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接觸了不少創業者,他們大概的動機分為以下幾種:
Money
如@劉韌 所說:“按自己的方式賺更多錢。”錢這個因素自不用多說,馬無夜草不肥,打工賺到的錢通常都是讓人餓不死但也發不了財的,不少人都是因為看到某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而決定創業。創業者@李偉 的說法更極端:“創業的唯一目標就是賺錢。”這個說法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小編接觸的創業者中很少有人因為想賺錢而創業的(或者是因為對著媒體不方便這么坦率地承認)。不過小編相信,除非是做公益,否則一切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在大公司打工猶如是機器上的螺絲釘,只是在執行別人的想法;即便能做點有影響力的事,能影響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且不少創業者提到:不管做到多高的職位、管理多少人,都沒有辦法獲得創業那種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的滿足感。
很多人都希望能做出一點超越個人價值的事情,讓自己對這個社會有些價值,如雷鋒網曾經報導過的“你畫我猜”的作者茅建忠所說:“不期望自己能改變世界,但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多多少少能影響一部分人,不管這個數目是五千、五萬還是五十萬。”
英雄主義
有的人是天生的表演者,有非常強烈的表達欲和改造欲,喜歡鎂光燈和光環聚焦的生活(但是又沒機會成為演員),這樣的人不做創業這么個人英雄主義的事還適合做什么?
每個創業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英雄情結吧?他們就是喜歡未知的、顛簸的生活,遭遇問題然后一個個解決,獲得奧特曼打小怪獸的那種成就感,最后若成功,這些過往的困難全部可以變成談論的資本;萬一不幸失敗,回到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也有一個悲壯的英雄故事可以回味。
生活方式
有的人喜歡安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再合適不過;有的人天生骨子里有沖勁,日復一日打卡上下班的生活讓他如坐針氈。雷鋒網之前采訪過微印的李朋濤,他離職之前其實在一個知名IT公司做自己最喜歡的程序員工作,什么都不用想只要專心寫最好的代碼,但始終無法忍受太安逸的生活而離職創業,他說:“創業就是追求一種‘不安定’的生活,因為前面充滿了不確定因素,所以我會想要一探究竟。”
如創業者@蔣林所說:“創業,屬于一種生活方式,你在你之前的那種生活方式里呆得膩味了(比如:上班打卡、領導昏庸腐敗、人事窩里斗、職業與理想不合、看到機會想搞大但苦于沒專職的時間、沒錢),于是只好通過創業來換一種生活方式。”
為了自由
哎呀這個說起來就大了,若為自由故,生命和愛情皆可拋。首先我們都承認一點: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絕對的自由,只能盡己所能地讓自己相對自由。無疑,創業可以讓自己更自主地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活,不必困囿于老板、上下班、升職加薪、同事關系等等各種糾結的東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做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做事,遵循自己的價值體系做事。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除了創業沒有別的方式能實現這一點。
抱定一個堅強的信念:“如果要死,不如死在自己手上。”當然,有了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氣概,一般來說想死的愿望都不會如愿以償。
如@汪湘江所說:“為了自由,為了掌握自己的命運。”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為了夢想、為了改變世界、為了社會地位、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為了快樂,或者,為了創業和創業,在這里不能一一囊括。那么,你為什么創業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