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做父母的,尤其是那些50歲以上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如今的年輕人是懶惰、自私和幼稚的。當然,你大可以委婉的去說,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年齡還小,不諳世事。這樣頗具消極態(tài)度的見解是否有根有據(jù)呢?讓我們看一看。
他們太懶了?
對于這些剛剛步入成年的年輕人,也許社會上對他們最常見的批評就是“懶鬼”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處在20多歲就應(yīng)當盡可能的去逃避工作,更多的去依賴他們的父母。與此同時,他們還認為如果非要工作的話,那么這個工作必須要能夠令他們感到有趣,否則,他們寧愿呆在家里當“啃老族”。
的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工作有著過高和不切和實際的期望,但他們真的是如此懶惰嗎?當然不完全是,當他們中間有些人在努力尋找一份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時,并非只是簡單的閑坐,抑或是久坐在電腦前癡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或者時不時的更新一下自己的微博。好吧,無可否認有些人的確是這樣的,這也是招致那些非議的一個原因,但是他們中更多的人是在把自己寶貴的青春歲月浪費在了一些糟糕的工作上,并且他們還在工作上還非常拼命的去做,似乎這樣就能夠讓自己過的更好一些。難道你們沒有留意到嗎?餐館里或是星巴克里的那些服務(wù)生,零售店里的收銀員,還有超市里在貨架上爬上爬下的員工……這些人正是被批評的那群孩子。在教育支出偏高的今天,為了能夠減輕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許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勤工儉學。
他們真的自私嗎?
此外,社會上對于如今的年輕人還存在著另一種普遍的歧視,就是他們被稱為自私的一代。的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存在著一些小問題,然而伴隨著偏見,這些小問題便被逐漸的夸大,乃至成為了他們招致非議的禍根。比起前幾代人,現(xiàn)代的年輕人帶著強烈的自尊心成長起來的。畢竟從他們小時候起,他們的父母就不停的對他們講:“你是獨一無二的,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這些話語深深的扎根于他們心中、潛意識中,對此人們不必感到驚訝,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父母的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如今,那群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帶著父母的教導,他們越發(fā)的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都非常自信的認為自己有能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們對人生的這種態(tài)度并不意味著他們是自私的,相反,這更能表明他們是有著很強的自信心去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無論面對任何困難,他們都有信心克服戰(zhàn)勝,難道這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嗎?在艱難的成人世界中跋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這群年輕人來說是一件不錯的心理護甲,可以減輕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種痛楚。
真的不想長大?
人一旦步入成年,就意味著將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婚姻、家庭等。現(xiàn)在許多的年輕人普遍結(jié)婚較晚,因此許多急著想要抱孫子的老人們就有了不滿情緒,他們認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有責任心,從來就沒想過要獨立。是的,許多年輕人對于將要面臨的成人世界大多都是充滿著矛盾心理的,他們都不想過早進入“圍城”。但是,他們也表示,成人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對于成年,對于責任,他們真的未曾考慮過嗎?事實并非如此,據(jù)統(tǒng)計,到了30歲,美國有大約75%的年輕人組建了家庭,擁有至少一個孩子,并且做著穩(wěn)定的工作。剩下的25%也都在40歲之前都逐一了卻了人生大事。因此,說他們從未想過要長大顯然是個誤解。他們只不過是想要盡可能的利用婚前的這點閑暇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譬如到不同的國家和環(huán)境中體驗生活,為自己將來的長遠目標積累生活經(jīng)驗,在一些薪水很低、壓力偏小的地方待上一陣子,結(jié)交一群好友等,這些都是寶貴的生命體驗。很顯然,這些舉動都是值得肯定的,是明智的,而我們卻并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費用上的支持。到了30歲,這群年輕人都在期待著另一半來結(jié)束他們的單身生活。
所以,請給這群可愛的“孩子”一片天空吧,打開你的心扉去欣賞這群年輕人吧,好讓他們懷揣著夢想和滿滿的鼓勵上路。
文/杰弗里·延森·阿奈特 伊麗莎白·費舍爾(摘自A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