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潛在員工、記者,你的家人以及朋友,你遇到的每個人都會懷疑你做的事情。在你創辦一家初創企業之前你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過去所做出的保守決定得到的外界認可有多大。你上大學,大家都說“好!”然后你畢業,在Google找了一份工作,大家都稱道:“真棒!”
但是為了得到外界認可而進行最優化是一個危險的陷阱。你得跟出身名校名企的同輩爭搶那么大的一塊蛋糕。最可能的結果是你得到一份中層管理的工作,制造不了什么影響,從來不曾認真嘗試過要實現自己的抱負。Peter Thiel的個人經歷很好地闡明了這一點:
到了畢業的時候,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等精英法學院學生積累下來的證書、獎勵就已經有十好幾年了。后法學院文憑主義的巔峰是當上最高法院的書記員。1992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并在第11巡回上訴法院當了1年的書記員之后,Peter Thiel成為少數幾個可接受兩位大法官面試的書記員之一。那份頂級的憑證已經近在咫尺。他是那么的接近最后這場競爭的勝利。感覺仿佛只要他被選中,自己的一輩子就不成問題了。但他落選了。
幾年過去,Peter創辦又賣掉了PayPal,然后他重新跟一位斯坦福法學院的老朋友取得了聯系。那位朋友說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么,難道你不應該為沒能當上最高法院的書記員而感到高興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當時看來,相對于落選,似乎被選中的境遇要好得多。但是有許多理由可以質疑贏得最后的競爭究竟有沒有那么好。也許,這意味著將來面臨著更加瘋狂的競爭。然后也就不會有PayPal。其簡潔諷刺版可以是羅德獎學金的口號:他們過去都曾擁有美好的未來。
好的機構能讓你為成就大事做好準備,文憑可以叩開機遇之門,但不要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