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煤炭資源網
當前,全國煤炭產業經濟持續下滑,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80%。山西作為全國煤炭生產和外運大省,更是首當其沖,煤炭企業舉步維艱,備受煎熬,正處于最為艱難的時期。
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黨組書記、局長卜昌森針對上述困難接受黃河新聞網的專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卜昌森認為,從近期看,煤炭行業形勢不會好轉,這一輪煤炭行業危機根本原因在于煤炭產能相對過剩。消化煤炭過剩產能、恢復合理社會庫存,實現煤炭供需平衡是一個漫長的、痛苦的過程。只有一批相對落后的煤炭企業倒閉,資源積聚到少數優勢企業手中,此次煤炭行業危機才能結束。
“今天的市場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后天很美好。”卜昌森說,“盡管受到環境約束和新能源的挑戰,但是,我國能源儲量“富煤、缺油、少氣”的秉賦特性,決定了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將長期是主要能源。煤炭在能源中的主體地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做出這一判斷,他的依據有五個方面原因:
煤炭是我國最豐富的能源資源。從能源資源賦存條件看,煤炭占我國已探明化石能源資源總量的94%左右,油氣僅占6%左右。中國的煤炭資源在全世界居于前列,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煤炭是我國最經濟的能源資源。從能源比價關系看,目前我國煤炭價格是石油的1/9、天然氣價格的1/3左右。
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資源。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看,我國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大幅提高,2013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8.1%、31.6%,油氣進口來源地和運輸通道大多位于地緣政治復雜地域,與油氣資源相比。
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資源。從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僅能提高到15%左右,短期內大幅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還有較大難度。
煤炭是可以清潔利用的能源。從煤炭潔凈化發展看,隨著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日趨成熟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將逐漸提高。
卜昌森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全社會要對煤炭生產企業和職工給予更多關懷、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山西的煤炭人要堅持“破除五大誤解,實施五條路徑”。
必須破除“煤炭產業是夕陽產業、處于窮途末路”的誤解,堅定不移地實施“革命興煤”戰略,加快“六型轉變”步伐。山西省委做出的“革命興煤、六型轉變”的戰略決策,就是煤炭產業脫胎換骨獲得新生、打開新的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
必須破除“煤炭過剩是全面過剩、沒有出路”的誤解,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產能、不安全產能,整治非法違法產能,把“去煤化”引導到“去落后產能、去不安全產能、去非法違法產能”上來。
必須破除“煤炭行業等同于高危行業,煤礦生產意味著生產事故,只要挖煤就要死人”的誤解,堅定不移地走安全發展之路。特別是要樹牢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的理念。2014年全國11000多個煤礦發生死亡事故的489個,占礦井總數的4.54%,95.46%的煤礦實現了“零死亡”;山西省1079個煤礦發生死亡事故的26個,占礦井總數的2.4%,97.6%的煤礦實現了“零死亡”。今年1-11月份,全省1079個煤礦發生死亡事故的28個,占總數的2.6%,97.4%的煤礦實現了“零死亡”。
必須破除“煤礦生產就是粗累臟險、煤礦職工等同于低人一等”的誤解,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興煤之路,實施人才戰略,加快煤炭產業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的科技貢獻率;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改善煤礦職工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提升煤礦職工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煤炭行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必須破除“煤炭就是污染物、煤礦等同于污染源”的誤解,堅定不移地實施“綠煤戰略”,加快煤炭產業向“清潔低碳型”轉變。煤炭資源本身不會造成污染,煤炭完全可以實現綠色生產、綠色應用、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