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別人夢境,窺探對方的隱私,并植入新的記憶——這是電影《盜夢空間》的情節。其實現實中,“盜夢師”,他們叫催眠師。雖然沒有電影中那樣神通廣大,但不少高壓白領卻是他們的???。
嘴里念念有詞,搖晃幾下手里的物件,就會將對方“催眠”。影視作品的夸大為催眠師這個行業賦予了神秘色彩。
催眠只是心理咨詢醫師的一項技能,能幫助人們進入自己的潛意識,是治療心理問題的途徑之一。催眠在不同的療法中都有體現,如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聯想,意象對話技術就是利用淺催眠,催眠治療只是相對深一些的催眠。對于大眾的好奇,心理醫生已習以為常。催眠師真的能盜走他人的銀行卡密碼甚至隱私嗎?其實,您醉酒后會告訴別人自己的隱私嗎?即使在催眠狀態,人還是有自我防御功能的,最私密的東西是不會輕易示人的。況且催眠師的職業操守也不允許他們這么做。
雖然“盜密”無法實現,但是“植入”卻可以通過催眠實現。進入催眠狀態,來訪者的意識會弱化,醫生可以輸入正性的信息,如‘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你能面對所有的問題,你能做好你想做的事情!’信息被植入潛意識,催眠結束后會不知不覺地感到信心增強。
催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人工催眠;另一種是自然催眠。其實,生活中簡單的催眠無處不在,大家都曾遇到過,只是沒有意識到。人們常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催眠就是廣告,它無形中進入潛意識,讓您在購買時想到這款商品。好像腦白金廣告,同樣的語言機械地重復,形同催眠,結果是一旦您需要購買禮品時,潛意識就會跳出“腦白金”。催眠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睡著了,毫無意識。專業醫生們將自己總結為“三無”人員,即無性別、無道德(不做道德評判)、無立場。心理咨詢醫師要始終站在不出主意、中立的立場上,對來訪者起到尊重和陪伴的作用,最終幫助求助者緩解情緒,協助其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