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們還年輕,趁我還愛你》中“年輕”、“愛”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每個人都在追求著。然而,什么是年輕,什么是愛,人們的理解各不相同。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以為年輕就是年紀小,愛就是喜歡,多么簡單明了啊。后來才發現其實并不是。讀此書后更加深有體會!就仿佛此書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似的!
《趁我們還年輕,趁我還愛你》這本書中選擇了7個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的文章,從職場奮斗、人生態度、生活感觸聊到處世原則,從愛情,事業,家庭聊到婚姻等等方面詮釋了年輕的價值和美好。孤獨,寂寞,犯錯,愛恨糾葛,深夜的無眠... ...以身邊的人物發生的故事為藍本,運用生活中一個個小事例,來為我們形象的分析生活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問題。
這話真寫出了我的心聲,剛入職場那會兒,我也什么話都不會說,一個勁兒的老實吧唧的。當然這也讓我碰了不少壁。后來也慢慢變得懂得了。我在想這有什么大不了的。哪個老板沒有過去,哪個老板一開始就是一帆風順的。還不允許犯點錯啊!過兒改之,善莫大焉不是嗎?
在奮斗的攀爬中,有多少人會中途放棄?有多少人會被迫滑落?又有多少人需要經過怎樣的艱辛才能擁有頂峰的閃耀?我們會有職場上的困擾、選擇上的不安、父母的不理解、沒有男女朋友的寂寞哀傷,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在大城市繼續攀爬,不知道是否真的應該回到老家。其實選擇驚濤駭浪,還是安穩平靜,都只是個人生活意愿的取舍而已,沒有高低貴賤與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選擇屬于自己的適合的生活方式的權利與自由,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出發時的理由。這個理由可能很微弱甚至沒人在乎,可無論是什么,都需要一直堅持下去,才會有變成大大的閃光的一天,半途而廢的逃避永遠達不成最初的夢想。每一個年輕人剛畢業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時,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壓力和打擊,這份痛,需要真真實實地落在自己身上,才可能會有麻雀變成鳳凰的一天。
在愛的道路上,我們會擁有各式各樣,不同方式的愛。如戀愛、父母之愛、朋友之愛等等,從起初的懵懂到深切的體會,無一不書寫著我們自個兒的人生!
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個電視劇給我很深的感觸,講的是幾對夫妻離婚后對愛情和幸福的追求,其中有個畫面是女主角對男主角說:“恐怖片最能代表婚姻,你想想,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從愛情片開始,然后中間就是動作片,當然,有必要的話,可以上演愛情動作片,最后離婚是以恐怖片收場的... ...所有不幸的婚姻都是這樣的”。再到后面她徹底明白姐姐對她說的那番話。現在已經過了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年代了。所謂的門當戶對不是家庭條件和社會地位,而是兩個人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層次了,通俗的說就是有沒有共同語言。
筆者筆下的小楊故事也體現了這個道理,有個男人追求小楊,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當然有它的道理,但是那個男人為什么追不到小楊,反而讓小楊越來越討厭?因為他忽略了愛情中最重要的基礎——情投意合。情投意合,看似簡單四字,卻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關心、趣味相投、思維互通等更深層次的潛意識條件中。沒有這些條件,始終無法走進對方心里,即使有一天小楊真的嫁給了他,也不代表他贏得了愛情不去想如何安身立命、多積累些能力和學識為未來做準備。浪費了人生最能改變命運的年華,即使你追求到了你喜歡的人,最后也會因無法承擔生活責任而一場空。都說認真的男人最帥氣,女生需要一份安全感,沒有一點兒上進心肆意玩樂的人,怎么放心讓人托付一生,你拿什么給人幸福?最差勁的追求,莫過于只追求戀愛本身(或者說占有欲),卻沒有想過自己能帶給對方怎么樣的生活和未來。我覺得真正愛一個人的表現肯定是努力使自己和對方變得更好,怎么會是拉著對方一起下沉呢?我能想到最大的浪漫,是為了彼此未來的幸福一起專注地前進。
面對紛繁的世界,我們要怎么才能保持自己的內心不至干涸?要從哪里去汲取能量讓自己的生命鮮活?《趁年輕》,給了我們繼續追求幸福的理由;《趁年輕》給了我們笑對人生的依據;《趁年輕》給了我們面對挫敗的勇敢。愛自己想愛的人,做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不要等到老了的時候才去感嘆和后悔,因為時間就是殺豬刀,過去了就再也找不回。(《趁我們還年輕,趁我還愛你》書評/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