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在移動互聯網玩多任務運行會嚴重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進步。
通過在美國國內收到的3461名8歲到12歲之間的女孩的有效答卷,這項調查顯示,把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移動設備、在線社交和觀看視頻等各種應用的那些女孩子們的正常社交能力發展得最晚。 “這項研究的調查對象只是《發現女孩》雜志(Discovery Girls)的受調查讀者,但是研究的結果也適用于男孩。”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斯坦福的通訊學科教授克利福德·納斯(Clifford Nass)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男孩的社交發展比女孩的難于分析,因為男性的社會化發展變化幅度比較大,時間跨度也更長。納斯教授說:“最讓我們震驚的是,居然沒有人對這個問題加以關注。社交發展應該是孩子們的必修課,而發展社會交往能力的方式,毫無疑問是注意其他的人,孩子們必須用雙眼去看著真實的別人。”
這項研究發現,對孩子們的“數碼亢奮癥”的有效解毒劑,就是用大量時間來和人們面對面溝通。根據著作《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發現,有規律地和朋友及家人交談的孩子較少出現社交問題。
“如果你避開面對面溝通的話,你就無法學到一些關鍵性的東西,”納斯教授說,“你真的需要學習社交技能,學習什么是情感。”
納斯教授說,斯坦福的研究不能確定孩子們每周需要多少個小時談話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社交技能的獲得需要孩子們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專心投入,而不是在聊天的時候玩著ipod敷衍了事。
他還表示,FaceTime和Skype并不能真正替代面對面的交談的另一個原因是,有其他研究證明人們在視頻聊天時,總會習慣同時多任務運行,而面對面聊天的時候顯然不會這樣。
納斯教授是個有25年經驗的自我表達研究專家,他現在同時擔任包括谷歌、微軟在內的多家大型IT公司的顧問,他說,此次研究的發現讓他非常矛盾。 幾年以前,納斯教授從事過一項研究,是關于多任務運行對于成人的影響的。他發現深度進行多任務運行的人群出現了認知障礙,包括難以集中精力和難以保持記憶等,“跟較少進行多任務運行的人群相比,他們確確實實變得更糟的是判斷各種事情的能力——那是一種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的技能。”納斯教授說。 譯者評論:習慣性地拿iphone和ipad給孩子當玩具的年輕家長們注意了,那些酷玩意兒會讓孩子們的交往能力發展慢很多。其實QQ時代以來大人們的真人溝通能力也下降很多了。從行業觀察的角度說,網絡不能取代真人見面,也正是會展行業在網絡時代依然紅火的重要原因。親,我們還是見面吧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