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利杰
導讀:這是PreAngel Fund 創始人王利杰寫的一篇關于他對互聯網的新的思考,他闡述了什么是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特點,以及他眼中的互聯網是什么。而他也分享了品牌和粉絲的關系以及比特幣的很多新思考。
1什么是移動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將我們連接在一起,讓信息的流動更加實時和智能。
- 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信息以合適的方式傳送給合適的人!
2移動互聯網的特點?
- 身份:個性、精準的信息
- 聯接:雙向實時信息交換
- 位置:信息也有位置屬性
- 感應:感知周邊一切信息
未來,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概念將會融合,移動互聯網會演進為“新一代泛互聯網”!
3互聯網是什么?
互聯網如同空氣、水和電一般,無處不在,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思想,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 互聯網思維
極致思維:超越用戶想象
粉絲思維:讓粉絲做貢獻
眾包思維:借助大眾力量
迭代思維:允許有所不足
免費思維:降低使用門檻
入口思維:入口就是流量
流量思維:流量就是金錢
開放思維:分享風險利益
屌絲思維:人人都是屌絲
……
- 互聯網工具
溝通工具:點對點、點對多、多對多、文字語音多媒體
協作工具:信息共享、工作協同、任務管理
融資工具:股權眾籌、網絡貸款、產品預售
營銷工具:社交媒體、預售式營銷、粉絲口碑
銷售工具:平臺電商、網絡直銷、社會化電商
產品、運營、招聘、管理、財務……
基于互聯網思維而設計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傳統的極限,發現一片新的廣闊天地!
4信息流動的革命
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由比特字節所承載的信息流動的網!
計算機實現了“信息的數字化”(比特化);
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網絡化”(比特流)!
過去的信息由“原子”承載,原子的流動就是“物流”,“物流”效率暫時還無法超越“比特流”!
基于互聯網,比特流承載著“信息/數據”實現了全球范圍內“信息/數據”的實時流動,這是一場信息革命!
當信息可以自由且實時地流動的時候,基于“眾包”和“P2P”理念的各種產品便誕生了。
本質上眾包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一件原本需要自己或者公司團隊要完成的工作,借助互聯網讓全球范圍內有相關能力的人分工協作完成。大部分眾包是有償的,當然也有類似于公益組織基于互聯網做免費的眾包協作。
最完美的眾包是把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環節有規律地拆散并通過眾包的方式讓產品的“粉絲”免費完成!
本質上P2P的核心理念就是借助互聯網讓全球范圍內“供”和“需”個體之間建立連接,實現資源的重新分配,比如:
基于P2P的金融借貸,就是讓A用戶把閑置的金錢借給陌生的B用戶;
基于P2P的旅游短租,就是讓A用戶把閑置的房間租給陌生的B用戶;
基于P2P的旅行代購,就是讓出國旅行的A用戶把閑置的購物配額和旅行箱空間有償出讓給沒有出國旅行的B用戶;
基于P2P的阿姨廚房,就是讓A用戶把閑置的廚房能力和廚藝技能有償提供給喜歡家常菜美食或者不喜歡去餐廳排隊的白領B用戶;
基于P2P的汽車租賃,就是讓A用戶把停在車庫或者停車場短時間不用的私家車出租給臨時需要開車的B用戶;
基于P2P的產品可以成出不窮,但是在每個細分的供需領域運營好P2P的互聯網業務都不容易,也會有一定的法規灰色地帶,不過機會和風險永遠是并存的!
5互聯網和大數據
大數據可以說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結合的產物,計算機實現了信息/數據的“數字化”;互聯網實現了信息/數據的“網絡化”;兩者結合才賦予了“大數據”生命力,演化出了“數據思維、數據資產和數據變現”等實用的新概念!
- 數據思維
大數據時代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改變在下一代成為社會生產中流砥柱的時候就會帶來產業的顛覆性變革!
+ 分析全面的數據而非隨機抽樣;
+ 重視數據的復雜性,弱化精確性;
+ 關注數據的相關性,而非因果關系。
- 數據資產
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更加全面的數據來提高分析(預測)的準確度,因此我們就需要更多廉價、便捷、自動的數據生產工具。除了我們在互聯網虛擬世界使用瀏覽器、軟件有意或者無意留下的各種“個人信息數據”之外,我們正在用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項鏈等各種可穿戴數碼產品生產數據;我們家里的路由器、電視機、空調、冰箱、飲水機、吸塵器、智能玩具等也開始越來越智能并且具備了聯網功能,這些家用電器在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同時,也在生產大量的數據;甚至我們出去逛街,商戶的路由器,運營商的WLAN和3G,無處不在的攝像頭電子眼,百貨大樓的自助屏幕,銀行的ATM,加油站以及遍布各個便利店的刷卡機都在收集和生產數據。
- 數據變現
有了“數據資產”,就要通過“分析”來挖掘“資產”的價值,然后“變現”為用戶價值、股東價值甚至社會價值。
大數據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預測”,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機器學習”相關的各種技術和數學建模來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應措施。預測股價、預測機票價格、預測流感等等。
“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繼續往下延伸,就可以通過適當的“干預”,來引導事情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6量變衍生質變
你打飛機了嗎?如果不是微信,你還會打飛機嗎?
互聯網的“入口思維”和“流量思維”背后對應的就是“量變衍生質變”這樣一個簡單的哲學!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這種質變往往會給該公司或者產品帶來新的“商機”或者“價值”,這是互聯網獨有的“奇跡”和“魅力”。
- 比如Google這樣的網絡搜索,其核心商業價值的基礎就是“海量用戶搜索”這個前提。如果沒有海量用戶搜索,也不會有廣告主愿意主動登陸Google的后臺預付費購買各種“關鍵詞”的“點擊量”。
- 比如Twitter這樣的產品,其核心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加也從最初的“閑言碎語”演變成了今天的“社交媒體”,結合“大數據時代的分析工具”就可以“預測”品牌的走勢,“大選”的結果,“潮流”的趨勢,甚至“民眾”的“情緒發展趨勢”!
- 比如QQ這樣的產品,其核心價值隨著用戶數的急劇增加而從最初的即時通訊變成了今天的“社交娛樂平臺”,也讓其公司騰訊變成了網絡媒體、娛樂和社交巨頭!
量變引起質變,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而且可以鞏固量變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7大象的腳鏈和全球化
互聯網將全世界連接了起來,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小事,都可以在一瞬間傳遍整個世界。過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今天看起來已經司空見慣。
最近十幾年,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從成立的第一天就定位是一家”為全球用戶服務的公司”,因為互聯網本身并沒有邊界。
中國的互聯網草根創業者,也正在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傳統領域,一家初創的企業放眼全球,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國內很多優秀的傳統民營企業在全球化上走了很多彎路,失敗率大大高于成功率。而在互聯網時代,新的“創客”和“極客”將會開創國際化之路!
基于互聯網的思想和工具,在國際化過程中需要的法律、人才、品牌、營銷、生產、銷售、售后、客服等一切,都有了新的顛覆式的、低成本的、高效的方式。
現在的全球化門檻早已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多年“思想”禁錮而造成的!想想“拴在大象腳上的細腳鏈”吧!
互聯網的思維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8品牌和粉絲
品牌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培育和創造品牌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自身有了創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繼而鞏固原有品牌資產,多層次、多角度、多領域地參與競爭。
這是網上查到的對于品牌的定義。這個定義也是在互聯網還沒有出現的時代就已經成型了。在互聯網一代成長起來的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品牌”,是否有所改變?
說到品牌,就一定要提到“用戶”,沒有用戶的認知和認可就沒有“品牌”。而“用戶”這個詞,也已經沿用了千百年,本質上也沒有改變過。
而在互聯網一代成長起來的今天,我們有了新的名詞,這個詞叫“粉絲”。雖然最早,從英文Fans英譯過來的“粉絲”這個詞是用于歌星、影星等藝人崇拜的。曾幾何時,我們將“粉絲”這個詞用來代表“品牌的瘋狂愛好者”?
最早擁有粉絲的產品品牌是什么?我無從考證。不過,我知道,目前規模最廣的品牌粉絲應該是“果粉”——或者說:瘋狂地喜歡蘋果產品的用戶!
果粉為代表的品牌用戶這意味著什么?其他品牌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和抉擇?
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
互聯網的存在,將“品牌粉絲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因為有了互聯網,全球的粉絲們參與到了品牌文化的創建、傳播和演進過程中。。。粉絲們已經通過互聯網相互緊緊連接起來,同時又被他們共同創建的品牌文化牢牢地吸附在一起!
“粉絲”是品牌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而“用戶”只是過客!
互聯網時代,創建品牌和經營粉絲的過程高度融為一體了,你意識到了嗎?接下來該怎么做?這方面誰做的最好?
你心中自有答案!
9創客和極客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不以贏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
“極客”就是一群瘋狂地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行動派”,他們懂得學以致用、追求極致卓越、提倡化繁為簡、推崇跨界創新!
不論是創客還是極客,稱呼的背后是一種“信仰”,一種在“互聯網思維”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信仰”。正是這幫自稱為“創客”或者“極客”的互聯網信徒在用行動證明著他們的顛覆性思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在品牌文化初步形成的早期,創始人/產品經理/品牌經理多個角色是融為一體的,也正是這種“極客精神”吸引了最早的一批“天使用戶”,創始人與生俱來的人格魅力和恰到好處的互動是這批“天使用戶”能否轉變為“品牌粉絲”的關鍵。
如果創始人不是“極客”,沒有獨樹一幟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態度,那么他/她的產品就無法承載“強有力的語言”去“感動感化”早期“用戶”轉變為“粉絲”,那么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超越,用戶被競爭對手“策反”的幾率就非常高了!
10互聯網和比特幣
最后再提一下互聯網上最有特色的一個產品“比特幣”!
-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件產生的電子貨幣/數字貨幣,是一種網絡虛擬貨幣。
- 概括來說,比特幣基于一套密碼編碼、通過復雜算法產生,這一規則不受任何個人或組織干擾,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并運行比特幣客戶端而參與制造比特幣;比特幣利用電子簽名的方式來實現流通,通過P2P分布式網絡來核查重復消費。每一塊比特幣的產生、消費都會通過P2P分布式網絡記錄并告知全網,不存在偽造的可能。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之后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內!
“比特幣”的創造將互聯網的諸多“特點”應用發揮到了極致,給國際貨幣金融領域帶來了顛覆性的創新。所謂的“顛覆性”就是顛覆各國政權對貨幣的直接和間接控制,這在過去是絕對無法想象并實施的,而今天,在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的支持下,比特幣不僅僅成為了現實,而且其價值也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并且可以通過各種在線交易平臺兌換真實貨幣。
在剛剛出現的時候,1美元平均能夠買到1309.03個比特幣,但此刻1比特幣的價值相當于752人民幣(2013年9月12日凌晨1點)。另外,國外已經有專門的比特幣第三方支付公司,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可以提供API接口服務。
未來,比特幣會何去何從,這還是個未知數,不過我們可以確信的是,互聯網的思想和工具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
@王利杰LEO
PreAngel Fund 創始人
最勤奮的移動互聯網天使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