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請問類風濕炙哪里
在中醫中,類風濕屬于“痹癥”范疇,引起這些痹癥的原因是證虛外外不固!
“不死的癌癥”說的就是類風濕!這種病癥難以至于,不會間接致死,但是會引起長期疼痛,對我們人體也是一大折磨!所以會讓人覺得和癌癥一樣恐怖!
類風濕的臨床表現:晨僵、關節腫脹、脹痛、關節功能障礙、時間久了比較重的關節會畸形等各種問題!
類風濕一般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居多,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還是有一些區別,這個大家要明白!而誘發類風濕的原因尚不明確,有些人是免疫力低下;有些是病毒感染;有些是遺傳等因素引起的;又或者身體某些問題引起的并發癥等!
而中醫認為,人患有類風濕通常是因為體正氣虧虛,氣血不足,肝脾腎虧損,加之風寒濕熱邪氣侵襲,阻滯經絡!所以我們要扶正氣!
《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充盈,護外功能正常,那么治病的邪氣就不容易侵害我們的人體,那么我們就不會生病!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正氣”就是指我們人體的機能活動,例如各個臟腑器官、經絡以及氣血功能、免疫力等!
而邪氣就是對人體有害的因素,能夠讓我們生病,例如外感六淫(風、寒、濕、暑、燥、火)、內傷七情(喜、怒、思、悲、恐),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邪!
而我們人體內部也會經常正邪抗爭,體內陽氣旺盛,邪不壓正,那么人就會很健康!如果體內陽氣不足,氣血虛弱,那么正不壓邪,我們身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正氣的抗邪的主要作用體現:
(1)調節適應,人體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協調各個臟腑器官運行正常
(2)放邪入體,如果外邪入侵身體,那么正氣必然反抗;
(3)驅邪外出,當體內有邪氣引起人體不舒服,那么正邪抗爭,邪氣難以深入,那么疾病易于向愈!(人病治愈了,是因為體內邪氣被驅趕和消滅)
(4)康復自愈,病好了,人體慢慢的康復
如果患有類風濕,那么建議用艾灸調理吧,艾灸是純陽之火,類風濕是痹癥,由風寒濕三種邪氣形成,痹可以看做是經絡淤阻!火克寒濕!所以艾灸調理類風濕效果特別好。
類風濕艾灸穴位:阿是穴、大椎、曲池、血海、脾俞、腎俞
上面和大家說了類風濕通常會引起關節不舒服、疼痛等各種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手持艾灸直接艾灸阿是穴,也就是患處艾灸,哪里感覺不舒服艾灸哪里!艾灸有活血通絡的效果!所以患處艾灸效果很好。
其次,人體正氣不足,加上外邪入侵從而形成了痹癥,那么我們就要補陽氣,讓身體內的陽氣充盈起來!所以推薦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大椎穴屬于督脈,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督脈為陽經之海,而大椎穴補一身之陽氣!艾灸大椎穴,可以疏風解表,散寒、溫經、不陽氣!
腎俞穴:
腎乃先天之本,腎氣充盈,那么腎臟的寒濕水汽由此外輸膀胱經,并且腎主骨,如果腎氣不足,那么關節就會有問題,艾灸腎俞穴有益腎固精、清熱利濕之功!可以很好的治療關節性疼痛!
血海穴和脾俞穴:
血海穴:屬于足太陰脾經,具有調經統血、健脾化濕等功效!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海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脾胃生化的氣血匯聚到這里,就像海納百川一樣!艾灸這個穴位可以引血歸源,讓氣血運行正常!通過艾灸血海穴可以改善血虛、血燥導致的皮膚以及關節問題,所以類風濕一定要艾灸血海,讓氣血運行充盈,運化有力!
曲池穴:
曲池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當脈氣注入,似水入池!艾灸曲池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主治手臂痹癥、上肢不遂等,而類風濕艾灸這個穴位!調氣血、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作用不錯!
總結:中醫中常講,脾胃不和可導致營衛失調,外邪入中,氣血不足、痰瘀互結、肝腎不足!脾胃是我們人體正常運轉的根本,如果脾胃不好運化水濕無力,時間久了體內風寒濕邪傷筋骨,就容易導致關節疼痛、變形!并且長期脾虛還會引起腎虛,腎氣足則百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