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作為一種白肉,被普遍認為是可以替代紅肉的健康肉類,尤其是健身減肥的人群,低脂雞肉再合適不過了。
但最近有關雞肉致癌的消息卻在網上流傳。有網友甚至給出了牛津大學最新研究報告,似乎直接給雞肉致癌定性了。真的有這樣的研究嗎?如果是真的,那么雞肉是不是不能吃了呢?
“雞肉致癌”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不少人都質疑研究的真實性。不過,雞肉致癌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真做過研究。
該研究收集47.5萬英國中年人在2006-2014年間的飲食習慣與患病數據,9年隨訪期間有2.3萬人患癌。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肉類對于誘發癌癥的風險,結果發現,每天多吃30g家禽肉類,惡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風險分別增加20%,11%和26%。
那雞肉到底還能不能吃?答案當然是可以吃。
這項研究只是關聯性研究,僅能說明吃雞肉等禽肉可能與某些癌癥風險存在關聯,且研究并沒有充分說出具體的致癌機制。同時,該研究在分析雞肉與癌癥關系時,還提到紅肉與其他加工類食品與癌癥的相關點,也無法完全證實“雞肉致癌”這個結論。
此外,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雞肉質量、烹調方式等也會影響研究結果。
所謂的“雞肉致癌”只是一種噱頭,并沒有嚴謹的科學考究。雞肉作為一種富含高優質蛋白的食物,人體吸收率也很高,非常適合食用。
很多人覺得,以前養一只雞最起碼要半年,現在的雞,不到四十天就可以上市,比人工養的雞還要大只,不是用了激素,雞怎么可能會長這么快?
加上一些新聞報道中,經常能看到孩子因為吃多了雞肉導致性早熟的消息,導致很多家長談雞色變。吃雞肉到底會不會引起孩子性早熟?
這種想法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雞長得快其實和品種有關系。
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羅云波表示:人們認為只要40多天就能長壯實的雞,是打了激素的速生雞,事實上,這類雞是雜交育種的白羽雞,屬于快大型雞種,是自身遺傳性狀決定了它們生長之快。
添加激素其實并不會促進肉雞生長,反而會增加雞患心臟病或腹水等風險,增加死亡率。
雞長得快除了品種優秀以外,在不同生長階段也用最科學的飼料配方進行喂養。同時,專業化規模化的肉雞養殖場對飼養環境的濕度、溫度等都有嚴格控制。
根據我國《獸藥管理條例》中有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與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物,違規者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所以,只要正規渠道購買的雞肉,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真正造成兒童性早熟的飲食原因,可能與營養過剩和誤用激素類藥物有關,與食用雞肉無關。
麻辣雞爪、檸檬雞爪、泡椒雞爪、鹵雞爪都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雞爪作為雞身上的一個部分,一只雞只有兩只雞爪,但菜市場上的雞爪總是源源不斷,很多人都擔心,這些雞爪的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吃起來到底安不安全?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雞爪年消費量約為200多億只,那么一年至少要有100多億只雞才可。可2021年家禽出欄量也只有157.4億只,多出來的雞爪從何而來?會不會有安全問題?
大家其實可以放心,因為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的雞爪基本不存在安全隱患或致命問題,且雞爪的兩大源頭是有跡可循的。
網傳說雞脖、雞頭和雞翅尖等部位有毒,吃多了會致癌,那這些部位還能吃嗎?
1、雞脖有淋巴,不能吃?
雞的脖子上的確有淋巴器官,但是規范屠宰的肉雞,脖子的腺體和氣管都去除了,一般不存在這些淋巴部位,所以雞脖能吃。
2、雞尖是打針的地方,不能吃?
養殖人員給雞注射藥物一般不會選擇翅尖,而是在翅膀下方皮較松弛部位。另外,注射藥物后,藥物也會迅速擴散,并不會堆積在注射部位,所以雞尖能吃。
3、雞頭有毒,不能吃?
雞吃的東西最終經過腸胃吸收進血液,即使有毒素,也會經過肝腎代謝,而不是在頭部堆積,所以雞頭也能吃。
雞身上真正不能吃的是這兩個部位:
雞肉是人們餐桌上非常普遍的一道家禽肉類,無論是煎炒燉煮,都非常的美味。而近些年流傳的“雞肉致癌”的說法其實不準確,雞肉富含蛋白質,還是非常適合我們食用的。
參考資料:
[1]《可怕!雞的這些部位千萬不能吃?多數人都不知道…》.科普中國.2019-09-15
[2]《市場上源源不斷的雞爪是哪來的?會不會是“激素雞”?看完明白了》.科普觀ScienceView.2022-05-09
[3]《幾十天就出籠的「激素雞」,能放心吃嗎?》.丁香生活研究所.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