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麗水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麗水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邢志行詳細介紹麗水市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提問。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要求地方各級政府通過將土地增值收益更多投向“三農”,助推農村經濟發展。據統計,麗水市有農村人口182萬,有農村宅基地54.35萬宗,宅基地總面積約157.5萬畝,已確權登記農村宅基地42.32萬宗,約有16.2萬宗農村宅基地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閑置宅基地面積約45萬畝,約占宅基地總數的1/3。農村宅基地的大量閑置,造成農村土地資產的極大浪費。
為更好的盤活農村閑置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麗水市將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列入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年度重大改革試點舉措。麗水市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堅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農戶宅基地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通過農村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權流轉、集體收益分配、參與經營分紅等多形式,不斷拓寬農民租金、股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渠道,努力推動農村農民“資產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房東變股東”,真正促進農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受制于農村宅基地不能跨村流轉、一戶一宅等法律限制,一直以來農房抵押貸款抵押物處置的“最后一公里”未打通,農村宅基地抵押貸款的業務一直受到制約。為此,麗水市人民銀行連同麗水市國土資源局聯合于今年8月份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抵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麗銀〔2018〕79號),并在松陽、青田、蓮都、遂昌開展了首批試點,大力推廣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農房租賃權的抵押融資,將農民的資產變為資本,有效激活農村沉睡的土地資產。通過推進農房使用權抵押貸款,將為民宿、農家樂等鄉村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促進農業通過生產經營增加收入來源。同時解決了以往農房出現不良處置后,農民就喪失了農房財產權的問題,通過開展農房使用權抵押貸款,處置的只是一段時期內農房的使用權,期限到后,農房還是歸農民所有。
截止目前已“三權分置”宅基地及閑置農房20余處。蓮都區于8月23日頒發了麗水全市首批“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權”不動產權證,青田、松陽、遂昌等縣也于9月頒發了一批“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權”不動產證書,同步開展流轉后的“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權”的抵押登記工作。截止目前,麗水全市已經辦理“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權”證書27本,辦理抵押登記9宗,貸款金額220萬元。9月6日,原省國土資源廳充分肯定了麗水市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改革工作,向全省批轉發了麗銀〔2018〕79號文件,要求各地學習借鑒麗水的做法。(編輯:盧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