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研究理財,聯系當代大學生的財富觀,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問題:中國大學生的理財教育整體缺位,大多數同學根本沒有建立如何理財的觀念。
我們很奇怪一個事實:無論哪種制度的國家,90%的財富都掌握在10%的富人手中。而且絕大多數數據支持表明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還是看看生活中富人和窮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吧!
窮人尋找工作,富人創造工作。
窮人拼命攢錢,富人拼命尋找投資機會。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知道怎樣讓錢為他們工作。
窮人用金錢衡量價值,富人用時間衡量價值。
窮人把錢存到銀行守著利息過日子,富人不缺錢還想方設法去借貸。
窮人盡量減少開支,富人卻知道適時適當的增加開支讓自己變得更富有。
窮人拼命工作薪水不見漲,富人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財富卻越來越多。
造成上述的差別,有的人認為是文化程度的差別,有的人認為是家族背景的支持,還有的人認為是命運的安排。但是缺少文化缺乏背景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在少數,以至引導大家去探討讀書無用論的命題。我認為歸根結底是思維方式的差別。
只有極少數人變富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已成定型。一個重要的規律:要想成為富有的人,就要先看看每個人正在做什么,然后做與他們完全相反的事。巴非特的一個秘訣是經常去股票交易市場溜達,看看大多數人在干什么蠢事,然后確定自己與之相反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