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劑和維生素D是目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基礎用藥。
二磷酸鹽這是一類與鈣有高度親和力的人工合成化合物,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阿侖磷酸鹽是目前常用的第三代藥物。研究結果表明,阿侖磷酸鈉不但能夠明顯提高絕經后婦女的椎體與髖部骨密度,也能夠使椎體與非椎體骨折發(fā)生率下降50%左右。同樣,對于男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仍有類似的效果。但此類藥物因親脂性弱,腸道吸收率低,用藥必須與食物分開,至少應在餐前30分鐘服藥。服藥后30分鐘內忌躺臥,以防藥物反流至食道。該類藥物主要的不良反應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因此患食管炎、食管潰瘍及糜爛、胃潰瘍等疾病的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性激素性激素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已有40多年的歷史,臨床主要使用雌激素。雌激素可促進降鈣素的分泌,抑制骨吸收,還可增加肝、腎羥化酶的活性,提高活性維生素D的水平,促進鈣吸收。常用藥物有乙烯雌酚、尼爾雌醇、戊酸雌二醇等。但雌激素可引起陰道出血、子宮癌、乳腺癌,故在使用中應謹慎,并定期做相關檢查,警惕癌癥的發(fā)生。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推薦,雌激素的使用最好不超過4年。植物雌激素來源于植物,異黃酮是大豆中的一類植物雌激素,可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能有效地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依普拉芬是合成的異黃酮類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SERM)它是一類人工合成的非激素制劑,對絕經后婦女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而對雌激素水平不低的婦女則有促進骨吸收的作用,對乳腺癌有治療作用,但又可引起子宮癌。此藥主要適用于無明顯更年期癥狀、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潮熱和腿部痙攣痛。
降鈣素人體內降鈣素主要來源于甲狀腺C細胞的分泌,有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鈣的作用。降鈣素不僅可以有效治療骨質疏松性疼痛,還可以增加腰椎骨密度,降低椎體骨折率。常用的藥物有密鈣息、益鈣寧等。用藥過程中要加用鈣劑和維生素D。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降鈣素的作用可逐漸減弱甚至消失,故不宜長期使用。降鈣素主要適用于高轉換型骨質疏松癥伴疼痛明顯者,其不良反應輕微,包括面部或軀體皮膚潮紅、惡心、嘔吐等。
第二類:骨形成促進劑
氟化物氟化物可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它對骨骼有雙重作用,其高濃度時對成骨細胞有毒性作用,減弱骨礦化,導致軟骨病;而低濃度時能促進骨形成及成骨細胞的有絲分裂,迅速有效地提高中軸骨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發(fā)生率。接受氟化物療法應盡可能服用低劑量的緩釋制劑,可取得較好療效。
第三類:解偶聯(lián)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