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你說山西大面積種水稻,大家都不信,但是,當前,山西的黃河灘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大面積的水稻。前幾年,這里種植水稻的都是江蘇鹽城的農民,因為當地的農民就沒有種植過水稻,因此,專門請江蘇鹽城的農民到山西種植水稻,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今天就說前幾年被請到山西種植水稻的農民中的一位,他姓黃,在山西種植水稻已經五年了,他承包了這里的2000畝灘涂,每年純收入都在140萬元左右。
圖為收割機收獲水稻。
老黃和妻子兩個人在山西種植2000畝水稻,這里的水稻是每年一季,五月份播種,到十一月份收獲。因此,每年的五月初,夫妻兩就從鹽城到山西來準備種植水稻,從整地、播種、到施肥、打藥,一直到收獲,都是雇人干的。夫妻兩主要是負責水稻種植的各項技術,檢測水稻的生長情況,及時的給水稻各種管理措施。這里的水稻因為是一年一季,所以不需要趕時間,因此采取了直播的方法,不需要育秧、插秧,所以相對就簡單一些。
成熟的水稻。
這里的土質都是沙壤土,灌溉的水源都是黃河水,因為是在黃河灘,黃河兩岸都是高高的土垣,所以形成了溫暖、濕潤的小氣候,適合于水稻的生長,而且由于溫暖,所以無霜期就長,水稻的生長時間長, 水稻的品質也好,比不上東北的大米,但是比起南方的大米,品質要好一些。
到了收獲的季節,這里的收割機都是大型或者中型收割機,不適合收獲水稻,由于這里種植水稻的都是江蘇的農民,而且面積就有幾萬畝,所以都是用江蘇的水稻收割機來收獲的,因為水稻的面積大,產量高,收獲的稻谷就像是小山一樣,堆放到空曠的地方晾曬,所以雇人都是江蘇的農民。
圖為正在晾曬稻谷。
來山西種植稻谷,是當地的一家稻谷合作社邀請的,這家合作社有大型的稻谷加工設備 , 有一定的倉儲能力,所以,農民收獲的稻谷,不需要拉到江蘇來銷售,當地的合作社就會以高于南方的收購價格收購農民種植的稻谷,然后加工成大米銷售。這樣就會方便江蘇農民來銷售稻谷。
圖為鏟車翻曬稻谷。
江蘇農民在山西種植稻谷,也是非常辛苦的,因為黃河灘的各種設施還不健全,住的房子都是簡易的,而且沒有通電,為了方便生活照明和用電,江蘇的農民一般都是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這里距離村莊也是很遠的,一般開車到村莊賣菜也是費勁的。因為黃河灘的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各種車輛把道路壓得坑坑洼洼的,車走都非常的費勁。
用太陽能發電。
這里的水稻因為是一季的,所以產量還算是不錯的,一畝產量都在1200斤到1300斤之間,當地合作社的收購價較高,所以一畝水稻可以賣到1300元或者更高,除去各種費用外,一畝地純收入在700元左右,老黃一年可以純賺140萬元了。雖然辛苦,但是一年中只能夠在山西待上八個月左右,其余時間還是在江蘇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