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介紹6個西藥,5個中成藥:
一、西藥:
1.甲鈷胺:作為活性維生素B12制劑,較非活性維生素B12更易進入神經細胞內,可以促進神經元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對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甲鈷胺可明顯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神經傳導速度。
2.α-硫辛酸: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夠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經Na -K -ATP酶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功能。臨床研究發現,α-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神經感覺癥狀(神經病變主覺癥狀問卷評分)和神經傳導速度,長期口服亦可改善神經電生理改變,減輕及延緩神經損害的發展。
3.依帕司他:是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能抑制多元醇通路異常、改善代謝紊亂,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觀癥狀和神經傳導速度。依帕司他單藥長期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癥狀,并延緩疾病的進展,尤其是對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變輕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聯合α-硫辛酸或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均優于單藥治療。
4.貝前列腺素鈉: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貝前列腺素鈉能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癥狀、體征以及神經傳導速度。貝前列腺素鈉聯合甲鈷胺或α-硫辛酸治療,臨床效果和神經傳導速度的改善均優于單藥治療。
5.胰激肽原酶:能夠擴張小動脈增加毛細血管血流量、激活纖溶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和組織灌注。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環、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及體征以及神經傳導速度等作用。
6.左卡尼汀:由肉堿乙酰轉移酶催化生成,可促進細胞能量合成。其作用機制包括刺激腦內有氧代謝、減輕細胞氧化應激損傷、減輕細胞興奮毒性作用等,并能通過減少突觸的谷氨酸濃度起到減輕痛覺過敏的作用,與神經系統疾病關系緊密。左卡尼汀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疼痛,還可以改善其神經纖維再生和振動知覺,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神經電生理參數。
二、中成藥:
1.木丹顆粒:組方為黃芪、延胡索 (醋制)、 三七、赤芍、丹參、川芎、紅花、蘇木、雞血藤,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絡阻證,癥見四肢末梢及軀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或見肌膚甲錯、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懶言、 自汗等。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木丹顆粒可加快神經傳導速度,對坐骨神經組織病理學改變有改善作用,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還具有鎮痛作用。臨床研究發現,木丹顆粒對糖尿病患者的神經損傷有修復作用。
2.消栓腸溶膠囊:組方為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痹之功,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血瘀證,癥見手足麻木,如有蟻行,肢末時痛, 多呈刺痛,下肢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腹瀉或便秘,舌質淡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消栓腸溶膠囊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對ADP、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凝集有一定抑制作用。
3.參芪降糖顆粒:組方為人參(莖葉)皂甙、五味子、黃芪、山藥、地黃、覆盆子、麥冬、 茯苓、天花粉、澤瀉、枸杞子,具有益氣養陰,滋脾補腎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參芪降糖顆粒能夠明顯提高具有抗氧化能力物質(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清除有害的氧化代謝產物活性氧(ROS )和丙二醛(MDA),抑制高糖環境下施萬細胞的氧化應激而發揮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保護作用。
臨床研究證實,參芪降糖顆粒聯合甲鈷胺片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所致臨床癥狀,尤其對疼痛和麻木效果顯著。
4.通塞脈片:組方為當歸、牛膝、黃芪、 黨參、石斛、玄參、金銀花、甘草,具有活血通絡、益氣養陰之功,具有活血通絡、益氣養陰之功,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血瘀證,癥見肢體無力麻木如有蟻行,肢末時痛,多呈刺痛,下肢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腹瀉或便秘,舌質淡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通塞脈片具有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
5.復方丹參滴丸:組方為丹參、三七、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復方丹參滴丸可提高機體抗凝和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可以阻斷羥自由基的產生和阻止脂質過氧化。
臨床研究證實,復方丹參滴丸單用或者聯合甲鈷胺均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
#健康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