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為社會規(guī)范如何在情境中無端地、不依靠任何驅動力就能自發(fā)出現提供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這項發(fā)現能夠幫助解釋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從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qū)為何會對同一個產品有著截然不同的稱呼(比如碳酸水和汽水)到關于公民權利的規(guī)范是如何傳遍美國。
“我們的研究解釋了某些想法或者行為如何獲得立足點,然后又突然以大贏家的身份出現。”研究的負責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DamonCentola博士說。
“認為這種進程依賴于某些領導者或者處于核心的媒體來源來協調這一大群人,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誤解。我們揭示出它只不過依賴于處于社會網絡中的人們的普通的互動”。
Centola與倫敦城市大學的一名副教授,物理學家AndreaBaronchelli進行了合作。為了理解社會規(guī)范如何產生,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基于網絡的游戲,這個游戲的玩家都通過在線廣告從網上招募。
在這個“取名游戲”的每一個回合,參與者們都被分配了一個在線的同伴。這一對伙伴隨后將會看到一張人臉的照片并被要求給它起一個名字。
如果兩位玩家都提供了同一個名字,他們會贏得一小筆錢。如果他們沒有做到,他們會失去一小筆錢然后看到他們的伙伴給出的名字。隨后游戲將繼續(xù)分配其他伙伴進行,直到達到40回合。
接下來研究者們希望了解改變玩家們與另一個人互動是否會影響這個群體達成共識的能力。他們以一個24人參加的游戲來開始,這24人中的每一個都在一個在線的“社會網絡”中被指派了一個特殊的位置。然而,參與者們并不知道他們的位置,也不知道他們在和誰一起玩這個游戲,甚至連這個游戲里有多少其他的玩家都不知道。
研究者們測試了三種不同的社會網絡的社會影響:首先是“地理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玩家與在空間上最近的四個鄰居進行反復的互動;其次是“微縮世界網絡”,在這個網絡中參與者依舊只與四名其他玩家進行互動,但他們的同伴是在整個網絡中隨機選擇的;最后是“隨機混合”型,在這個網絡中玩家并不局限于四名其他玩家,而是每一回合就被隨機分配一個新的同伴。
人們的行為開始因網絡類型的不同而出現明顯的模式。在“地理網絡”和“微縮世界網絡”中,玩家很容易就與他們的鄰居達成了一致,但他們并未能夠在他們這一群人中決出一個總體的“獲勝的”名字。
相反,一些頗有競爭力的名字作為大眾的選擇出現了,比如Sarah,Elena,Charlene和Julie都在爭奪優(yōu)勢地位,但并沒有一個總體的一致。
然而,在經過最初的幾個回合之后,“隨機混合”型的游戲看起來似乎永遠不會出現一個贏家。玩家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字,希望渺茫地試著要與他們的上一個同伴的選擇保持一致。但只在區(qū)區(qū)幾個回合之后,每個人都在同一個名字上達成了一致。
“共識就這樣自發(fā)地‘無中生有’了”,Centola說,“最初只有混亂,每個人都在自說自話,沒人能夠達成一致。但后來,那些從未在彼此之間進行過互動的人突然間都開始使用相同的詞。”
這個實驗性的結果與研究者關于網絡結構會影響社會共識進程的數學模型高度相似。這個模型預測隨機混合會讓一個備選名字如魚得水成為一個大贏家,這個概念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對稱破缺”。
“我們?yōu)槿祟愋袨榕c我們模型的高度相似感到震驚”,Centola說,“但我們也很焦慮。它在第一次就適用得如此完美讓我們擔心它只是偶然。”但無論這個游戲是由24人、48人還是96人來參與,游戲的結果依然保持不變。
“通過向社會網絡做出一些簡單的改變,一大群人中的成員們會變得更容易自發(fā)地在一個社會規(guī)范上達成一致。”Centola說。
接下來研究者們想要研究一部分達成了一致的個體(Centola稱其為“堅定少數”)如何能能一個整體的共識從一種規(guī)范變成另一種規(guī)范。
“我們想要知道在仍然能夠鼓動起社會變化的這些‘堅定少數’的規(guī)模能夠變得有多小”,他說,“這是一個很多人想要得到答案的問題”。
這一研究成果被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