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公是晉獻公的庶子,姬姓,名夷吾。他在位時因屢次背信棄義而遭到世人譴責,也曾因此身陷囹圄,遭受磨難,是晉國歷史上一位聲名不佳的國君。
在他還是晉國公子時,因為年長且有一定勢力而成為驪姬竭力鏟除的目標,不斷受到迫害。公元前666年,晉獻公命令太子申生駐守曲沃,讓夷吾駐守屈邑,沒有要事不得回到絳都,相當于將他逐出了晉國的權力中心,但驪姬也沒有因此放過他。公元前651年,驪姬譖殺申生,誣陷夷吾參與弒君,于是他只好逃到屈邑。不久晉獻公派兵攻打屈邑,夷吾守不住,只好外逃。最初他想逃到翟國,和哥哥重耳作伴,但心腹不同意。他們認為,夷吾去和重耳會合有共同謀反的嫌疑,而且兄弟在一起各懷心意互相嫌棄,還不如投奔梁國。梁國臨近秦國,夷吾可以依靠秦國的力量。于是夷吾投奔了梁國。
晉獻公去世不久,里克殺死了奚齊和卓子,先派人迎接重耳即位,被重耳拒絕。于是里克又派人迎接夷吾即位,夷吾一方面派人賄賂秦國,承諾即位后會將晉國在黃河以西的五座城池割讓給秦國;一方面又派心腹在國內活動,承諾即位后將汾陽城封給里克。準備妥當后,夷吾在秦國和齊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到晉國即位,就是晉惠公。
里克之死
晉惠公擔心剛即位就向外國割讓土地,會遭到國人非議;只賞賜里克與丕鄭二人,其他人卻毫無賞賜,又失去了眾多大臣的擁護。所以,晉惠公一方面派出丕鄭到秦國,請求暫緩割讓城池;另一方面,借追究殺死兩位晉國國君(奚齊和卓子)之事,逼死了里克。
雖然晉惠公背信棄義,但他總算穩定了國內的局面,秦國雖然對他不滿,但秦晉兩國實力相當,也不能拿他怎么樣,也只好作罷。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了饑荒,糧食歉收,晉惠公派人到秦國請求援助。秦穆公采納百里奚的意見,借糧萬斛給晉國,這些糧食以船漕車轉,從秦國的雍城到晉國的絳城,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幫助晉國度過了災荒。
公元前646年,秦國也發生了饑荒,秦穆公派人向晉國借糧食。晉惠公召集大夫們商議,慶鄭主張向秦國借糧,報答秦國的恩惠。但大夫虢射強烈反對,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秦晉關系已經很差,不會因為這次借糧而好轉,還不如乘機進攻秦國。于是晉惠公拒絕了秦國借糧的請求,反而準備興兵進攻秦國。
晉惠公的行為激怒了秦國人。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軍進攻晉國,秦國人雖少,但氣勢高昂,連續三次打敗晉國的邊防部隊,與晉惠公率領的軍隊對峙于韓原。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秦軍擊敗了晉軍,俘虜了晉惠公,將其帶回了秦國都城。
秦人伐晉
秦穆公打算殺死晉惠公,但他的夫人(晉惠公的姐姐穆姬)以死相逼,他只好將晉惠公關起來。經過兩國的談判,晉國將原本承諾給秦國的河西五城割給秦國,晉惠公的兒子圉在秦國做人質,秦國將晉惠公放回晉國。經過此次打擊,晉惠公灰心喪氣,幾年后就去世了。
晉惠公在位期間,晉國在大國爭霸中無所作為。晉惠公的政治活動,主要是圍繞著國君的寶座。為了謀求回國即位,許諾割讓國土、加官進爵,即位之后,自食其言、背信棄義。在國際上,又以怨報德,有失道義。晉惠公一生,可謂是聲名狼藉,使晉國一度處于“失道寡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