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剛子聊歷史
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病逝,同年,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位,是為元太宗。
窩闊臺汗繼位不久,便發動了對金國的大舉征伐。公元1230年,窩闊臺汗起三路大軍攻金,其中窩闊臺汗親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路軍繞過濟南,他的四弟拖雷率西路軍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公元1232年,三路大軍成功迂回到汴京城下,與金國發生了殊死搏斗的遭遇戰,最終以金國全面潰敗而告終。
公元1234年,金哀宗放棄苦守的都城汴京城,逃亡蔡州作困獸之斗,蒙古軍與宋軍聯盟困蔡州達數月之久,最終蔡州彈盡糧絕,終于被宋蒙聯軍攻破,金哀宗自縊身亡,尸體被砍成兩截,成了盟軍的戰利品,金末帝登基僅僅一個時辰,就死于亂軍之中,成了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由此,金國宣告覆滅。
此時,距離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僅僅100余年。昔日滅遼虐宋、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國,為什么由盛轉衰來得如此之快?這些年大金都犯了哪些錯,最終落了個“國破家亡”凄涼下場。
蒙古的崛起除了成吉思汗這樣雄才大略的人物出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國對蒙古的政策失敗。
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經被金熙宗完顏亶殘忍地釘死在木驢上,這就造成了金國和蒙古有不共戴天之仇。金國為了抑制蒙古的崛起,還對蒙古實行“減丁政策”,每年都去蒙古草原大肆屠殺青壯年,而且在蒙古各部落之間惡意制造混亂,讓蒙古內部自相殘殺,這還不夠,蒙古迫于金國的武力,還得卑躬屈膝的向金國稱臣納貢。
如此這般,讓蒙古對金國的仇恨由來已久,除了積蓄力量以求反抗別無他路。
蒙古滅金后,對金國慘無人道的報復也正是因為滲透到骨子里的仇恨。金國滅亡后,完顏氏幾乎被滅族,人口從5000多萬一下子驟降到500萬,蒙古對待金的方式,要比金國對待“靖康之變”中北宋的方式要殘忍十倍甚至百倍,真可謂是天道有輪回。
西夏原本是金國的“拜把子兄弟”,在對待大宋的問題上,他們是一對“狼狽為奸”的好盟友,西夏對金國的南侵也多有支持,可以說它是金國不可多得的“狗腿子”。
但是,當西夏有難時,金國卻選擇“隔岸觀火”。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最終西夏全部淪陷,夏末帝李睍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蒙古,西夏覆滅。
按理說,作為昔日的盟友,在西夏受到蒙古侵犯時,金國應該出兵支援,但金國卻選擇了熟視無睹,一來此時金國已經沒落,出兵也未必是蒙古的對手,但即便如此,坐視小弟被滅絕非上策,豈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亙古不變!
金國在金太祖、金太宗時期確實強盛,但從金熙宗完顏亶開始,金國內亂不斷,完顏氏分裂成多股力量,完顏亶最終死于內亂??孔鱽y起家的完顏亮更是嗜殺成性,他在位期間多位皇室宗親慘遭清算,最后完顏亮也死于內亂之中。
經過多次政變,金國早已分崩離析,多股勢力一直相互傾軋,都想著如何除掉對方,如此一來,再強盛的實力也會在內耗中慢慢衰弱。
到了金國后期,黃河流域又多次決口,滔天的洪水淹沒了大片的肥沃土地,這些受自然災害影響最重的地區都是金國的富庶區域。在災荒的影響下,大批農民流離失所,由此還引發了流民暴亂,這些都讓金國的國力迅速衰弱。
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金朝的總體實力已經不可與當年相比,加上放不下宗主國的架子,在危難時刻,金國還想著取川蜀之地以圖再戰,這也在無形之中把南宋拉入了戰爭中。
最終,西夏滅亡,金國失去了外援,南宋與蒙古達成了協議,組成了同盟軍共同進攻“四面楚歌”的金國。
在蒙古及南宋的多面夾擊下,金國走向了不歸路,最終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參考文獻:《兩宋書》《契丹國志》《元史》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