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越專注,就能越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假設你正做在電腦前,集中精神來完成手頭上一項今天必須完成的工作,而此時電腦屏幕上卻忽然彈出了一個對話框-你收到一封新郵件。
這時候你會怎么做呢?是繼續完成手頭上的工作還是打開新郵件?
你在這個情況下的選擇,就取決于你你的大腦前額皮質細胞-這部分的神經元就在你的前額后方,擔任著指導中心的作用。它的職能之一就是處理這種沖突,確定你做事的優先順序。
我們的這種能力,即專注于手頭上的事情,排除干擾的能力,取決于我們心智機能最基本的一個功能。
就叫它專注力好了。
我們越專注,就越能成功地完成我們的工作。而且,與之相反的是,我們越三心二意,就越做不好。這個規律適用于所有領域:運動,學習,工作等等。
專注力是獲得成功的一個隱形要素-它之所以是隱形的,是因為我們常常忽視它。如果我們缺乏專注力,則會在工作上常常失敗。有研究顯示,由大學生運動員的專注程度,基本上可以預測出他在未來一個學期的運動成績和學業成績。另一項研究顯示,思想散漫會降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悟。另外,一位主管告訴我,當他意識到自己在會議中走神時,他就會反思自己在此過程中失去了什么機會。
專注力就像肌肉,你越鍛煉,它就越強大,這就像我們在健身房練胸肌一樣。
在一項實驗中,埃默里大學的Wendy Hasenkamp描繪出那些關注自己呼吸的參與者的大腦圖像。他們并沒有刻意要控制自己的呼吸,而只是關注于自然呼吸而已。
在這項實驗中,他發現了提高關注力的四個步驟:
1.專注于你的呼吸。
2.發現你的思維散漫,三心二意。
3.集中散漫的思維。
4.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呼吸上,堅持住。
而當下一次你思維散漫時,你就會注意到,打個比方,比如說你發現了自己正在想著午餐而不是呼吸,重復上述的步驟,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反復進行這個過程。
這就是加強我們大腦專注力的神經回路,而前額后的前額皮質則擔任著指導中心,它既能把我們的專注力放在自己的目標上,又能幫助我們收回散漫的心思。
但是這個神經回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簡單只是表象而已。嘗試這個方法,做個一分鐘,如果你同大多數人一樣的話,你就會發現你的注意力已經游走到一些極具誘惑力的想法上去了。
這個回路需要強大的心力,它既需要你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又需要你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來。
但是如果你堅持不懈且有規律地鍛煉這項能力,你就能輕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這會幫助你的注意力重新從那封郵件上回到工作上來,并順利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