的事兒,千萬別舍本逐末。

我見過太多人,完全不了解境外金融環境,只聽人說香港保險好就跟著買。稀里糊涂就來了香港,稀里糊涂就簽了單。保單是買的不錯,杠桿高保障足,儲蓄險也存上了。

可后來問題就來了。

什么!往香港匯美金手續費還要 200 多?我大陸轉賬從來不收費的啊!

什么!我都匯款兩天了怎么還沒到賬!我大陸轉賬都是即時到帳!

什么!我下一年保費提前存過去,怎么定期存款利息才 0.1!

什么!香港沒有三個月的保本理財!就沒有保本的理財!

什么!我明明買的美元保單,為什么還要用港幣交!

什么!我刷卡交保費還要收我的手續費!





這么說吧,大陸這幾年的網絡發展無人能比。銀行系統的便利性、實效性和自助性真心是高。

而且,啥都免費。

但如果你以為全世界都應該是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

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其他成熟的金融地區,共同特點有兩個。

沒有免費的服務
手續多,流程慢






很多人到香港會帶點現金到柜臺存。你知不知道,存 2 萬美金現鈔,柜臺要收你 50 美金左右的「數錢費」。沒有銀行客戶經理給你豁免,這錢你就得掏。

你從大陸匯筆款到香港,這叫跨境匯款,錢從匯款行,到中間行,到收款行,起碼涉及三家銀行,是要用電報的,是有成本的。中間三個地區三家銀行 N 個部門無數員工要為你這份匯款付出精力時間,憑什么免費?

同樣的,在境外配置保單,后續補充文件處理理賠種種流程,順豐寄個文件還起碼 30 塊。這錢你都不想掏,還做什么海外配置?

發布于 2017-12-14
29
?1 條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Terrace Zhang
Terrace Zhang
香港保險回答者,海外資產配置,優秀私募基金創始人
54 人贊同了該回答
內陸人在香港買保險的利與弊,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我的分析可能比較長,但是5希望通過這個回答可以解答到大部分人的疑慮!

主要的弊端有兩點:

第一點是一定要來香港投保,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來一次香港不容易,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香港保監會規定,只有來香港投保的保險才受香港法律保障。

第二點是匯率問題,香港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美元保單和港元保單,所以這里就涉及到匯率風險。美元大跌的話,那就會影響日后國內居民的保單,提取回來換成人民幣的問題。

但是,所有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美元與人民幣的兌換是會受到匯率的影響,這個也就涉及一個大家比較熱門討論的問題【海外資產配置】【雞蛋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面】

因為匯率是會變動的,所以適當的配置一些美元資產其實也是分散風險的一種方法。

美元指數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其中每個幣種占美元指數的權重都不同:歐元57.6%,日元13.6%,英磅11.9%,加拿大 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通過美元指數走勢的分析能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說完弊端,我們要可以來看看優點有一些什么: 





其實近幾年比較多人來香港買保險,基本都是針對兩種險種:重疾險和儲蓄分紅險。 

香港保險吸引眾多內陸人,主要有三個原因,保費更便宜、收益率更高、免賠條款更少。一般來說,保障型產品,同樣的保費,香港的保障水平更好,保障范圍更廣,如果購買收益型的,同樣的保費,香港的收益也更高些。

費率低

在香港買保險的費率比內陸低,如重大疾病險,大致比內陸低兩至三成。若購買壽險附加重大疾病險,費率一般僅為內陸的70%-80%。

收益高

內陸保險公司的產品完全沒法和境外保險競爭,內陸保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最高在3%至5%之間,而境外保險都在7%以上,甚至達到10%。

覆蓋廣

保障范圍比內陸更廣泛,內陸重大疾病險目前最多提供50多種,不一定包括原位癌等特殊重疾;而香港重疾險可保障57多種重大疾病的保障,18種早期疾病的保障,還有6種末期疾病的保障。

理賠條款寬松

香港的保險公司采取嚴格核保,寬松理賠經營理念,具有較高理賠成功率。而且香港保單有一個“不可爭議”條款,規定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簡單來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抗辯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

還有幾個case想要跟大家分析,一些疾病在國內可能會不保(也就是除外),或者拒保,但是香港的保險也是可以承保的。例如乙肝,甲狀腺結節。我的客戶就有乙肝但是正常承保的,還有就是今天也聽一個朋友說她老板有甲狀腺結節直接給拒保,甲狀腺結節基本上在香港不會直接拒保但是有可能被除外。

最后我再提一下“地下保單”,希望大家不要進坑

一般內陸居民購買香港保險產品有兩種途徑:一是香港保險公司的營銷人員到內陸銷售、簽單,并通過偽造入境記錄讓保單生效;另一種是內陸居民過境香港,在停留期間購買香港保險產品。而前者屬于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編輯于 2017-09-04
54
?4 條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Allen zhang
Allen zhang
港險理財規劃師
36 人贊同了該回答
近幾年內陸居民赴港購買的保險的呈連續增長的趨勢,同樣的保費或許更低,能夠享受到更廣的保障范圍和更高的收益率。能夠吸引到內陸居民的主要是港險的:重疾險和儲蓄分紅險。下面更大家說說利方面的:





?保費更低:港險的保費總比內陸要低,特別是重疾險最高可以便宜20-30%



?保障更廣:保險產品國際化,重疾保障70~105種疾病比內陸多一倍 



增值更快: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和范圍更廣泛,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平均年化復利收益率5-6%甚至可以達到7%以上,遠高于國內保險的收益率。而且保額會隨著繳費年限增長。



美金資產:香港保險基本都是美元保單,近年來看人民幣一直在貶值,作為匯率方面的風險對沖,所以這是個大優勢。 (但也是雙面性,以后人民幣都會有升有貶的可能)



全球理賠:除了可以香港和國外的任何一家醫院享受醫療保障外,還可以在內陸超過1000家指定醫院享受保障。投保者無論是在旅游或留學到世界各地時,發生事故而住院,都可以理賠的。



保額的寬松政策:內陸大多保險產品都會保額設置上限,比如某一款重疾險產品,它的單份保額上限是50萬,同一投保人可購買2份。但大多數香港保險的保額可以做到100萬甚至更多保額。





與內陸保險相比,港險也有相對的劣勢的:

最大的劣勢依舊是匯率風險,因為香港保單基本都是美元,這樣就會存在匯率的風險問題,但是目前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我之前買了香港保險的客戶,現在匯率這方面是占了便宜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國家也是讓愿意人民幣貶值的,因為這樣對整個中國的外貿產業來說是有利的,因此,總體來說,個人認為匯率這方面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
其次劣勢就是只有在香港境內簽署的保單,才是合法有效的。記得不要相信能在內陸簽單的,這屬于地下保單是不受香港法律保護的。但以后每年繳保費是可以無需在來香港繳的,理賠也不需要,郵寄即可。對于個別來講,親赴一趟香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考慮到時間上和開銷成本的問題。

在購買港險前,一定要先想清楚接下來幾件事:
在決定購買前,一定搞清楚自己:
1. 需要購買哪種保險?保險方案是否明白?購買的目的,保費,繳費期等
2. 保障期限和保障范圍到底有多久和多大。
3. 理賠的程序到底是怎樣的?


投保售后服務是一件長久的過程,所以建議:一定要尋找為可靠的資深代理人購買,這樣售后服務才有保證!因為買保險,實際上買的是“服務”。





我在內陸已經有了社保和醫保,還需要買香港商業保險?

解答:社保和醫保是最基本和最基礎的保障。而商業保險,則能提供更廣泛,寬松,充裕的家庭保障。選擇商業保險,選擇的是一種更優質的生活方式。

社保不足:
A、當客戶有一天離開家人的時候,社保并不能實時提供一大筆資金照顧到家人和能夠體面地辦理身后事。
B、假如客戶需要醫療治療,社保只能提供當地最低標準的醫療服務,既不能選擇也許更適合自己的外地醫院,也不能使用非社保指定較爲先進的藥品,以及只能使用最低標準的病房,醫療設備。與此同時,疾病期間的,營養費,護理費,自負醫療費,供樓費用,家人生活費用都要自己承擔。而社保醫療的最高保障額的上限,也并不寬松。
C、社保的經營和管理狀況并不樂觀,隨著中國年輕人口的倍數降低,社保支付壓力將日益加大,未來并不保證提供一個充裕,體面的退休生活。



為什么投保香港保險時要如實告知?為什么要告知吸煙的情況?

解答:保險的基礎是“最高誠信”,因此如實告知自己的生活習慣(如吸煙,喝酒等)和身體狀況(是否患過重大疾病等)非常重要,因為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是否批準保單申請的關鍵因素。如果不如實相告有吸煙習慣,萬一以后患上肺癌,保險公司查出會以騙保為理由拒賠保險款。
投保香港保險時,一定要如實告知吸煙情況,因為非吸煙和吸煙的費率不同。



能否為剛剛出生的寶寶投保香港保險?香港重大疾病險的投保年齡是多少?


解答:無論寶寶在香港出生或在內陸出生,父母均可以為出生14天以上的寶寶投保香港保險!香港重疾險投保年齡通常為0歲(14天后)—— 65歲。





乙肝(B肝)澳抗陽性帶菌者可以投保香港大病險嗎?是否要加保費?


解答:乙肝(B肝)澳抗陽性帶菌者只要肝功正常,無需服用任何藥品和跟蹤治療的情況下,通常都可投保香港大病險或香港重疾險。(通常還需要對肝功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報告來決定核保結果,包括正常批核,增加保費,增加免責條款和拒保)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香港保險公司對乙肝帶菌投保人按照標準費率收費,不增加任何保費或免責條款;但有的公司要額外增加保費或免責條款。





買香港保險需要體檢嗎?

解答:是否體檢通常取決于投保人投保額度,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因素。如需要體檢,由保險公司安排在香港的診所

編輯于 2017-12-15
36
?添加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
保險顧問 金融理財顧問
1 人贊同了該回答
保費便宜、保障全面、賠付方便、高回報率,形成香港保險產品的四大優勢,但其中潛藏的法律、匯率等風險亦不可忽視。

  去一趟香港要帶些什么回來,恐怕選購的單子要長長地拖到地上:化妝品、首飾、數碼產品、奶粉……現如今又有一樣東西需要記在購物單上了——保險。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發布的數據,2012年內陸投保人新契約保單保費為99億港幣,占個人業務總新契約保單保費的12.8%,而2008年這一比例只有5.4%。僅2013年一季度,香港向內陸訪客所發保單中,新契約保單保費就達到28億港幣,較去年增長了10億港元。

  為何香港保險產品深受內陸顧客的青睞?實際上和其它商品一樣,相比于內陸的同類保險,香港保險性價比更高,費用更便宜,因此,越來越多的內陸游客赴港旅游歸來的時候,很愿意將塞滿紀念品和商品的旅行包騰出一小片空地,放置一份厚厚的保單。

  性價比是硬道理

  理財師小何的客戶是一位戶外愛好者,經常參與高風險運動,因為國內的保險產品往往把這類運動計入免責條款,所以他一直都沒能在國內購買合適的保險產品。小何在為這位客戶進行財產規劃的時候幫他選擇了香港的一款醫療險,因為保險觀念不同,香港的很多保險并不視滑雪、沖浪等為危險運動,該客戶于是利用一次香港旅游的機會購買了一份保險。

  在一次滑雪過程中,小何的客戶摔傷了腿,小何幫助他整理了醫院的急診診斷書、化驗單和檢查憑證,以傳真的形式發送給保險公司,很快對方就實施了賠付,手續不僅不復雜,而且十分高效。

  香港的保險產品不僅賠付方便,在保障內容上也具有優勢。以國內的重大疾病保險為例,普遍的保障種類在30-40種,而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障種類達到50種以上,雖然有些疾病是經過細分后單獨分立的,但是整體保障性上要優于國內產品。除了保障內容更多,保費相對便宜也是一個主要特征。相同保障內容,香港保險的保費要比國內的保費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尤其在重大疾病保險方面,香港保險的價位優勢更為明顯。保險的費率是按照當地的人口壽命、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等各種因素精算出來的,香港人口平均壽命85歲,內陸人口則大約是75歲左右,由于內陸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值偏高,因此國內保險公司的費率要比香港保險公司高不少。

  實際上,香港保險的優勢,不僅表現在其保障型保險產品的性價比更高,而且表現在其投資型保險產品的回報率更加誘人。內陸的壽險預定利率被定為2.5%,演示利率普遍分為高中低三檔,最高檔收益不過7%;而香港的投資型壽險演示利率往往只有兩檔,收益水平為8%-12%,這種收益水平是國內保險公司無法企及的。

  出于安全考慮,保監會限定了國內的壽險產品的最高利率,并且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和領域進行了限制,因此保險公司的收益水平不高。香港、臺灣地區的保險產品都是開放利率,根據公司盈利水平進行分紅;而且很多香港保險公司都是國際保險集團的香港分部,這些保險集團的總部都位于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地區,可以將世界各地的投保資金匯集到總部進行整體投資運作,所投資的領域與范圍遠比國內保險公司廣闊,因此投資收益更高,這也使得香港投資型保險產品越發吸引國內投資者。

  不可忽視的風險

  保險規劃師張建斌具有十多年的保險從業經驗,近日,他的一位朋友從香港旅游歸來,同時從香港購買了一款投資相連型保險產品,但是不確定是否符合自身的投資需求,想請張建斌做個分析。香港保險必須本人親自赴港簽字購買,如果退保也需要本人到香港親自辦理,幸好該保險的猶豫期是21天,有著充足的考慮時間。

  張建斌通過閱讀該投資相連保險產品的條款發現,這是一款類似于國內投連險與基金定投結合的保險產品,按月繳費,每年繳費28.8萬港幣,連續繳費時間25年,每年分紅收益預計最高能夠達到12%。雖然該保險的收益水平不固定,而且繳費期限較長,但是從分散投資角度來看,這款保險產品要比國內的投資保險產品收益水平高。

但是通過與這位朋友溝通,張建斌先生發現了一個重大紕漏,原來這位朋友在購買這款保險產品的時候,銷售人員介紹該保險產品的繳費期限是三年,三年后就可以享受分紅,而由于整個保險產品由繁體字和英文組成,這位投保人并未看清具體投保時間是25年。最終這位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聯系退保。

  盡管香港保險產品有諸多優勢,但內陸居民赴港投保時,可能會遇到法律、服務和匯率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內陸法律對香港保險公司沒有約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請求司法援助。一旦發生保險糾紛問題,如保險營銷欺詐、條款內容不符等問題,投保人就需要與香港當地的法律機構接洽,處理相關法律糾紛,有時需要請當地律師代理訴訟,維權成本較高。

  匯率風險也是不能回避的風險之一。所有香港保險均不能以人民幣直接結算,需要兌換成港幣或者保險條款中允許的支付幣種,如果人民幣升值,這就意味著以港幣結算的保單年收益率會相應減少。

  雖然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速度快,一些額度較少的理賠申請往往不需要提供材料原件,但是由于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相隔甚遠,如果發生理賠申請資料不齊或其它疑問的情況,解決問題的時間必然就會延長,不及親自去保險公司面對面交談來得迅速。

  對國內投保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則是“地下保單”。所謂“地下保單”,是指非法在境內銷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門)保險公司保單。按照我國當前的法規,內陸居民赴港期間向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僅限在香港簽署保單;在內陸投保,或在內陸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帶到香港的保險公司簽發保單的行為都是違法的。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過往住院記錄一定要申報連女性生孩子這些都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香港保險最大特點與最適合配置的四類人群!?
【保險科普】豁免知多少?
保險那些坑兒
如何利用保險來融資貸款?
在銀行買保險要注意啦!小心套路里的這些“坑”
【理財課堂】內地客買30萬重疾險香港便宜1/3 可保重疾多13種|香港|保險公司|保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宇县| 墨江| 安西县| 高要市| 鄂尔多斯市| 安国市| 江华| 沙雅县| 和静县| 嵩明县| 思茅市| 昭通市| 盐边县| 曲阜市| 昭平县| 金山区| 鄂尔多斯市| 广元市| 泰州市| 聂拉木县| 桂林市| 普兰店市| 县级市| 海宁市| 堆龙德庆县| 教育| 池州市| 澄江县| 丹棱县| 寻甸| 武安市| 乌兰浩特市| 石屏县| 澄城县| 交城县| 开远市| 赤水市| 剑河县| 苍山县| 桂平市|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