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一開放,“生娃”又成了熱門關鍵詞。想成為新爸爸,不但要會唱“小星星”,還經常會為各種“不孕”、“殺精”憂心。花了40億年進化到現在,人類的“小蝌蚪”真的有這么脆弱嗎?《健康之友》為您一次性終結市面上流傳的各種“殺精”謠言,當然也會提醒你預防真正的殺精兇手。
謠言1:可樂殺精? NO!
可樂殺精的謠言,最早來源于避孕技術遠不如今天發達的20世紀中期,據說用做愛之后用可樂沖洗陰道,就可以殺死潛藏其中的精子。但是后來已被證明它不但不能殺精,還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后來,這個謠言發展成為“喝可樂也能殺精”,使得男性在選擇飲料方面變得慎重起來。但也早有國外科學家通過試驗表明,每天攝入哪怕1L的可樂,也壓根不會影響精子的數量、活力與形態;每日飲用巨量可樂的人,精子質量也并沒有變化,但數量會下降30%——可是,并不能把這個結果歸咎于可樂,因為飲用巨量可樂的人通常飲食結構、作息習慣等等也都十分不健康,就好像“常吃泡面容易患胃癌”也是謠言一樣,它們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
謠言2:wifi殺精? NO!
不管是否從事IT行業,現在每個人都已無可避免地暴露在wifi和手機輻射之下。IT男易不育的說法已擴展至所有每天與電腦、wifi相伴的男性。其實,這同樣是一個有陷阱的謠言,長時間電腦輻射中對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可能只是因為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身心壓力過大又缺乏運動而造成的。和手機輻射一樣,無線上網的路由器和筆記本電腦產生的輻射都在安全范圍以內,并不會對精子產生影響。但是,如果給辦公室健康上一份保險,那么不如給自己多安排一些遠離電腦的節目,比如按時出門健身,或者陪愛人看一場話劇。
謠言3:自來水殺精? NO!
一提到“殺精”問題,人人都顯得有點 “戰戰驚精”。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小心翼翼,直到被告知“自來水的殺菌成分也殺精”。這每日都要面對的生命源泉——水,到底是喝還是不喝呢?其實,中國的自來水多數是采用氯殺菌的,自來水中需要一定的“余氯”存在才能保證在輸送過程中的安全。如果在家里的自來水里一點氯都沒有的話,反而是用水安全隱患。但是,在我們燒開自來水或蒸煮食物之后,氯的含量已是十分微小,不會給人身體造成危害,更不足以“殺精“。
真正的殺精雷區
罐裝食品&收銀小票
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雙酚A(BPA)會降低精子數量和活力,而它正是罐裝食品包裝的重要成分,同時它也廣泛存在于收銀小票上,它能穿透皮膚或通過消化道吸收。因此,要想保證精子活力,不要拿罐裝食品當主食;同時,摸完收銀小票一定要洗手!
緊身牛仔褲
不少時尚男士都喜歡用緊身牛仔褲或貼身剪裁的小腳褲來提神自己的時尚度,但其實,它們也是隱形的“殺精雷區”。因為精子活力的最佳狀態,往往是在睪丸溫度是在低于體溫的情況下,一旦睪丸長時間遭受擠壓受熱,很可能會“消極怠工”!
吸煙&酗酒
我們都直到吸煙與酗酒都是不良習慣,它們對生殖系統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吸煙不但影響血液循環從而損傷性功能,同時也有調查表明吸煙者的精子活性、精子濃度都遠遠低于不吸煙者。酗酒則損害生殖內分泌功能,加快睪酮代謝,造成雌激素相對增多,從而導致睪丸萎縮。
久坐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SPH)的研究人員發現,男性的精子質量可能會極大地受體力活動水平的影響。長時間地坐在電腦及電視前的的健康年輕男性,精子數量要遠遠低于經常從事體力活動的健康年輕男性。綜上所述,杜絕“殺精”源頭,最重要的還是從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