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東野客)常說養兒防老,養狗防賊,可江蘇同興鎮的這位老人,養的這些子女,倒真的連條狗都不如,養狗三年,尚知報恩,喂時搖尾,見時撒嬌,人口中的畜生尚且如此,作為老人含辛茹苦養大的五子三女,倒是可以不客氣的說上一句,做人至如此,竟不及畜生三分。
中國自古以來,都以孝字當先,百善孝為先,若是忘了根本,做了宰相也是沒根的,同興鎮的這幾個兒女,真是給中國自古以來的美德,蒙上了污點,老人已近百歲,老了竟然與豬生活,何等的悲涼,倘若老人的老伴尚在人世,也不至于淪落到如此,但也不知,他們的父親是不是因為這些不孝子女,因氣早逝的。
那八位子女,是否忘了母親當年的養育?忘了當年喂你吃飯飯,為你勞作的母親?當半夜啼哭,是誰抱你安然入睡?母親還是那個母親,只是老了些,不中用了些,這難道就能成為拋棄她的理由嗎?八位子女,若有一位,有些良知,都不至于將母親安于豬圈,而其中的一位長子,竟然說母親主動住到豬圈里,荒繆至極,子不孝,父之過,由此看來,這八位子女,在年幼時,定是受了父母的過分溺愛,不懂得付出,不懂得回報,都說老人盼長壽,想必這位可憐的老人,認為活著或許才是最大的屈辱和痛苦。
為父為母,應當給孩子做個榜樣,這八位子女從年齡上也應該年過半百了,正是知天命之時,兒孫也該滿堂了,當著兒孫的面,竟做出如此不孝的舉動,難道不怕在將來的某一天,步了后塵?父母如何做,子女如何學,若是真到了那天,或許才能明白,孝順二字,當真是真心實意做出來的,這八位子女若到了古稀之年,也被子女安頓在豬圈、羊圈、牛圈之時,是不是才會對當年的決定,有過悔意,是不是只有食不果腹的時候,才會想起母親曾經歷過的悲慘,縱然母親有千般錯萬般錯,為人子女,也沒有理由如此虐待父母。
如今社會,有太多啃老族,在父母尚有可用之時,想盡辦法,竭盡所能的索取,等到父母年老之時,更有甚者,將父母送去養老院,且不說養老院的福利、設施、條件、如何完善,如何先進,任何父母都不曾期盼,在活著的時候,與兒女分別。尤其古稀之年,要住進養老院,許多老年人曾說,進了養老院,就別想出來,出來的時候,也就是一個盒子了,誰都清楚,養老院在好,在溫馨,也不如家里的兒孫滿堂,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當不孝子女只享受父母養育他的權利,而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時,說什么倫理道德,孝道仁義,對他們來說已經毫無意義,只能用法律強制執行,可當這孝道需用法律來執行的時候,卻也是社會的可悲,也是社會體制的可悲,發達國家的養老機制,不可能讓百歲的老人,淪落到與豬同寢,更不可能有更多的老人,淪落街頭,餓時撿垃圾果腹,冷時以報紙取暖,當我們在談孝道的時候,社會體制的大環境,也應當有所改變,無論何時,孝道不會過時。
佛家講因果報應,此世作惡多端,下世必定相還,這些不孝子女,或許等不到下世了,這輩子欠下的孽,似乎就已經還不完了,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怕是連豬圈也沒得住了,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就是,家里如果有老人,那是一件幸福而又幸運的事,老人走過的路,經過的事,自然要比年輕的晚輩多,遇見煩心事,過不去的坎,向老人請教,多少會有幫助和啟發的,老一輩的人,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只有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這對于涉世未深的我們來說,確實值得學習,若人們年過半百的時候,父母還都尚在,這或許就是人生的大幸了,四世同堂,兒孫繞膝,何等的美滿。
同興鎮老人的這八位子女,每人每月拿出僅僅一百元,就足夠老人生活的很好,真不知,他們這些做子女的于心何忍,這事,換做舊社會,也是少有的,養兒防老,到頭來,真不知這是防老還是催老,法律不能因此事要人性命,到頭來還需要這幾位子女的自我反思,若是能在某個夜晚,記起當年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跪在老人勉強磕頭認錯,倒也不失圓滿。
養兒防老或許是個真理,可八個子女養不起一個媽,這或許就不是什么理了,農村的孝道缺失嚴重,已經不是一兩代人的問題了,傳統文化的斷代才是主因。
孝順的一個就夠,不孝的再多也沒用,當子女忤逆不孝時,也是整個社會需要重新審視道德的時候了。
文章版權屬于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yispace.net/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