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吉爾大學的研究隊發現精神虐待對孩子的傷害同身體暴力和忽視的傷害一樣多。這一發現完善了之前腦部成像研究---精神傷痛和生理傷痛都會刺激大腦同一部位。
虐待類型雖不同,影響卻極相似
精神虐待包括嘲弄,恐嚇,排斥,羞辱等行為。比起身體暴力和忽視,它們更為常見。在世界范圍內,普遍估計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都遭受過精神虐待。
大衛 瓦尚,麥吉爾大學心理系教授,該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感嘆道,“盡管人們都認為身體虐待的危害大于其他形式的虐待,然而我們發現這些虐待帶來的影響往往都差不多,包括從焦慮,沮喪情緒到違規,過激行為的一切廣泛的影響。,” 這一發現或許有助于人們想出更有效的方法以識別不同形式的虐待兒童行為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夏令營中可看到各種類型的受虐兒童
瓦尚與他的前博士后導師,羅伯特克魯格一起合作,使用但丁奇凱蒂(明尼蘇達大學)和佛瑞德茹格奇(羅徹斯特大學)在希望山家庭中心研究的數據。奇凱蒂和茹格奇從事夏令營研究已有20多年,主要研究來自低收入家庭的5至13歲的學齡兒童。
在參加夏令營的孩子里,將近一半的人都受到過虐待,他們的經歷已被完整記錄下來。多種關于孩子,同齡人,顧問的報告都用于評估孩子的精神和行為問題。夏令營顧問并不知曉具體的受虐兒童。瓦尚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了2300個參加夏令營的完全不同,不同種族的男孩和女孩。
兒童受虐類型不同但其影響極為相似,明顯,普遍。
瓦尚補充說,“我們也驗證過其他的假設,包括假設每種類型的虐待會產生特定的影響,或假設對于不同種族的男孩和女孩而言,虐待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
研究再一次發現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我們發現這些假設可能也不成立。事實上,盡管兒童受虐類型不同,但其影響極為相似, 明顯,普遍。”
重新思考兒童受虐
這項研究或許會大大地改變研究人員,臨床醫生以及公眾思考兒童受虐這一問題的方式。瓦尚還說道,:“研究中得出兩個啟示:一是針對各種類型虐待,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可能帶來綜合效益。二是預防虐待措施應重點針對廣泛存在的精神虐待,這種殘酷行為得到的處罰遠遠少于其他類型的虐待兒童方式。”
談及接下來的計劃,瓦尚說,“計劃之一就是研究虐待行為會如何改變性格--它能改變現在的我們嗎?重點是越過一些癥狀,思考虐待行為是否真的會改變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