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媒體消耗掉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來自朋友們的更新無所不在,而內容大多都是有關自家生活的。結果,每天都會有人抱怨,太多自我宣傳了,太多曬度假照片的了,太多自拍了!沒人想知道你午飯吃了什么,或者你家小孩午飯吃了什么,或者你的貓有多可愛,但是人們還是不斷的發類似的內容。
來自Chicago Now的一名作者寫道;“看在上帝的份上,別在Facebook上沒完沒了的上傳你孩子的照片了。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哪類人,有些媽媽們真的認為自己的小孩比其他所有人的小孩都更可愛。”
確實,社交媒體和嬰兒是特別危險的組合。2010年一項來自網絡安全公司AVG科技的調查顯示,92%年齡在2歲以下的美國兒童都有某種帶有網絡圖片的電子檔案。但是朋友們記錄小孩一舉一動的帖子只是一類讓人們厭惡的社交媒體內容,Elite Daily列出了在Instagram上最煩人的50種人,包括網絡模特、時尚人士和富二代。而還有人不斷的提供意見,教你如何禮貌地告訴你關注的人別曬得那么厲害,別沒完沒了地更新,還有就是,別那么煩人。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社交媒體讓分享太過容易,以至于出現了過度分享——按一下手機就能拍照,然后立馬就能傳到Facebook上。不過也有許多研究支持社交媒體的這種成癮性,以及強迫癥一樣的更新如何直接作用于大腦的快感中樞。
然而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人們沉迷于過度分享自己的生活,雖然這可能是事實,而是在于人們都愛抱怨。我們用抱怨來拉近彼此距離和建立聯系,這天氣怎么這么不好?我們老板怎么回事?我們用抱怨建立同盟。研究顯示,抱怨能夠釋放壓力,從而延長壽命。但是我們抱怨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天性,遇到事情我們更傾向于抱怨而不是用行動去解決。抱怨社交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這也成了人們最喜歡討論的話題:誰是你的更新上最討厭的人?而要解決這些更新狂人刷屏的問題很容易,把他們從關注列表里刪除就好了。
但我們能做到么?還是說關注的人和過分分享的人會變得一樣上癮和癡迷,比如點贊黨。我們傾向于將責任推給發狀態的人,但實際上我們卻也上癮了。說到底,過分的更新也是因為過分的關注,如果沒有觀眾在等著,也就沒有理由沒有必要更新了。我(原文作者)最近就持續關注了兩個老友在網上分手的過程,我明知這些不關我的事,但是還是忍不住一字一句地看完了。
這就是人們過度更新的原因。這不是他們的天生缺陷,或是想要比人了解自己的渴望,而是因為我們想要傾聽。停止人們過度分享的唯一方法就是拒絕關注,但我們不愿意這樣做,于是我們轉向了抱怨,并假裝想著怎么對付充斥著主頁的自拍。但是如果你真想讓你頁面上的朋友、同事和陌生人看上去不那么讓人討厭,你應該知道怎么做,點擊“取消關注”就行了。
[Ivy喵 via huffingtonpost]Ivy喵 @ 2014.11.26 , 01:0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