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經重要穴位 |
1、穴位圖: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 2、經脈循環:起于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胃口過膈屬于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系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于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脈,從列缺處分出,走向食指內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圖2) 3、臟腑經脈病候:咳嗽氣喘氣短、咳血咽痛,外感傷風,循環部位痛麻或活動受限等。 4、常用腧穴: 尺澤LU5 位置: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 血管和神經分布:有橈側返動、靜脈之分支及頭靜脈。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 孔最LU6 位置:在前臂掌側,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上,當太淵穴上7寸處。 血管和神經分布: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 列缺LU7 位置:在橈骨莖突外上方,距腕橫紋1寸5分處,在肱橈肌腱與短長展肌腱之間。 血管和神經分布:有頭靜脈,橈、動靜脈的分支。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淺支。 太淵LU9輸穴,原穴,脈會穴 位置:在掌后腕橫紋橈側,當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血管和神經分布:有橈動,靜脈。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 少商LU11 井穴 位置:在拇指橈側,距指甲根角外上方1分處。 血管和神經分布:有反映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著來自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與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形成的末橈神經網。 1.經脈循環:起于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胃口過膈屬于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系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于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脈,從列缺處分出,走向食指內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2.臟腑經脈病候:咳嗽氣喘氣短、咳血咽痛,外感傷風,循環部位痛麻或活動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頭痛、項強、咳痰喘等證。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側部,云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圖12-1)。 [解剖] 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一肋間內、外?。簧贤鈧扔幸竸?、靜脈, 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一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主治] 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澤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陰經交會穴。 (2) 云門 Yúnmén [定位] 在胸外側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圖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頭靜脈通過,深部有胸肩峰動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的分支臂叢外側束、鎖骨上神經中后支。 [配伍] 云門、中府、隱白、期門、肺俞、魂門、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 Tiānfǔ [定位] 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圖12-1)。 [解剖] 肱二頭肌外側溝中;有頭靜脈及肱動、靜脈分支;分布著臂外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 [主治] 氣喘,鼻衄,癭氣,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療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4) 俠白 Xiábái [定位] 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圖12-1)。 [解剖] 肱二頭肌外側溝中;當頭靜脈及橈動、靜脈分支;分布有臂外側皮神經,當肌皮神經經過處。 [主治] 咳嗽,氣喘,干嘔,煩滿,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 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5) 尺澤 Chǐzé [定位] 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圖12-1)。 [解剖] 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直下為橈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咽喉腫痛,小兒驚風,吐瀉,肘臂攣痛。 [配伍] 配太淵,經渠治咳嗽,氣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熱;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 [附注] 手太陰經所入為“合”。 (6) 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 7寸處。 [解剖] 有肱橈肌,在旋前圓肌上端之外緣,橈側腕長、短伸肌的內緣;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澤治咳嗽,氣喘;配魚際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陰經郄穴。 (7) 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法] 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主治] 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齒痛。 [配伍] 配合谷治傷風頭痛項強; 配肺俞治咳嗽氣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任脈。 (8) 經渠 Jīng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 1寸。 [解剖]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有旋前方肌當橈動、靜脈外側處;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澤治咳嗽。 [刺灸法] 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9) 太淵 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解剖]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展長肌腱內測;有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氣喘 ,咳血 ,胸痛,咽喉腫痛,腕臂痛,無脈癥。 [配伍] 配尺澤,魚際,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無脈癥。 [刺灸法] 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陰經所注為“輸”;肺經原穴;脈會太淵 (10) 魚際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后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血管當拇指靜脈回流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腫痛,失音,發熱。 [配伍] 配孔最,尺澤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陰經所溜為“滎”。 (11) 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正中神經的掌側固有神經的末梢神經網。 [主治] 咽喉腫痛 ,咳嗽 ,鼻衄 ,發熱,昏迷,癲狂。 [配伍] 三棱針點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腫痛;配中沖治昏迷,發熱。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附注] 手太陰經所出為“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