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體檢中,許多人一看到谷丙轉氨酶(ALT)升高就十分緊張,以為是患了病毒性肝炎,匆匆忙忙去看肝病門診。當排除了患肝炎的可能性后,許多人就以為平安無事了。其實,并非只有患了肝炎ALT才升高。引起ALT升高的原因有數十種。如果體檢發現ALT升高,排除了病毒性肝炎,也不能掉以輕心,有必要進一步探查原因。
ALT存在于人體多種組織器官之中,在機體器官中的含量從高至低依次排序為:肝、腎、心肌、腦、骨骼肌、肺、睪丸及子宮等。當這些組織器官發生病變或損害時,均可引起血清ALT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由于肝細胞漿內ALT的含量最高,因此,當肝細胞受損時,ALT升高最為顯著。在臨床上,當患者血清中ALT升高時,應首先考慮是否存在肝臟疾病。除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導致ALT升高之外,其他許多致病因素也可引起肝細胞損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隨著肥胖和糖尿病的高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現已成為我國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嚴重危害健康。該病患者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癥狀及體征,可有體重超重和(或)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血清ALT可有輕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嚴重者可發展至肝硬化。
對于脂肪肝的診斷,首先應根據B超或CT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并詳細詢問病史,明確病因。根據實驗室檢查及肝穿刺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判斷是單純脂肪肝還是脂肪性肝炎,同時應排除其他疾病。
▲酒精性肝病 長期大量飲酒可致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進而可發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嚴重酗酒時可誘發廣泛肝細胞壞死甚或肝功能衰竭。當患者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天,女性≥20g/天,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酒精量>80g/天),血清ALT升高,腹部B超或CT檢查提示脂肪肝者,需考慮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在臨床上,該病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癥狀和體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 這是由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肝臟引起的炎癥和肝細胞壞死,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等。這些疾病多見于女性,呈慢性和進展性,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在臨床上,這些患者除了血清ALT及免疫球蛋白升高之外,血清中還出現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
▲藥物性肝損害 有可能引起肝細胞損傷的藥物包括抗癆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等),磺胺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 抗癌藥物,磺脲類降糖藥,某些降血脂藥物(如他汀類降血脂藥),抗甲狀腺藥物(如他巴唑),某些中藥。此類患者在停用損肝藥物或應用保肝、降酶藥物后,肝功大多可恢復正常。
▲膽道疾患 膽囊炎、膽石癥、膽管阻塞及胰腺疾患,也可使ALT升高。
▲內分泌系統疾病 在引起ALT升高的內分泌疾病中,最常見者為甲亢。
▲結締組織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引起包括肝臟在內的全身多系統、器官的損害,成人Still’s病等,也可引起肝功能損害。
▲感染性疾病 非嗜肝病毒,如EB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細胞病變,致血清ALT升高。嚴重的細菌感染,如敗血癥和傷寒等,可引起肝臟損害。
▲心臟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當發生急性心梗時,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促使大量的酶自壞死細胞釋放入血,引起ALT升高。
▲肌肉疾病 如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等,可出現皮膚損害、肌肉損害、肌力下降、肌肉萎縮、纖維化以致功能喪失。
另外,妊娠、劇烈運動、過度疲勞、失眠等也可引起ALT升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