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網站主頁於昨午5時許刊出聲明,其他新聞內容已全部刪除。聲明指,「隨著免費報章的出現,傳統報章近年銷量大幅下降,加上讀者讀報的習慣有所改變,本報在可行的方法及預算下已作出多番適切改革,唯仍然處於長期虧蝕狀態。經過詳細考慮,本報決定於2015年7月12日起??惺苡绊憜T工將獲合理賠償及妥善安排?!?br>
社長顧堯坤昨日會見傳媒交代事件時表示,公司於昨午5時半以短訊通知所有員工結業消息,一眾員工今日會分批返回公司收拾個人物品,而公司亦會按照勞工法例給予員工應有補償。他指出,經營報紙在全世界都甚為艱難,既要應付免費報及收費報,亦要面對網上媒體的競爭。《新報》曾多次改革,希望減低成本,但成效非常不好,結業決定沉重而困難,並經過與單一投資者英皇集團的長時間討論。
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又形容「其實大家(對公司結業)都早有心理準備,只是不知會捱到幾耐」,他說昨日召開員工大會時,自己首先向員工致歉,「一眾員工都表示諒解,更反過來勸我不要難過?!?br>
據了解,結業消息於昨午3時許先由高層告訴前線員工,指「明天不用出(報)紙,大家可以暫停工作」,員工即時反應錯愕但平靜。直至5時由社長顧堯坤主持員工大會,正式將結業消息通知員工。員工形容事件「完全沒有先兆,上司通知前的一刻仍在工作。」
英皇集團人力資源部將於今天下午2時半,到《新報》與員工逐一會面,商談遣散賠償細節及提供離職協助,工作滿3年者可獲價值一個月月薪的代通知金及遣散費,工作3年以下只有代通知金;公司又會安排貨車運送員工個人物品到員工家中。據了解,英皇向受影響員工表示,可以安排公司其他職位予有興趣的員工。
勞工處發言人昨晚表示,暫未收到任何員工求助,提醒受影響員工如對權益有疑問,可在辦公時間到勞工處勞資關係科辦事處查詢或求助,或致電27171771查詢。勞工處的就業中心亦會為有需要的員工提供協助。
紙媒須「痛改」迎新競爭
(記者 葉佩妍、陳敏婷)對於有56年歷史的《新報》結業,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新報》??从硞鹘y報章有需要改變經營模式,以應對多媒體及網媒的競爭。香港記者協會對《新報》宣布??坝獍傩侣劰ぷ髡呙媾R失業,感到可惜,並促請《新報》母公司英皇集團有限公司在集團旗下其他部門吸納員工。
杜耀明認為,日後再有其他傳統報章結業「並不出奇」。指《新報》結業是新的浪潮開始,傳統報章的經營模式可能要作出轉變,以應對多媒體及網媒的競爭。他指出,「《新報》的報章類型屬於較文靜,沒有特別於網上新聞作投資,選擇結業也是選擇放棄在新的多媒體上作競爭。」
對於免費報的出現會否影響收費報的生存空間,他回應指,「若收費報的報道內容與免費報的相同,消費者當然會選擇免費報,若果兩者是不相同,收費報才會有價值?!苟乓髡J為「新聞一定會仍然存在,因為它會影響個人及社會,唯獨是媒體的經營模式將會有『大不同』?!?/p>
記協主席岑倚蘭表示,2002年免費報章的出現、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發展,令傳統報章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她認為傳統報章結束業務的威脅仍然存在,要視乎機構的資源及能否成功轉型。記協昨晚發表聲明,指會方會密切跟進《新報》受影響員工情況,並於網頁上載傳媒行業空缺情況;如會員在離職後3個月仍未找到新工作,可向記協申請失業援助金。
影業大亨創辦 馬經娛樂風行
長達56年歷史的《新報》,於1959年10月5日創刊,由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老闆羅斌創辦。羅斌當時亦是仙鶴港聯影業公司創辦者,在六七十年代被譽為香港傳媒文化界名人。
早期的《新報》是靠賽馬消息、連載小說等內容吸引讀者,由「叔子」執筆的馬經版更非常受讀者歡迎。羅斌曾捧紅倪匡、依達、亦舒和岑凱倫等作家,並發掘了雪妮、曾江等紅星,以及在旗下報刊打造了馳名至今的漫畫家、畫家董培新。
羅斌賣掉《新報》之前,也在美國和澳洲開辦《新報》,並曾推出《藍皮書》、《新知》、《新電視》等當時頗受歡迎的雜誌。
《新報》後來在港上市後,被郭姓臺商收購,至1992年由楊受成任主席的英皇集團收購。《新報》於2009年7月獲「賭王」何鴻燊入股,當時何鴻燊聲言入股後不過問編採事務,只為支持《新報》。
而在90年代香港報業競爭激烈下,《新報》曾投入減價戰,1999年12月曾將售價調低至每份1元,成為減幅最高的報章,此低價僅維持了1個月,2月已將售價調升至2元。
《新報》於2005年3月逢周一至周五,在澳門免費派發《新報今日澳門》。而在2007年時,《新報》曾被盛傳會轉為免費報紙,但最終宣布裁減70名員工,重組架構及改革,未有轉為免費派發。
2009年11月中,總編輯郭一鳴離職後,由社長胡雪麗兼任總編輯一職。資深傳媒人馮兆榮於2010年9月接替離職的胡雪麗,擔任社長兼總編輯,當時有指會主攻波、馬內容。
近年報社亦數度搬遷,2008年由西環德輔道西444號香港工業大廈,遷往筲箕灣亞公巖村道3號川彙集團大廈5及6樓,及後再遷往柴灣安全貨倉工業大廈1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