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人,先婚后孕的幾率實在太低。婚姻和生育的次序已然顛倒。根據美國人口協會的一項新調查:在26至30歲且沒有大學學位的人群中,74%的媽媽和70%的爸爸至少有一個育于婚外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高中或本科學歷的媽媽,依然大部分是在單身或是與人同居的情況下就早早生子了。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對9000名1981年至1998年出生的美國青年進行了縱向調查,從1997年至2011年間每年進行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成為未婚媽媽的可能性就越低:
文憑不到高中程度的媽媽中,有87%的人未婚先育。
受教育程度低于高中程度的女性生育情況
念完高中的媽媽里,有71%的人未婚先育。
讀完高中的女性生育情況表
讀完3年大學的女性中,67%的人未婚先育。
擁有大學文憑的女性生育情況
讀完4年大學或是再繼續進修的女性中,只有32%的人未婚先育。
完成大學教育的女性生育情況
受教育程度低的母親往往年紀輕輕就開始生兒育女了。而擁有學士學位的女性則大多到29歲或30才生育,而高中文憑的女性大多22歲生育。
該研究的領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家 Andrew Cherlin 說:是否擁有大學學位就是最明顯的分界線。
出現這種想象的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婚姻基石理論已經不再適用。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收入階層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將婚姻視為生命的基礎。先成家后立業已經不再成立了,人們開始不再把婚姻當作事業的基礎,而是將之視為事業穩定以后的一種“嘉獎”,拿到學位或是工作順暢之時他們才會考慮結個婚。
其次,婚姻成了受教育者享受的關系。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結婚的可能性越低。有大學學歷的人傾向于尋找一名學歷程度相當的伴侶,共結連理。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成為未婚媽媽的一大原因就是那些受過大學教育的男人根本就不愿意娶她們。
Cherlin 說: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未來更加光明,找到一個好伴侶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他們更愿意等經濟基礎穩定后,再考慮生兒育女。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經濟情況好轉的可能性相對低一些,她們相對不愿意為了渺茫的希望傻傻等待,放棄育兒機會。
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選擇范圍更小:窮人們的入獄率更高,且很多低收入男性開始將婚姻作為事業有成之后才考慮的事情。受教育程度低的夫妻,即使走到了一起,男人們也會覺得不如意;他們還有愛,有信任,什么都有,就是沒有錢。
當人們在受窮的時候,策劃能力就會變低,然后他們會變得更窮。
正如紐約時報的 Maria Konnikova 所說:貧窮是一場二次災難,它在洗劫你現在的同時,也影響你的長期規劃。
在該研究中,36%未完成高中教育的未婚媽媽其實生育時正和男友同居中。如果他們的同居關系穩定,那倒是不成問題,但是若是關系岌岌可危那就不妙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未婚生子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張紙嗎?
但是紙不紙的,其實這也分情況不是嗎?
西歐許多男女雖然也是未婚生育,但是他們的同居關系非常穩定,生兒育女也不成問題,只是少了那張紙而已。但美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很多人的戀愛關系本身就很不穩定而且很亂。未婚生子之后就帶著孩子和許許多多的下任生活在一起,讓孩子的生活環境變得非常復雜,很多孩子都和繼父、繼母、異胞兄妹生活在一起···
Cherlin 說,雖然我并不覺得人們必須結婚,但是父母處于穩定的關系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并不一定要結婚;并不一定非要找異性伴侶。但至少要盡量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小腦袋 via the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