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一個朋友找我吐槽,說她撐不住壓力辭職了。
“你知道社畜這個詞嗎,說的就是我了,老板把我一個人當兩個用;本來要下班了臨時加任務,還沒有加班費;明明不是自己的工作,卻被要求一起帶著做…”,這些都讓她焦慮到頭禿。
最要命的是,上司總是打雞血,說能者多勞,年輕時要多吃苦,還經常在朋友圈、工作群轉發一些職場雞湯《職場上混得好的,都是這幾種人》、《優秀員工的五個特征》…
這種暗示讓她很不舒服,覺得做不好會讓老板失望,自己也很辛苦,忍無可忍還是辭了職。我也只好安慰她,剛出來工作就是這樣的。
臨近年底,辭職的人也有不少。在所有的辭職原因中,身兼多職,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深感力不從心占了很大比重。
離職條件三個原因一個工資待遇,一個工作內容、再一個相處的人,以上任意有項崩塌,那么就該走人了。
但,很多人是三個都崩塌了,仍堅守在崗位上。
新垣結衣的《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女主深海晶的職場生活,讓我仿佛看到無數個在城市里打拼的上班族們,為工作付出了所有精力和時間,卻依然被公司奴役著壓榨著。
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準時下班是不存在的,常年加班到10點之后,回到家里已經是身心俱疲,倒頭就睡了。
那些不該自己承擔的工作,卻又無法拒絕那些無理的要求,心里想著“媽的”,嘴上說著“好的”。
永遠不知道在這批工作之后,會不會又扔來下一堆不屬于自己的工作。
不敢反抗和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每天必備的就是認慫和忍耐,甚至在觸及底線后依然不會厲聲拒絕。
“年輕人就該多吃苦啊”。這是很多職場老鳥掛在嘴邊的雞湯語錄。好像工資低、連續加班,把力所不能及的重擔扛在身上就是益于身心的事。
而那些無意義的苦就像老板經常熬的雞湯一樣,乍一看還不錯,回頭一想,發現有毒。
面試時你被告知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進去后發現,你不僅要寫文案還要剪視頻,打廣告,做宣傳,下班后隨時待命,確實是很挑戰一個人的忍受能力。
曾經以為“996”工作制慘無人道,后來才明白這是一種保護機制。
有人說,“能者多勞”,就是人類最無恥的一句話。
老板跟你說能者多勞,第一次聽,你受到了激勵,滿腔熱血的干了幾個人的活,久而久之,你發現工資沒漲,頭發倒是掉了一大把。
沒有回報的苦就像在繞彎路,累又無意義。美好的雞湯背后,是一個個冰冷的真相。
社畜的基數之巨大,每個人成為它的理由也有千千萬。
有的人是被逼無奈,但也有的人是甘之如飴。
雖說我們無法獨自從這樣的社會現實中逃脫出來,在還沒有到達那個高度和獲取相應的能力之前,我們也只有順應著這樣的社會發展。
但是,我們也不一定只能被生活按在地板上摩擦,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現在的我們應該盡快掌握職場規則,努力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提升自我價值也是必要的。
別在職場做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老好人”了,因為順從的性格只會讓自己在面對過勞高壓時毫無反抗的能力。
有時不是因為做得多而變得能干,而是因為本身能干又不拒絕才攤上那么多事。
學會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說“不”。
年輕人,賺錢重要,開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