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十個年頭,盤點十年得失正在成為一種時尚。作為中國企業推行“走出去”戰略的典型代表,聯想集團自從2005年并購IBM的PC業務以來,可謂歷經風雨,但也正是因此得見彩虹——在過去的七個季度里,聯想集團已經連續蟬聯全球PC公司的增長率首位,按照目前走勢,聯想更是有望在今年年底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代PC廠商。如此炫目的成就下,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終于再度站了出來,接受記者采訪,暢談聯想十年國際化的心路歷程,并為所謂“后PC時代“背景下聯想的發展劃下了新的藍圖。
◇談并購達到了兩個預定的目標
對于聯想的國際化,人們最記憶猶新的當屬收購IBM的PC業務。在柳傳志看來,整個項目成功的標志有兩個:“一個要做到業績持續發展,一個是希望由中國人來領導一個真正國際化的企業。現在都做到了。并購時聯想營業額是30億美元,現在是216億美元。過去占全球市場3%不到,現在是12.2%,今年年底時肯定會第二位了。現在第二位跟我們只差零點幾個百分點,而我們并購NEC還沒算進去。”
柳傳志表示,在并購IBM的PC業務并逐步消化的過程中,聯想還將特別想買的三樣東西全都買到了手。“最想買的就是ThinkPad這個牌子。”柳傳志稱,當年很多消費者都認為聯想無法支持ThinkPad的品牌,但現在回頭看,聯想不僅做到了而且還將這個牌子發揚光大,“世界500強公司里面原來用別的牌子產品,現在全用ThinkPad,而且評價很好。”對此,柳傳志頗為自豪。第二樣要買的東西自然是技術,聯想ThinkPad主力團隊是在日本的大和實驗室,在柳傳志看來,“如今聯想已經充分地把他們的力量調動了起來,我覺得很了不起。”更重要的是,聯想在并購IBM的PC業務后還獲得了國際化的資源,尤其承受住了國際化市場和國際化員工的雙重考驗,所以柳傳志認為:“我覺得我們已經過了關。”
◇談風雨國際化最難在文化磨合
不過在回首國際化的過程中,柳傳志說,聯想克服了三個風險:市場風險、人的風險和文化磨合的風險。最后一項是最難的。
柳傳志說,文化磨合的實質其實就是個溝通問題。在聯想收購IBM的初期就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國際CEO在做一個決定時,會召開40多人的會議。外國高管可能不管贊成還是不贊成,都會積極發言。而中國高管則可能贊成和不贊成都不發言。這里面就需要一種文化的融合。”
不僅如此,在談到工資待遇時,柳傳志也表示,國外員工和中國員工有著很大不同。“外國員工對工資不滿就會不停說:我能力多強,應該掙多少工資。而中國人特別是聯想人,喜歡說到做到。“這樣真有可能中國員工能力再大,碰到外國上司,你只要不提,他真不給你漲工資。我一開始也沒這個思想準備,我說這不是硬讓雷鋒吃虧嗎?”
對于這種文化融合上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摸索,聯想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怎么處理呢?首先領導人目的性要強。根據目的性決定了什么事兒妥協,什么事兒要爭。不然就會一塌糊涂。總之跟國外合作,要尊重,要妥協,但也得有大主意。”柳傳志如是說。
◇談未來只做PC找死
雖然在成功度過了國際化的煎熬期后,聯想重回全球PC市場第二的道路已經十分清晰。但是移動互聯時代的快速到來卻也給PC市場帶來了眾多全新變數,不久前惠普就剛剛宣布將會分拆PC業務,這甚至引發了業界有關“后PC時代”是否已經到來的大討論。那么對于立足于PC業務的聯想來說,未來的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呢?
對于這個問題,柳傳志表示,傳統IT廠商利潤率確實在持續走低,“但現在pad還沒有完全取代傳統PC,傳統PC廠商還有空間。在這個時候,有的PC廠商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有的則會越來越低,聯想屬于后者。”不過柳傳志同時也快人快語地指出:“那些放棄PC的廠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競爭不過我們,絕不是說行業空間沒有了。但聯想如果僅做這件事那就沒出息了,要找死了。”
因為在未來,“聯想要吃兩碗飯,一碗是當前的臺式機、筆記本業務,下一碗就是移動互聯業務,也就是樂phone、樂pad等新型產品。”柳傳志表示,聯想下一步將重點布局移動互聯產業。今年年初,聯想已宣布成立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主要研發移動互聯網終端,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智能電視、數字家庭等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