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同學情只代表著自己的過去,人不能單靠懷念過去生活,還是要向前看的。
記得之前在朋友圈看過一篇爆文,叫做《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大概意思是: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圈子,比如說小學群,中學群,大學群,同事群,老鄉群,親友群等等。
但其實多數人的社交都是無效的,甚至是負能量的。如果你要去混圈子,最好去混那種正能量的圈子,最好是里面的人,能力都要比你強一些。這樣你才能“近朱者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至于同學群里那些不退群也從不說話的人,是怎樣的一種心態?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有些人混得好了,再看同學群這種圈子,就看得比較淡了。
混得好的人,他們始終相信“成功是1%的天賦加上99%的努力換來的。”;他們始終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有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們相信自己的成功,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換來。并不是看不起其他人,只是看得淡了。
所以,他們其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同,學群里那些傷春悲秋的負能量,以及那些只可博君一笑的搞笑段子。
混的好的人,他們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會聚集到一起。他們相信只要自己的能力達到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第二,有些人混得差了,再看同學群這種圈子,就看得比較淡了。
混得差的人,他們本身經濟條件就不太好。再看同學群里那些動不動就發旅游照,方向盤照,吃大餐照等,就覺得自己的圈子跟他們不同了。再看那些傷春悲秋的娛樂段子,也覺得跟自己沒什么關系了。
混的差的人,只想找個黑暗的角落,然后靜靜地,靜靜地蹲在那里,直到被所有人都遺忘。
第三,如果突然退出的話,怕被其他人說閑話。
不得不承認,能夠完全無視他人非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人還是少數的。而且你不退群,自己也沒什么損失。如果覺得厭煩的話,可以把群消息屏蔽。想看的時候也可以點進去看。不退群,自己沒什么損失。退群了,有可能會招來閑話。所以,還是靜靜地找個安靜角落呆著吧!
而那些混的中等的人,其實一個群里也就那么幾個,但他們卻是群里最活躍的人。群里的消息大多數都是他們貢獻的。有什么同學之間的活動,也大多數都是他們組織的。
其實同學情只代表了自己的過去,人不能單靠懷念過去生活,還是要向前看的。
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不需要有多少狐朋狗友,酒肉之交。只需要有幾個能在自己出事時,肯幫忙的朋友,就夠了。
所以,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而那些不需要你懷念的人事物,也可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