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核目標不是資產規模、利潤率,最看重中小企業客戶數和海量消費者。
2.從業務模式本身出發,以信用數據為基礎,記錄點滴信用,縮小城鄉差距。
3.利用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有效區分普惠金融的公益屬性和商業屬性。
4.小銀行,大生態。
文/孫珊珊 肖遠
6月25日,網商銀行正式開業,提出“無微不至”的口號,定位于做中國小微企業客戶數最多的一家銀行,希望在五年內覆蓋到1000萬的小微企業或者個體創業者。
在今天的開業儀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和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彭蕾發表了對于這家新生銀行的期待。
馬云講述了自己在1992年創業融資失敗的經歷,“我那時候創辦一家小企業‘海博翻譯社’,為借3萬塊錢,我花3個月時間,把家里所有的發票湊合起來抵押,還是沒有借到,那時候想,如果有一家銀行有一天能夠專門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能夠幫助很多人成功。”
馬云表示,希望網商銀行能夠真正做到無微不至、與眾不同,真正做到有擔當、有情有義,能夠幫助到需要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
第一,網商銀行的考核目標不是資產規模、利潤率,最看重的是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數和海量消費者。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提出了希望在5年內服務1000萬中小企業和數以億計的普通消費者的目標。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是難以企及的,因此需要在方法上有更多創新。同時我們還看中客戶忠誠度,希望這家銀行可以伴隨幾代客戶一路走下去。
第二,期待從業務模式本身出發,以信用數據為基礎,在開展業務的同時,記錄點滴信用,縮小城鄉差距。
現在,互聯網已經創造了很多可能,比如我們的一個用戶在火車上忘記了買票,也沒帶錢包,一位陌生人愿意借給他現金,并告訴他在網絡好的時候用支付寶還錢就好。今天,我們希望網商銀行可以記錄這樣的點滴善心和信用,反過來,為有信用的人在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第三,普惠金融是網商銀行一直踐行的方向。希望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將普惠金融的公益屬性和商業屬性得以有效區分,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地解決借貸雙方的錯位與不匹配。
要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力量,將不同的服務匹配給不同的需求和客戶,今天的網商銀行有300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技術的同事,這也是第一個自主可控,完全基于金融云的銀行系統。
第四,小銀行,大生態。
不管是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還是廣袤的農村市場,都絕不是一家金融機構或者幾個金融機構可以覆蓋的。網商銀行是平臺化的,網商銀行的金融云技術能力、基于大數據的風控能力會開放給其他金融機構,大家一起來服務好客戶,貼近普通人和小微企業,做令所有人感到驕傲的銀行。
1000萬是什么概念?
有數據統計,現在的小微企業1000多萬家,個體工商戶4000多萬,合計約6000萬。此外,民生銀行作為國內首家實施小微金融戰略的商業銀行,從2009年至今5年,小微客戶數突破300萬,授信余額逾4100億。而目前的螞蟻小貸近五年來服務過的小微企業數是160萬家。
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將核心系統架構在金融云上的銀行。基于金融云計算平臺研發的銀行核心系統,讓網商銀行擁有處理高并發金融交易、海量大數據和彈性擴容的能力,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優勢,給更多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網商銀行董事長井賢棟在開業儀式上表示,從籌建之初,網商銀行就將普惠金融作為自身的使命,希望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數據和渠道創新,來幫助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農村金融服務匱乏等問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體業務有望在7月開展。
開業之前,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曾表示,網商銀行將立足于服務小微,不做500萬元以上的貸款,不做“二八法則”里20%的頭部客戶,而是以互聯網的方式,服務“長尾”客戶——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和農村用戶。
依托移動互聯網“永遠在線”的特性,網商銀行將真正實現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金融服務。比如,小微企業主或創業者需要貸款時,打開手機,就能獲得貸款。就像“自來水”一樣,打開龍頭,隨開隨用。同時,提前還款的功能,也讓貸款靈活性更高,可支持隨時還款。
網商銀行副行長趙衛星表示,依托大數據的分析與刻畫,網商銀行會比用戶自己更了解用戶。“就像是根據天氣預報,做到雨前送傘。”趙衛星說,這樣做,網商銀行就能真正的把金融服務融入場景里,“用戶需要的時候就能自然而然地使用,非常便捷。”
此外,網商銀行要探索新的運營方式,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比如,小微企業用貸款,最看中時效,希望能“即貸即到即用”,以往,銀行的貸款審批流程都比較長。曾有小微企業主打趣說,“貸款買涼席,等錢到了都能買棉被了。”小微企業貸款還看中靈活性,希望能隨借隨用、隨時還款。
另一個不同,在于對信用的理解。俞勝法說,網商銀行希望做一家經營信用的銀行。“以往,銀行經營貸款都需要抵押、質押或擔保。但是,這些都不太適用于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俞勝法表示,他希望網商銀行能夠建立一套互聯網信用體系,幫助用戶發現、積累、創造和消費信用,最終讓信用等于財富。
網商銀行憑借創新的技術和數據能力,以及平臺化的思維欲成為一家有情有義的銀行。
俞勝法透露,網商銀行將基于云計算的技術、大數據驅動的風險控制能力,采取“輕資產、交易型、平臺化”的運營思路。以互聯網方式經營,不設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沒有分行、沒有柜臺,純粹線上運營。
輕資產——是指不走依賴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擴張的發展模式,而是用互聯網的方式,數據化運營。所謂交易型,是指不以做大資產規模,追求商業利潤為目標,更快速的實現資金的循環流動。
平臺化的思路——則是網商銀行將風險管理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場景化的客戶服務能力,開放共享給同業金融機構,進而更高效的實現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的高效匹配,形成開放式、生態化的平臺。
“比如,一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之后,超出了網商銀行服務的能力范圍,我們會把這些客戶推薦給其他銀行。還有,農村金融是網商銀行的戰略重點之一,但一家銀行遠無法滿足農村市場的巨大需求,網商銀行可以把自己的技術和風控能力輸出給其他的農村金融機構,協助他們開拓新的服務渠道,完善服務手段,共同服務農村市場。”
平臺化運營的基礎,則來自于網商銀行的技術與數據。基于金融云的架構,網商銀行在大幅降低IT成本的同時,還能實現計算能力的彈性擴容,隨時應對突然增長的互聯網業務。俞勝法透露,未來,網商銀行與螞蟻小貸的部分業務將逐步融合,將繼承螞蟻小貸的大數據風控體系。
網商銀行宣傳片上那句“我就是你”,讓人感動。為了你,他真的開了一家有情有義的銀行。這里我們不妨腦洞大開一下,如果1992年就有網商銀行,像當時馬云這樣的小微企業用戶就不會融資失敗,更多海博翻譯社那樣的小微企業或許更有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