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正值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起義三十周年之際。南斯拉夫拍攝了戰爭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影片拍攝完成后于1972年11月30日首先在匈牙利公映。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國公映之后,曾一度掀起過持續數年之久的觀影熱潮。三十多年以來,估計至少有幾億中國人通過各種方式看過這部電影。有很多人還看了不止一次,就連電影中的臺詞許多人至今都能脫口而出,很多人甚至是通過看這部電影才知道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
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吸引了當時前南大部分著名演員參與拍攝。包括日沃伊諾維奇、薩馬基奇、保楊尼奇吉德拉和巴西奇等南斯拉夫當時最著名的電影和戲劇演員。影片導演是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導演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茨。繼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之后,我國又相繼引進了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茨導演的《橋》、《夜襲機場》、《游擊飛行中隊》等三部影片,這些電影極大地豐富了當時中國觀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電影演職員們如今生活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橋》
《夜襲機場》
《游擊飛行中隊》
導演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茨1926年11月22日生于波黑,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共執導過40部電影,編寫過20多部電影劇本。作為一名穆斯林,克爾瓦瓦茨長期生活在波黑地區。在波黑戰爭中,薩拉熱窩被波黑塞族武裝圍城期間的1992年7月11日,克爾瓦瓦茨因饑餓在薩拉熱窩死去。
瓦爾特扮演者—維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1933年出生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畢業于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畢業后從事話劇演員工作,1955年,首次在拉多什諾沃科維奇導演的影片《帕夏的最后一個節日》中扮演角色從而一舉成名。在整個藝術生涯中,一共參與了200多部影片的拍攝工作。成為南斯拉夫最受歡迎的電影演員之一。維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憑借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南斯拉夫全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金舞臺獎。近年來,“巴塔”一直作為塞爾維亞議會議員,活躍在南斯拉夫政治舞臺上。 1990年他第一批加入了塞爾維亞社會黨,近年被選為該黨副主席,開始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更大空間。日沃伊諾維奇在此前已經擔任塞爾維亞議員將近20年。“巴塔”曾十次訪問中國,稱“中國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2016年5月22日,維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病逝,享年83歲。
吉斯扮演者—留比薩·薩馬爾季奇,塞爾維亞人。1936年11月19日生于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曾參演《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臨時工》、《通過加丹加省的路》等影視作品。九十年代他和他的兒子成立了一家電影制作公司,在南斯拉夫聯盟解體和塞爾維亞受到制裁期間拍攝了許多很好的作品,成為馳名歐洲的導演。2017年9月8日去世,享年80歲。
鐘表店老板,老游擊隊員謝德·卡普丹諾維奇—拉德·馬爾科維奇,塞爾維亞功勛演員,貝爾格萊德演藝學院教授。2010年09月10日病逝,終年89歲。
叛徒米爾娜—內達·斯帕索耶維奇,1940年出生于塞爾維亞。1980年死于貝爾格萊德。
馮·迪特里施—漢尼歐·哈塞,1921年8月31日生于德國波恩。當過工人和辦事員,后在柏林接受表演訓練。第二次世界大 戰后復員,又在魏瑪學了一年表演,之后走上舞臺。先在布格劇院演出,后 在波茨坦的漢斯—奧托劇院當了幾年演員,以后又到柏林的人民舞臺和德國 劇院參加演出。目前是德發電影制片廠所屬演員劇團的成員。他在銀幕上主 要扮演反面角色,在影片《格萊維茨事件》(1961)、《最高原則》(1959, 捷克斯洛伐克)和《午夜彌撒》(1962,捷克斯洛伐克)中的演出獲得很高 評價。曾獲得民主德國的藝術獎。
1983年在前東德瓦爾肯塞(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勃蘭登堡)去世,享年63歲。
奧克瓦利斯—雷利亞·巴希奇,著名演員及資深政治家。1930年2月14日出生于克羅地亞,曾出演《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戰爭與回憶》、《橋》、《臨時工》、《戰爭的命運》、《犯罪現場》、《歸鄉》等影片。克羅地亞獨立后曾擔任眾院議員。曾被聯合國聘為“國際和平大使”,現已退休。2017年4月7日去世,享年87歲。
比紹夫—羅爾夫羅麥爾,職業為導演、演員、作家,1935年出生,2000年時死于柏林的一場交通事故。
假瓦爾特康多爾—德拉哥米爾·保楊尼奇-基德拉,演員,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出生于塞爾維亞,八十年代死于貝爾格萊德。
蘇里:斯洛博丹·迪米特里耶維奇,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生于塞爾維亞,九十年代初死于貝爾格萊德。(未找到照片·致歉)
被假瓦爾特打死的游擊隊員布蘭科:法魯克·貝哥里,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出生于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2003年因肺癌死于科索沃佩奇。(未找到照片·致歉)
夜襲德軍軍車場的游擊隊員布爾吉:弗拉丹·米拉希諾維奇(又名弗拉丹·霍列茨),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于塞爾維亞,1993年在洛珊磯死于癌癥。(未找到照片·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