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黑
關于婆媳關系這方面,以我的以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我會武斷的得出一句話,媽的沒有教養!因為那看上去確實是沒有教養的行為。你總會看到媳婦對婆婆的各種不滿,你總會看到老兩口累死累活蓋房買房彩禮酒席,然后娶回家一個兒媳婦,然后邊還外債邊幫帶孩子,然后等著看兒媳婦像死了親爹一樣的臉色。對,這就是爹媽造下的虐,誰讓你當初生兒子呢,這就是你的任務,完成個任務你還叫苦叫累?我且不去評論這句話的對錯,但是你如果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再三考慮還是覺得很有道理的話,請拉黑并主動疏遠我。因為我確信是我自己瞎了狗眼認識你這樣的人,要么是我朋友瞎了狗眼認識了你這樣的人并且牽連了我,要么是我朋友或親人瞎了狗眼娶了你這樣的人,或者嫁了你這樣的人,總之請像一個圓圓的東西一樣,優雅的離開我的世界。
對,我的觀點是一邊倒,除了個別奇葩的婆婆。
父母到底還能給你什么?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八零末九零后,他們的父母是最苦的一代夫妻,他們大多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只會種地,沒有得到太多什么什么開放帶來的什么好處,他們跑的不快,而他們的孩子,卻成長在中國經濟列車發展最快的二十年,為了能跟上甚至能推孩子們一把,他們學著跑,跑的踉踉蹌蹌。
他們慌了,因為計價單位從一毛變成了一塊,而莊稼的產量卻沒有增加十倍。孩子的需求飛速的增加,而自己的能力卻沒有長進,沒有長輩能給出什么經驗之談,因為他們上學上到一半就回家幫忙收麥子了,結婚時的屋子是自己活泥板磚磊的。
這么高的學費生活費怎么辦?這么高的彩禮怎么辦?二層小樓哪里弄去?讓咱兒子打光棍?
聽說村西頭老李過年回來拿回家兩千塊錢,頓時村里炸開了鍋,一個個扛著蛇皮袋,第一次坐了火車,他們變成了電焊工木匠泥瓦匠,用實際行動打破了人過四十不學藝這一謠言。
又過了幾年,東拼西借,蓋了二層小樓甚至買了房,親家那邊終于答應放人。然后高高興興的婚宴喜酒帶孫子孫女,然后轉眼看見兒媳婦死了親爹一樣的臉色。
哪里來的不滿呢?什么沒有幫助自己了,什么偏心多給了老二家半袋子面粉,多給老大家三顆樹苗了。這都好意思不滿,臉皮是鐵打的嗎?好兒不爭墳前土,好女不爭嫁妝衣,爹媽還有什么呢?除了見長的年歲,和一身的勞疾,還有什么呢?
也許正是因為沒有什么了,沒有什么好指望了,也就懶得給好臉色,不信你看,那些兒媳婦嘴甜面善的,多半是二老有點積蓄的。
本能使我們的愛都下傾,你不會愛你的爸媽像他們愛你一樣,更不會像他爸媽一樣對你,你看不到哪個孫子如爺爺寵曾經溺他一般孝順爺爺。
當一個家庭有了新的一代,所有的注意力都瞬間轉移到他身上,所有的資源都開始像其傾斜,所有的努力,目的只有一個,保證他能茁壯成長,讓他在以后的生存中擁有足夠的競爭力,新生代表新希望。
反觀逐漸老去的一代,不給家里添麻煩已是阿彌陀佛,若能順便發揮點余熱,那是更好。
從奶爸看兒子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愛和開心,那從爺爺看孫子的眼神里看到的是得意和獲救。
有了孩子之后,你發現自己有了之前從未有過的努力,勤奮,體貼,這就是他給你的最好的回報。
所以你永遠不可能真正報答得了你的父母,和他的父母,因為你們長大的那一刻,便失去了報答他們的能力。
他或許也不需要你的報答,因為在他們在愛你的時候,你已經回報了他們。
所以我就不說你沒有教養了,我們談談我認為孔子講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話。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請給爹媽一個好的臉色,給他爹媽一個好的臉色,哪怕是偽裝,從此你過你們的,他們過他們的,從此他們日夜呢喃,期盼長大的乖兒子,成為人夫,有了自己的家庭,除了墳前的一把眼淚,沒有了太多交集。
我們終將老去
在孩子的笑聲中兩鬢斑白
那時回首往昔
愿你記得
你尊敬過
包容過
甚至愛過
那個已然入土
卻曾經如你現在的人
PS:我知道觀點有些不冷靜甚至極端,但肯定不過分,我想說出來,想讓更多人看到,謝謝。——龐黑
左岸記:婚姻幸福很大的一個因素來自擁有良好的溝通相處機制,對抗永遠是最差的選擇。想想,真有人類無法解決的人類問題嗎?任何的矛盾都來自溝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