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一向有把自己得意看中的丫頭給小輩用的習慣,黛玉進賈府,就把紫鵑給了黛玉
黛玉只帶了兩個人來:一個是自幼奶娘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亦是自幼隨身的,名喚作雪雁。賈母見雪雁甚小,一團孩氣,王嬤嬤又極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將自己身邊的一個二等丫頭,名喚鸚哥者與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除貼身掌管釵釧プ沐兩個丫鬟外,另有五六個灑掃房屋來往使役的小丫鬟。當下,王嬤嬤與鸚哥陪侍黛玉在碧紗櫥內。寶玉之乳母李嬤嬤,并大丫鬟名喚襲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這個很正常,黛玉長途跋涉,小小年紀,帶有仆從也不多,來賈府也是長住,又是自己的親外孫女兒,拔幾個得力的丫頭婆子是人之常情。
倒是湘云,從小也是在賈母身邊長大,史湘云回史家,老太太卻給了丫頭翠縷帶回去,有點不尋常:湘云是回自己家,史家難道沒有好丫頭,要賈府送丫頭?
湘云從小父母雙亡,由叔叔嬸嬸撫養。可是叔叔嬸嬸,不過是臉面上的情份,對湘云克薄得厲害,老太太心疼湘云,時不時接到賈府自己身邊撫養,可是史家的孩子必竟是史家,有親叔叔嬸嬸在,也輪不到外人來養湘云。賈母是個睿智的老太太,她給湘云丫頭,一是打史家的臉,堂堂公候家小姐,竟然要外人送丫頭,說明史家照顧不周,人家看不過去,二是立威,暗示史家,我的丫頭在這兒,我有眼線在這里呢。不爭不吵,不用撕破臉,就為湘云撐了腰。所以湘云來賈府,王夫人都笑,沒見過穿這么多的,湘云說,都是叔叔他們讓穿的。史家明白了老太太的弦外之音,至少在外人面前,不敢怠慢疏忽湘云。
老太太是非常心疼湘云的,湘云自小與寶玉一起住在碧紗櫥里中,由大丫頭襲人親自照料,跟黛玉的待遇一樣,可是黛玉來了之后,這一切都變了,寶玉不用說了,連賈母也疏遠她了,寶玉叫寶釵寶姐姐沒事,鳳姐寶釵叫寶玉寶兄弟都沒有事,湘云叫寶哥哥,賈母就挑理,大了,不要這么叫了。史家接湘云回去,回身又叫寶玉到跟前,悄悄的囑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湘云已經很清楚感到老太太對她的冷淡了,很可能她回去了不記得了。
為什么會這樣?老太太不支持金玉良緣,可是湘云偏偏跟寶釵打得火熱,有什么煩難事,不跟賈母,寶玉說,居然接受寶釵的幫助,湘云和黛玉都是父母雙亡,無依無靠,都是才華橫溢深得老太太喜歡,論血緣關系,比寶釵那個外八路的什么寶姐姐近得多,可是她不僅親近寶釵,還一再挑釁欺負黛玉。
湘云剛一進賈府就挑弄是非,說林黛玉敢挑寶釵的短處,就服了黛玉,可是黛玉不上她套,只順著說:我當是誰,原來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比戲子一節,湘云惡人先告狀,明明是自己說黛玉象戲子不妥在先,變本加厲索性把自己的不滿全發泄出來,說黛玉小性子,行動愛惱人,挾制人,襲人不過一個丫頭,她也能當著寶玉跟一個奴才一唱一和,議論黛玉的是非,居然嫌棄黛玉不拿針線不干活。背后說且罷了,薛寶琴來了,因為賈母格外寵愛,寶釵半真半假吃醋:我就不信我哪里不如你了。史湘云馬上替寶釵出頭,直接把鍋甩給黛玉:寶姐姐未必這樣想,倒是林姐姐會絕對會這么想。
賈母最心疼小女兒賈敏,可惜她青年早夭,只留下一個弱女,寄養在賈府,賈母心疼都來不及,湘云這個大嘴巴不顧場合不講分寸針對黛玉,賈母當然會不喜,再加上黛玉無論湘云如挑釁說難聽話,黛玉憐其年幼無知,從不計較,更會讓賈母心疼,疏遠湘云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