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該不該把“興趣”變成“職業”?
我們最近增加一個新的欄目【公益咨詢體驗】,收到好多小伙伴的消息,我們會發現在這當中出現頻次比較多的困擾是:
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怎么辦?
我沒有做下去的動力,該不該辭職?
怎么把興趣變成工作來做呢?
我們經常會困惑于:我對××感興趣,我能把它發展成職業嗎?這樣我就可以開開心心的掙錢了!比如:
我喜歡看電影和寫作,我可以做影評人嗎?編劇也行?
我喜歡畫畫,我可以做插畫師嗎?
我喜歡唱歌,我想成為歌手;
我喜歡寫作,我可以成為全職寫作者嗎?
……
朋友D,很喜歡畫畫,業余時間也會去上繪畫的微課、線下沙龍等,平時寫寫東西,配上自己的小畫,也是相當愉快。后來她被調到產品部,于是她的這個興趣就有了用武之地,領導開始讓她畫各種產品的原型圖。可是慢慢地,她開始對畫畫失去了當初的熱愛,她告訴我:“當興趣愛好變成工作的一部分,真的就不是自己的興趣了,來自外界的各種要求,會把你的興趣磨得所剩無幾,我其實挺后悔這么做的,如果只是拿來對業余時間增加色彩,這個興趣讓我覺得更開心點。”
來訪者小楊,工作3年,換了3份工作,每一份工作做得都很痛苦,最后這一份更是剛做了一個月就想辭職了,她說,這些工作自己都不感興趣,所以這次咨詢的期待就是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夠長長久久的做下去。
找到一份感興趣的工作,你就真的能長久做下去了嗎?
2
什么是一份完美的職業?
自己喜歡;
也有能力做好;
還能兌換價值(高新、他人好評等)對嗎?
然而,當你想把興趣變成職業的時候,你有評估其他部分嗎?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嗎?
它能兌換出價值嗎?
這個價值能強化你的興趣而不至于毀掉它嗎?
這是我聽到的一個故事:
K是一個健身愛好者,他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是在健身房度過的,有一身令人羨慕的腱子肉,后來他想,既然如此,不如辭職做健身教練吧,將愛好當職業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一段時間后,他變得很喪,覺得厭倦。原來健身教練不是他以為的那樣,他們有銷售要求,有業績壓力,而且健身房也不允許他們在有客人的時候使用健身器材。
K對健身還是熱愛的嗎?是的。只是,現在不是單純的熱愛,而是被別人的要求拷上了枷鎖,這個興趣最終帶給他的價值感,顯然沒有壓力大。所以,他覺得后悔,覺得毀了自己的興趣。
所以在想要把興趣變成職業的時候,最重要的一步是:去問問那些正在做這份職業的人
他們的狀態是什么樣的?
會遇到哪些困難?
會有哪些無奈?
從中獲得的價值是什么?
如果被這些要求框住,你是否還有勇氣做下去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以為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我就一定能干好,至少不會產生厭倦,顯然事實并非如此。
3
有沒有把“興趣”變成“職業”的可能?
當然有,看這張圖:
假如,你有一個興趣(寫作、畫畫、健身……anyway)→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要把它變成一種你擅長的能力→直到這種能力可以兌換價值→有了價值后,接著強化你的興趣,此時,你的三葉草也就轉動起來了。
一個最能說明“三葉草”轉動軌跡的例子:古典老師是怎么走上生涯規劃這條路的呢?
在新東方的課堂上經常有人問他“老師我該去哪兒學什么專業?”這樣的問題引起了他的興趣,通過兩年的學習、咨詢、授課積累了相關能力,然后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是智慧、助人和自由。所以他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完美職業——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第一階段)
成為生涯規劃師成了他更大的興趣,促使他學習更多的知識,國內還沒發展起來,那就去國外學,把能力提升到專業水平,接著幫助更多的人(價值),新一輪的“三葉草”又轉動起來了。(第二階段)
自己一個人幫助的人還是太少了,于是想成立一家機構(興趣),籠絡更多這樣的人去幫助更多人,然后成立了新精英生涯,為了管理好公司,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讓公司壯大,幫助更多的人(價值)。(第三階段)
你的完美職業是什么?試著將你的“生涯三葉草”轉動起來看看,也許會有驚喜哦!
這樣看來,不是你單純對某個事情感興趣就可以變成職業的,中間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變成職場需要的能力,而兌換出價值,才不至于將你的興趣毀掉。當然,如果你的興趣唯一的價值就是讓自己開心,個人建議你還是不要輕易變成職業為好。
最后,如果你還是想把興趣變成職業,請確保你的興趣可以養活你,并且做好了“將興趣作為生存手段”的準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