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主,即孫權(182-252年),字仲謀。孫堅的兒子,江東小霸王孫策(伯符)的弟弟,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他乃江東俊才,用勤懇之志略、承父兄之基業。他厚待江東臣民,勤政國事。
赤壁之戰他聯劉抗曹,曾大敗曹操。先后三次駐蹕吳軍大本營陸口(今嘉魚陸溪口);首次是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督軍魯肅、呂蒙,向劉備索還長沙、桂陽、零陵等郡,劉備不得不同意將南郡的南部劃歸東吳,使三足鼎立穩固;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到陸口督軍呂蒙、陸遜西進奪取荊州,擒斬關羽,同時,呂蒙將軍突病,隨其從公安還陸口,蒙卒葬于陸口城內,權歸建業;三次是建安二十六年、蜀漢章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三個月,為替關羽報仇為名,揮軍東征東吳,孫權再次屯陸口節度諸軍,并派陸遜到夷陵抵抗劉備,把江陵平北將軍潘璋調備陸口。陸遜在夷陵火燒劉備軍營四十余座,七百余里,劉備吐血而亡。孫權是吳國侯、王、帝集于一身的皇帝。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荊州后,揮兵南下侵東吳,孫權重用周瑜、善用子敬,從柴桑揮軍西上,屯兵陸口,與曹操對壘,并擊敗曹軍,為三國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后,劉備取得益州,借據荊州不還,關公又語言中傷孫權,吳主孫權親自駐蹕陸口,派大將魯肅率萬眾屯兵巴丘,討還荊州,并遣呂蒙爭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逼得劉備不得將南郡的南部歸還東吳。使三國鼎立平穩多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為了取得荊州,聽取呂蒙之計,又親臨陸口節度諸軍,指揮呂蒙和陸遜奪得荊州,斬殺了關羽,收失荊州大部土地。在公安的慶功會上,呂蒙突病,孫權四處求醫為蒙治病,并隨呂蒙到陸口醫病無效,卒于陸口并葬于呂蒙城內,后名陸口城。蒙亡,孫權命陸遜領呂蒙士眾屯陸口。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即蜀漢章元年,劉備為替關羽復仇,揮軍東征東吳,孫權再次屯陸口節度諸軍,派大將陸遜前往江陵防備抗擊劉備,夷陵一戰,劉備敗亡。孫權這次來到陸口,是微服私訪暗地進行的,而且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陸遜是青年都督,屯陸口就統率了千軍萬馬,孫劉兩營將領都瞧不起他;江東老臣也不都服氣,擔心他年輕氣盛,會誤了國家大事。只是孫權對他一百個放心。陸遜知道這擔子有多重,他和將士們同甘共苦,日夜操練水陸兩軍。
有一天,陸遜正在指揮將士在嘉魚陸口上寨湖演習水戰。突然,有士兵乘騎快馬來報說:“前方發現幾個身穿青衣,頭戴小帽的人,沿江觀望,可能是曹軍的探子,形跡十分可疑。”陸遜膽大心細,既怕泄露軍機,又怕誤傷百姓,立刻下了船,跨上戰馬,奔向發現敵情的地方。臨近界石山時,見士兵們已經把那幾個人團團圍住,不容分說,動手就綁。可那幾個人并不驚慌,只是不斷地喊:“叫都督來,叫你們的都督來!”看那架式口氣還不小哩。
陸遜覺得蹊蹺,快步近前一看,只見他們中間有一人長得方臉大口,碧眼紫須,分明是孫權微服私訪來了。陸遜急得滿頭大汗,連聲說:“臣有罪!臣有罪!”士兵們全都傻了眼,這是捅了多大的漏子,怎樣下臺呀?一個個嚇得手足無措,渾身篩糠。陸遜親自給孫權松了綁,用那解下的繩索去綁那些士兵:“太無禮了,定要嚴懲。”士兵們都不敢辯解,只是一個勁地乞求饒命。誰料,孫權并不因士兵的無禮生氣,反而露出十分高興的表情。他輕輕拉開陸遜,指著士兵們說:“他們哪里有罪?倒是有功,不應受罰,應該受獎。看得出,你陸遜率領的人馬,連睡覺都睜著眼睛,我算是放心了。”士兵們見孫權慧眼識人,賞罰分明,都非常激動,一齊跪下高呼:“主公洪福齊天!”
孫權看了陸遜操練水軍后,非常滿意,又要看他的馬步兵怎樣。年輕小將丁奉熟悉這里的地形,他站在陸水河東岸,朝南一指說:“看,這一帶地方,傍河臨江,有平原,也有丘陵,地勢險要,歷來打仗的時候,雙方拼死爭奪它,就看哪一方的將帥有本事了。都督要操練馬步兵,就把這一帶作演習場吧。”孫權見陸遜這樣會用兵,贊不絕口。
今陸口界石山遺址有“吳主大帝”行祠。行祠里除奉有孫權外,還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丁奉、劉備、諸葛亮、關公、張飛等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