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簡述
由圖可知,市電經VD1~VD4全波整流,由R1、R2分壓后在C1兩端獲得10~20V的直流電壓(市電在160V~240V范圍內輸入時)作為控制器電源。在白天由于光照較強.光敏電阻R0阻值較小.故四與非門(CD4011)之一的N1輸入端①腳呈低電平。另外,電源經R5給控制管VT1 b極提供正偏置電壓.VT1導通.N1輸入端②腳也呈低電平,由與非門的邏輯功能可知,其輸出端③腳輸出高電平,即N2輸入端⑤、⑥腳均為高電平,故N2的輸出端④腳輸出低電平。因此隔離兼傳導二極管vD5截止→N3輸入端⑧、⑨腳呈低電平,輸出端⑩腳呈高電平,即N4輸入端(12),(13)腳也為高電平→輸出端輸出低電平→單向可控硅CR3AM(改進后型號)不能觸發導通→串聯在電源輸入回路中的電燈泡EL不能被點亮。到了晚上,因光照很弱,光敏電阻R0阻值增大很多。使N1①腳由低電平變為高電平。但N1②腳仍為低電平.由與非門邏輯功能可知.其N1的輸出端③腳仍輸出高電平。所以N2、N3、N4的輸出狀態仍保持不變.燈泡EL不亮。當行人的腳步聲走近開關附近或在開關附近擊掌時.話筒MIC會將聲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并經C3將一定幅度的信號負電壓耦合至Q1的b極,使其vT1 c極的平均電壓升高,即N1②腳電平升高.N1③腳輸出低電平,N2、N3、N4也相繼翻轉,N4(11)腳輸出高電平.經R3觸發可控硅導通,于是燈泡EL被點亮。在D5導通后可對C2充電。在響聲消失后,VT1 b極電位升高,VT1導通加深,N1②腳恢復低電平。③腳輸出高電平,使N2(4)腳輸出低電平,D5重新截止。但因已充電的C2正端仍有電壓加在N3的輸入端,故N3⑩腳仍輸出低電平,N4(11)腳仍輸出高電平,繼續維持可控硅導通.即燈泡不熄滅。不過此期間C2兩端電壓正通過R6放電,即N3的輸入端⑧、⑨腳電壓正在不斷下降,當下降至N3反轉的閾值電壓時,N3反轉,其⑩腳才輸出高電平。使N4(11)腳輸出低電平,導致可控硅關斷,燈泡EL熄滅。所以C2、R6稱為延遲元件,改變C2、R6的數值可以改變在響聲消失后燈泡繼續點亮的時間。
二、故障檢修
本控制器常見故障主要有:
1.燈泡一直不亮
這種情況可能是燈泡斷路.也可能是電源或控制電路出現故障。在確認燈泡正常的情況下先檢查C1兩端是否有10V以上直流電壓。如果沒有,說明整流二極管VD1~VD4或電阻或焊點出現開路性故障.或C1損壞.應逐一檢查確診。若C1兩端電壓正常,再檢查光敏電阻是否正常.光敏電阻在用黑紙包裹起來后測量其阻值應在1MΩ以上。在有光照射下阻值應只有數百歐姆.否則應予更換。當確認光敏電阻正常后,用黑紙嚴密包裹起來.然后在四個與非門輸入端依次加入人為觸發信號.并用萬用表監測其輸出端電平是否改變。若不變.在外圍元件正常的情況下,說明CD4011損壞。若證明CD4011正常。在CD4011(11)腳有高電平輸出的前提下.燈泡仍不亮.那只有是R3或可控硅出現開路性損壞。若在CD4011各輸入端人為加入觸發信號,CD4011能正常翻轉且燈泡能點亮。則應檢查話筒、C3、VT1。
2.燈泡長亮不熄
這種情況表明故障主要在控制電路.可先檢查可控硅是否已擊穿。若正常,再查Q1 c—e極是否開路;R8阻值是否增大:VD5是否開路。若未發現異常,則有可能是CD4011內部損壞.可按上述人為加觸發信號的方法予以確認。若CD4011正常。則應考慮本控制開關的兩引線接線柱是否有相碰的地方(因本開關有金屬屏蔽罩.安裝不妥會使兩接線柱短路)。
3.燈泡點亮時間太短
這主要是C2、R6時間常數太小.常見原因是C2漏電.其次是二極管VD5的反向漏電流太大。檢查并更換后故障即可排除。
4.靈敏度不夠
若發現需要很響的聲音才能使燈泡點亮.則表明本控制開關靈敏度太低.用替換法檢查話筒B、耦合電容C3、控制三極管VT1等。故障一般可排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