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3硬盤電路的構成
硬盤電路部分主要由各種數據處理芯片、驅動芯片、電子元器件及印制板構成,如圖1-8所示。
1.1.3.1各種數據處理芯片及驅動芯片
1.數據處理芯片及驅動芯片作用
1)電動機驅動芯片
如圖1 -9所示的用于驅動硬盤的主軸電動機和音圈電動機的驅動芯片。由于現在的硬盤轉速太高,所以,會導致該芯片發熱量大,因此電動機驅動芯片故障率較高。
2)前置信號處理器
如圖1-10所示,前置信號處理器用于處理磁頭傳來的信號。
3)接口芯片CPU和數字信號處理器
如圖1-11所示,接口芯片CPU和數字信號處理器一般都集成于一個芯片,因為集成度較高,所以其損壞率也較高。
4)緩存電路
如圖1-12所示,緩存電路的外形和內存條的內存顆粒相似,用于加快硬盤數據的傳輸速度。對于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盤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千字節,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現今主流硬盤多采用2MB和8MB緩存,而在服務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5)BIOS
BIOS芯片如圖1-13所示,用于保存硬盤的信息,負責硬盤的工作流程。
2.各種數據處理芯片及驅動芯片的檢測方法
在修理集成電路的電子產品時,對集成電路進行判斷是一個重要內容,否則會事倍功半。首先要掌握該集成電路的用途、內部結構原理、主要電特性等,必要時還要分析內部電路原理圖。除了這些,如果再有各引腳對地直流電壓、波形、對地正反向直流電阻值,就更容易判斷了,然后按現象判斷其故障部位,再按部位查找故障元件。有時需要多種判斷方法去證明該器件是否損壞。一般對集成電路的檢查判斷方法有兩種:一是不在線判斷,即集成電路未焊入印制電路板的判斷,在沒有專用儀器設備的條件下,要確定集成電路的質量好壞是很困難的,一般情況下可用直流電阻法測量各引腳對應于接地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并與完好集成電路進行比較,也可以采用替換法把可疑的集成電路插到正常電路同型號的集成電路的位置上來確定其好壞;二是在線檢查判斷,即集成電路連接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判斷方法。在線判斷是檢修集成電路電視機最實用和有效的方法。下面對幾種方法進行簡述。
1)電壓測量法
用萬用表測出各引腳對地的直流工作電壓值,然后與標稱值相比較,依此來判斷集成電路的好壞,但要區別非故障性的電壓誤差。測量集成電路各引腳的直流工作電壓時,如遇到個別引腳的電壓與原理圖,或維修技術資料中所標電壓值不符,不要急于斷定集成電路已損壞,應該先排除以下幾個因素后再確定。
(1)原理圖上標稱電壓是否有誤。常有一些說明書、原理圖等資料上所標的數值與實際電壓值有較大差別,有時甚至是錯誤的。此時,應多找一些有關資料進行對照,必要時分析內部圖與外圍電路,對所標電壓進行計算或估算來驗證所標電壓是否正確。
標稱電壓的性質應區別開,即電壓是屬靜態工作電壓還是動態工作電壓。因為集成塊的個別引腳隨著注入信號的有無而明顯變化,此時可把頻道開關置于空頻道或有信號頻道,觀察電壓是否恢復正常。如果后者正常,則說明標稱電壓屬動態工作電壓,而這動態電壓又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條件下而言的,當測試時動態電壓隨接收場強不同或音量不同而有所變化。
(2)外圍電路可變元件可能引起引腳電壓變化。當測出電壓與標稱電壓不符時,可能因為個別引腳或與該引腳相關的外圍電路連接的是一個阻值可變的電位器(如音量電位器、色飽和度電位器、對比度電位器等)。這些電位器所處的位置不同,引腳電壓會有明顯不同,所以,當出現某一引腳電壓不符時,要考慮該此腳或與該引腳相關聯的電位器的位置變化,可旋動看引腳電壓能否與標稱值相近。
(3)使用萬用表型號不同,測得數值有差別。由于萬用表表頭內阻不同,或不同直流電壓擋會造成誤差,一般原理圖上所標的直流電壓都是以測試儀表的內阻大于20kΩ/V進行測試的,當用內阻小于20kΩ/V的萬用表進行測試時,將會使被測絨果低于原來所標的電壓。綜上所述,就是在集成塊沒有故障的情況下,由于某種原因而使所測結果與標稱值不同,所以,在進行集成塊直流電壓或直流電阻測試時,要規定一個測試條件,尤其是在做實測經驗數據記錄時更要注意這一點。通常把各電位器旋到機械中間位置,信號源采用一定場強下的標準彩條,當然,如能再記錄各電位器同時在最小值和最大值時的電壓值,那就更具有代表性。如果排除以上幾個因素后,所測的個別引腳電壓還是不符標稱值時,需進一步分析原因,但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集成電路本身故障引起的;二是集成塊外圍電路造成的。如何區分這兩種故障源,是修理集成電路的關鍵。
2)在線直流電阻普測法
如果發現引腳電壓有異常,可以先測試集成電路的外圍元器件的好壞,以判定集成電路是否損壞。斷電情況下測定阻值比較安全,而且可以在沒有資料和數據以及不必要了解其工作原理的情況下,對集成電路的外圍電路進行在線檢查。在相關的外圍電路中,以快速的方法對外圍元器件進行一次測量,以確定是否存在較明顯的故障。方法是用萬用表R×10擋分別測量二極管和三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值。此時由于電阻擋位定得很低,外電路對測量數據的影響較小,可很明顯地看出二極管、三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值,尤其是PN結的正向電阻增大或短路更容易發現。此外,可對電感是否開路進行普測,正常時,電感兩端的在線直流電阻只有零點幾歐最多至幾十歐,具體阻值要看電感的結構而定。如果測出兩端阻值較大,那么可斷定電感并路。繼而根據外圍電路元件參數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電阻擋位測量電容和電阻,檢查是否有較為明顯的短路和開路性故障。首先排除由于外圍電路引起個別引腳的電壓變化,再判定集成電路是否損壞。
3)電流流向跟蹤電壓測量法
此方法是根據集成電路內部和外圍元件所構成的電路,并參考供電電壓(主要測試點的已知電壓)進行各點電位的計算或估算,然后對照所測電壓是否符合正常值來判斷集成塊的好壞,本方法必須具備完整的集成塊內部電路圖和外圍電路原理圖。
4)在線直流電阻測量對比法
它是利用萬用表測量待查集成電路各引腳對地正反向直流電阻值與正常值進行對照來判斷好壞。這一方法是一種機型同型號集成電路的正常可靠數據,以便和待查數據相對比。自己積累這些正常數據時,應注意事項如下:
(1)測試條件要規定好。測驗記錄前要記下被測機牌號、機型、集成電路型號,并設定與該集成電路相關電路的可變電位器應在機械中心位置。測試后的數據要注明萬用表的直流電阻擋位,一般設定在R×1k或R×10擋,紅表筆接地或黑表筆接地測兩個數據。
(2)測量造成的誤差應注意。測試用的萬用表要選內阻大于等于20kΩ/V的,并且確認該萬用表的誤差值在規定范圍內,并盡可能用同一臺萬用表進行數據對比。
(3)原始數據所用電路應和被測電路相同。牌號機型不同,但集成電路型號相同,還是可以參照的。不同機型、不同電路要區別,因為同一塊集成電路,可以有不同的接法,所得的直流電阻值也有差異。
5)非在線數據與在線數據對比法
集成電路未與外圍電路連接時所測得的各引腳對應于地腳的正反向電阻值稱為非在線數據。非在線數據通用性強,可以對不同機型,不同電路、集成電路型號相同的電路作對比。具體測量對比方法如下:首先應把被查集成電路的接地腳用空心針頭和烙鐵使之與印制電路板脫離,再對應于某一懷疑引腳進行測量對比。如果被懷疑引腳有較小阻值電阻連接于地與電源之間,為了不影響被測數據,該引腳也可以與印制板開路。例如,CA3065E只要把第②、⑤、⑥、⑨、12五個引腳與印制線路板脫離后,各引腳應和非在路原始數據相同,否則,集成電路有故障。
6)代換法
用代換法判斷集成電路的好壞是一條捷徑之路,可以減少因許多檢查分析而帶來的各種麻煩。
1. 1.3.2電子元器件
1.電阻器
電阻器是一種最基本的電子元件。電阻的電路符號為“R”,其符號及外形如圖1-14所示。
1)電阻器的參數
(1)標稱阻值:簡稱阻值,基本單位是歐姆(Ω)。常用的單位還有千歐(kΩ)和兆歐(MΩ),為千進制。標稱值的表示方法有直標法、色標法、快速記憶法、文字符號法、數碼表示法。
①直標法:在一些體積較大的電阻器身上,直接用數字標注出標稱阻值,有的還直接標出允許偏差。由于電阻器體積大,標注方便,使用也方便,一看便能知道阻值大小。
②色標法:色標法是用色環或色點(大多用色環)來表示電阻器的標稱阻值、誤差。色環有四道環和五道環兩種,在讀色環時從電阻器引腳離色環最近的一端讀起,依次為第一道、第二道……目前,常見的是四道色環電阻器。在四道色環電阻器中,第一、二道色環表示標稱阻值的有效值;第三道色環表示倍乘;第四道色環表示允許偏差。各色環的含義見表1-1。
例如,色環顏色順序為紅、黑、橙、銀,則該電阻器標稱阻值為20×10 3±10%,即20kΩ±10%;色環顏色順序為綠、藍、紅、銀,則該電阻器標稱阻值為56×10 2±10%,即5. 6kΩ±1%。
在五道色環的電阻器中,前三道表示有效值,第四道為倍乘,第五道為允許偏差。這是精密電阻器表示方式,有效數為三個數。
③快速記憶法:對于四道色環電阻,以第三道色環為主。例如,第三環為銀色,則阻值為0. 1Ω~0. 99Ω;金色為1Ω~9. 9Ω;黑色為10Ω~99Ω;棕色為100Ω~990Ω;紅色為1 kΩ~99kΩ;橙色為10kΩ~99kΩ;黃色為100kΩ990kΩ綠色為1 MΩ~9. 9MΩ。對于五環電阻,則以第四環為主,規律同四道色環電阻。應注意,由于五環電阻為精密電阻,體積太小時,無法識別哪端是第一環,所以,對色環電阻阻值的識別必須用萬用表測出。
④文字符號法:把電阻的標稱阻值和允許誤差用數字和文字符號按一定規律標在電阻上。單位詞頭字母符號的含義見表1-2。
⑤數碼表示法:即用三位數字表示電阻值(常見于電位器、微調電位器及貼片電阻),識別時由左向右,第一位與二位是有效數字,第三位是有效值的倍乘或0的個數,單位為幾。
數碼表示法的快速記憶法同色環電阻,即第三位數為1則為幾百幾十歐;為2則為幾點幾千歐;為3則為幾十幾千歐;為4則為幾百幾十千歐;為5則為幾點幾兆歐……
(2)額定功率:額定功率是指在特定環境溫度范圍內所允許承受的最大功率。在該功率限度以內,電阻器可以正常工作而不會改變其性能,也不會損壞。電阻額定功率的標注方法如圖1-15所示。
(3)電阻溫度系數:當工作溫度發生變化時,電阻器的阻值也將隨之變化,這對一般電阻器來說是不希望有的。電阻溫度系數用來表征電阻器工作溫度每變化1℃時其阻值的相對變化量。顯然,該系數越小越好。電阻溫度系數根據制造電阻的材料不同,有正系數和負系數兩種。前者隨溫度升高阻值增大,后者溫度升高阻值下降。熱敏電阻器就是利用其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這一性能制成的一種電阻器。
2)電阻器的質量檢查與測量
將萬用表的功能選擇開關旋轉到適當量程的電阻擋,將兩表筆短路,調節0Ω電位器,使表頭指針指向0,然后再進行測量。注意:在測量中每次變換量程,例如,從R×1擋換到R×10擋或其他擋后,都必須重新調零后再測量。
將兩表筆(不分正負)分別與電阻的兩端引腳相接即可測出實際阻值。為了提高測量精度,應根據被測電阻標稱值的大小來選擇量程。由于歐姆擋刻度的非線性關系,它的中段較為精細,因此,應使指針指示值盡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圍內,以使測量更準確。根據電阻誤差等級不同,讀數與標稱阻值之間分別允許有±5% , ±10%或±20%的誤差。如不相符,超出誤差范圍,則說明該電阻變值了。如果測得的結果是0,則說明該電阻已經短路。如果是無窮大,則表示電阻斷路了,不能再繼續使用。
測量時應注意的事項:大阻值電阻手不要觸及表筆和電阻的導電部分,因為人體具有一定電阻,會對測試產生一定的影響,即使讀數偏小。被檢測的電阻必須從電路中焊下來,至少要焊開一個頭,以免電路中的其他元件對測試產生影響,測量誤差增大,如圖1-16所示。
2.
電容器 1)
電容器的構成
固定電容通常用C來表示,電路符號及外形如圖1-17所示,固定
電容器要由金屬電極、介質層和電極引線組成,各種字母所代表的介質材料見表1-3。由于在兩塊金屬電極之間夾有一層絕緣的介質層,所以兩電極是相互絕緣的。這種結構特點就決定了固定
電容器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基本性能。直流電的極性和電壓大小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通過電容,而交流電的極性和電壓的大小是不斷變化的,能使電容不斷地進行充放電,形成充放電電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交流電可以通過
電容器。
2)主要性能參數
電容器性能參數有許多,下面介紹幾項常用的參數。
(1)電容量:不同的
電容器儲存電荷的能力也不相同。通常把
電容器外加1V直流電壓時所儲存的電荷量稱為該
電容器的容量,基本單位為法拉(F)。實際上,法拉是一個不常用的單位,因為
電容器的容量往往比1F小得多,常用微法(μF)、納法(nF)、皮法(pF)等,它們的關系是:1 F = 10 6 μF、1μF = 1000nF =10 6pF。
電容器的電容值標示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直標法:直標法是用數字和字母把規格、型號直接標在外殼上,該方法主要用在體積較大的電容上。通常用數字標注容量、耐壓、誤差、溫度范圍等內容;而字母則用來表示介質材料、封裝形式等內容。字母通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字母通常固定為C,表示電容;第二位字母標示介質材料,各種字母所代表的介質材料見表1-3;第三位用數字標示容量;第四位用字母標示誤差,見表1-4。
直接標示法中,常把整數單位的0省去,例如,. 22 μF表示0. 22 μF ;有些用R表示小數點,例如,R33 μF表示0. 33μF。
②文字符號法:文字符號法采用字母或數字,標注方法用兩者結合的方法來標注電容的主要參數。其中表示容量有兩種標注法:一是省略F,用數字和字母結合進行表示,例如,10p代表10pF, 3. 3μ代表3.3μF,3p3代表3. 3pF, 8n2代表8200pF。二是用三位數字表示,其中第一、二位為有效數字位,表示容量值的有效數;第三位為倍速率,表示有效數字后的零的個數,電容量的單位為pFo例如,203表示容量為20 ×10 3 pF = 0. 02 μF ; 222表示容量為22×10 2 pF =2200pF;334表示容量為33×10 4pF =0. 33μF等等,此法與電阻的三位數碼標注法相似,不再多述。
文字符號法通常不用小數點,而是用單位整數將小數部分隔開。例如,2p2 =2. 2pF;M33 =0. 33μF;6n8 =6800pF。另外,如果第三位數為9,表示10 -1,而不是10 9,例如,479表達為就是47×10 -1pF =4. 7pF。
③色標法:電容的色標示與電阻相似,單位一般為pF。對于圓片或矩形片狀等電容,非引線端部的一環為第一色環,以后依次為第二色環,第三色環……色環電容也分4環或5環,較遠的第五環或第六環,這兩環往往代表電容特性或工作電壓。第一、第二(三、五色環)環是有效數字,第三(四、五色環)環是后面加的0的個數,第四(五、五色環)環是誤差,名色環代表的數值與色環電阻一樣,單位為pF。另外,若某一道色環的寬度是標準寬度的2或3倍寬,則表示這是相同顏色的2或3道色環。
④快速記憶法:前兩位有效數字,第三環為所加零數,則黑色為10pF~99pF;棕色為100pF~990pF;紅色為1000pF~9900pF,橙色為 0. 01 μF ~0. 09 μF;黃色為0. 1 μF~0. 9μF;綠色為1μF~9. 9μF
貼片電容容量的識別:由于貼片電容體積很小,故其容量標注方法與普通電容有些差別。貼片電容的容量代碼通常由三位數字組成,單位為pF,前兩位是有效數,第三位為所加0的個數,若有小數點則用R表示。常用貼片電容容量的識別見表1-5。

(2)耐壓:耐壓是指電容器的電路中長期有效地工作而不被擊穿所能承受的最大直流電壓。對于結構、介質、容量相同的器件,耐壓越高,體積越大。
在交流電路中,電容器的耐壓值應大于電路電壓的峰值,否則可能被擊穿,耐壓的大小與介質材料有關。當電容器的兩端的電壓超過了它的額定電壓時,電容器就會被擊穿損壞。一般電解電容的耐壓分擋為6.3V、 10V、16V、25V、50V、160V、250V等。
(3)誤差:實際電容量與標稱電容量允許的最大偏差范圍就是誤差。誤差一般分為三級:I級±5% 、II級±10% 、 III級±20%。在有些情況下,還有0級,誤差為±2%。精密電容器的允許誤差較小,而電解電容器的誤差較大,它們采用不同的誤差等級。
(4)絕緣電阻:絕緣電阻用來表明漏電大小。一般小容量的電容,絕緣電阻很大,為幾百兆歐姆或幾千兆歐姆。電解電容的絕緣電阻一般較小。相對而言,絕緣電阻大越好,漏電也小。
(5)溫度系數:溫度系數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每變化1℃,電容量的相對變化值。溫度系數越小越好。一般工作溫度范圍為-55℃~+125T
(6)容炸:指電容對交流電的阻礙能力,單位為歐,用Xc表示,即
Xc為容抗擴為頻率,單位赫茲(Hz) ; c為容量,單位法拉(F)。由上式可知,頻率越高容量越大,則容抗越小。
3)
電容器的測量
(1)檢測100pF以下的小電容:因100pF以下的固定
電容器容量太小,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只能定性地檢查其是否有漏電、內部短路或擊穿現象。測量時,可選用萬用表Rxl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電容的兩個引腳,阻值應為無窮大。若測出阻值(指針向右擺動)或阻值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損壞或內部擊穿。
(2)檢測0. 01μF以上的固定
電容器:對于0. 01 VF以上的固定電容,可用萬用表的 R×10k擋直接測試
電容器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并可根據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大小估計出
電容器的容量。測試操作時,先用兩表筆任意觸碰電容的兩引腳,然后調換表筆再觸碰一次。如果電容是好的,萬用表指針會向右擺動一下,隨即向左迅速返回無窮大位置。電容量越大,指針擺動幅度越大。如果反復調換表筆觸碰電容兩引腳,萬用表指針始終不向右擺動,說明該電容的容量已低于0. 01μF或者已經消失。測量中,若指針向右擺動后不能再向左回到無窮大位置,說明電容漏電或已經擊穿短路。
測試時要注意,為了觀察到指釬向右擺動的情況,應反復調換表筆觸碰
電容器兩引腳進行測量,直到確認電容有無充電現象為止,如圖1-18所示。
在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測試時,應注意正確操作,不要用手指同時接觸被測電容的兩個引腳。否則,人體電阻將影響測試的準確性,容易造成誤判。特別是使用萬用表的高阻擋(R×10k)進行測量時,若手指同時觸到電容兩引腳或兩表筆的金屬部分,將使指針回不到無窮大的位置,給測試者造成錯覺,誤認為被測電容漏電。
用數字萬用表和電橋測量時,可直接將電容插入電容插座內,將儀器置于相應擋位即可讀出容量。
(3)電解電容的檢測方法
電解電容的容量較一般固定電容大得多,所以,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選用合適的量程。一般情況下,1μF~100μF間的電容,可用R×100~R×1k擋測量,大于100F的電容可用R×100~R×1擋測量。
(1)極性判別:根據引腳判別時,長腳為正極,短腳為負極。對于正、負極標志不明的電解電容器,可利用上述測量漏電阻的方法加以判別。即任意測一下漏電阻,然后交換表筆再測,兩次測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黑表筆接的是正極,紅表筆接的是負極。
(2)漏電電阻:將萬用表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幅度(對于同一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然后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阻。此值越大,說明漏電流越小,電容性能越好。將紅、黑表筆對調,萬用表指針將重復上述擺動現象。此時所測阻值為電解電容的反向漏電阻,此值小于正向漏電阻,即反向漏電流比正向漏電流要大。實際使用中,電解電容的漏電阻不能太大,否則不能正常工作。在測試中,若企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如圖1-19所示。
3.電感器
1)電感器的特性
當交變電流通過線圈時,就會在線圈周圍產生交變磁場,使線圈自身產生感應電動勢。這種感應現象稱為自感現象,它所產生的電動勢稱為自感電動勢,其大小與電流變化率成正比。自感電動勢總是企圖阻止電路中電流的變化。電感器具有通低頻阻高頻、通直流阻交流的特點。它與
電容器配合可以組成調諧器、濾波器,起到選頻、分頻的作用。通電后的電感線圈周圍會產生磁場,用它可構成電磁鐵、繼電器等。通過交變電流的線圈與永久磁鐵配合可構成揚聲器;讓線圈在永久磁鐵的磁場中運動(切割磁力線),線圈中會產生交變電流,利用此特點,又可做成話筒;線圈中通過交變電流,在線圈周圍將產生交變磁場,處于交變磁場中,在線圈兩端會不斷產生感生電動勢,利用此特點,可將線圈繞在鐵芯外做成變壓器。
2)電感器符號
電感線圈可分為固定電感和可變電感及變壓器,按組成結構又可分為空芯電感、帶鐵芯電感和帶磁芯的電感線圈三種。電感線圈的文字符號用L表示。常用電感器的電路符號及外形如圖1-20所示。
3)電感器的主要參數及標注方法
(1)電感量:電感量是電感器的一個重要參數,其單位是亨利(H),簡稱亨。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亨(mH)和微亨(PH),它們之間的關系為1H=10 3mH =10 6 μH。
電感量的大小與電感線圈的匝數(圈數)、線圈的橫截面積(圈的大小)、線圈內有無鐵芯或磁芯有關。相同類型的線圈,匝數越多,電感量越大;具有相同圈數的線圈,內有磁芯(鐵芯)的比無磁芯(鐵芯)的電感量大。
電感量標注方法有直標法和色環標志法兩種。
①直標法:直標法是將電感器的主要參數,如電感量、誤差值、最大直流工作電流用文字直接標注在電感器的外殼上。
例如,電感外殼上標有3. 9mH. A. II等字標,表示其電感量為3. 9mH,差為II級(±10%),最大工作電流為A擋(50mA)
②色標法:色標法是指在電感器的外殼印上各種不同的色環來標注其主要參數。顏色與數字的對應關系和色環電阻標志法相同,他們的對應關系見表1-6。
其中,最靠近某一端的第一條色環表示電感量的第一位有效數字;第二條色環表示第二位有效數字;第三條色環表示10的幾次方或有效數字后有幾個0;第四條表示誤差,電感值的單位為微亨(μH)。例如,某一電感器的色環標志依次為棕、紅、紅、銀,它表示其電感量為12×10 2 =1200 μH,允許誤差為±10% 。
(2)額定電流:額定電流是指電感器正常工作時,允許通過的最大工作電流。若工作電流大于額定電流時,電感器會因發熱而改變參數,嚴重時將被燒毀。
(3)分布電容:線圈的分布電容是線圈的匝與匝之間、線圈與地之間、線圈與屏蔽罩之間等處的電容,這些電容雖小,但當線圈工作在高頻段時,分布電容的影響便不可忽視,它們將影響線圈的穩定性和Q值。所以,線圈的分布電容越小越好。
(4)感抗:指電感線圈對交流電的特殊阻礙能力,用XL表示,即
XL為感抗,單位為歐姆(Ω) ;f為頻率,單位為赫茲(Hz);L為電感量,單位為享利(H)。L越大,.f越高,則XL越大。
(5)允許誤差:電感量允許誤差用I、II、III表示,分別為±5%、±10%、±20%。
4.電感器的質量檢查與測量
在電子電路設計中,常常需要測量各種線圈的好壞及電感量。通常測量電感要用口表或電橋測試儀來測量,但這些儀表,個人很難擁有。用萬用表來測量電感的方法有多種。
檢查電感器的質量時,首先可以通過觀察電感器的外貌來檢查其是否有明顯的異常。例如,線圈引線是否斷裂、脫焊,磁鐵芯是否有損、壞松動等明顯現象。然后可用萬用表的電阻擋進行檢測,主要是檢測電感器件的繞組通斷、絕緣等狀況。
(1)在路檢測。將萬用表置R×1擋或R×10擋,紅、黑表筆接觸線圈的兩端,表針應指示導通,否則線圈斷路。
(2)非在路檢測。如圖1-21所示,把萬用表轉到R×1Ω擋并準確調零,測線圈兩端的阻值,如果線圈用線較細或匝數較多,指針應有較明顯的擺動,一般為幾歐至十幾歐之間;如果阻值明顯偏小則線圈匝間短路。如果線圈線徑較粗,電阻值小于1Ω,用指針式萬用表的R×1擋來測量就不太易讀,可改用數字萬用表的歐姆擋小值擋位。可以較準確地測量1Ω左右的阻值。注意:被測電感器直流電阻值的天小與繞制電感器線圈所用的漆包線徑、繞制圈數有關,只要能測出電阻值,則可認為被測電感器是正常的。
5.二極管
晶體二極管又稱半導體二極管,簡稱二極管,是具有一個PN結的半導休器件。二極管品種很多,外形、大小各異。常用的有玻璃殼二極管、塑封二極管、金屬殼二極管、大功率螺栓狀金屬二極管、微型二極管、片狀二極管等。按功能可分為檢波二極管、整流二極管、穩壓二極管、雙向二極管、磁敏二極管、光電二極管、開關二極管等。
1)普通二極管的基本結構及符號
二極管的電路符號為VD,普通二極管的電路符號及結構如圖1-22所示。
P區和N區之間形成一個結,稱為結。將P、N區引出線就是兩個電極。二極管兩管腳有正、負極之分。電路符號中,三角底邊為正極,短杠一端為負極。實物中,有的將電路符號印在二極管上標示出極性;有的在二極管負極一端印上一道色環作為負極標記;有的二極管兩端形狀不同,平頭為正極,圓頭為負極,使用中應注意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