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嘆紅樓探春有感】 才比文淵,詩致陶潛,命如紙鳶。斷了線地北天南,不相見,不相聯。 清明船遠淚漣漣,憶群芳開宴,笑花占,必得佳緣,曾許不負杏花愿。 . 每周末都寫一首小詞,發給有緣朋友,這是第七年。 . 這周談探春。原因是前幾天喝酒,拿《紅樓夢》的簽筒占花名,想看看自己是什么花。為了準,我還特意沐浴更衣打坐了半小時(不知有沒有卵用)。 . 結果一抽,自己一愣。竟然是杏花——《紅樓夢》探春抽到的那只。正面寫著“日邊紅杏倚云栽”。反面寫著“得此簽者,必得佳偶。大家恭賀一杯,共飲一杯”。 . 怎么會抽到探春的杏花呢?于是發了微信公告,說這周談談探春吧。朋友一鼓勵,說十二釵都可以談一圈兒,就談到冬天了……哈哈。《紅樓》是個倒背如流的題,這不是……鼓勵我偷懶么…… . 我們談探春,從“群芳開宴”這回的占花名說起。 . 每個女生都想知道自己是什么花。《紅樓夢》群芳開宴那一回,寶釵一抽就是牡丹,艷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黛玉一抽就是芙蓉——那是開在水里的花,和陸上的花沒有可比性。“莫怨東風當自嗟”。大家一致覺得,只有黛玉配得上是芙蓉。 . 每支花都驚人地預示著各人的命運(一展開太多,我們有時間展開說)。李紈抽到的是老梅,襲人抽到的是桃花,湘云抽到的是海棠,麝月抽到的是荼蘼……發現沒?這里沒有寫晴雯。 . 曹公那么愛晴雯,可是那么重要的群芳開宴里,他生命中重要的女子都在,可晴雯竟然不在。因為晴雯根本不用“占花名”——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和黛玉是同一種花。最后晴雯冤死時,丫頭怕寶玉傷心,說晴雯“去天上當花神去了,主司芙蓉花”。寶玉寫《芙蓉女兒誄》,說也只有晴雯配得上當芙蓉花的花神。 . 探春這一只是杏花。杏,在《紅樓夢》里也就是“幸”,于是簽上說“必得佳偶”。《紅樓夢》開篇,講到一個丫頭叫“嬌杏”,長的也是一般,但因為在賈雨村沒落時“下死眼”看了他一眼,于是開啟了撞大運的人生——賈雨村心存感激,當了官后取他當小老婆,迅速生了兒子,正房死了,于是嬌杏從賣線的粗使丫頭,撞大運地成了大官夫人,判詞“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脂硯齋的批注,這個“嬌杏”,諧音“僥幸”也。 。 . 杏,幸也。 . 探春的這只杏花,該是幸的——《紅樓夢》最終結局,十二釵只有探春遠嫁(按現在推斷就是到東南亞的小國家做王妃),她是唯一一個擺脫了“樹倒猢猻散”命運的人,是唯一一個沒有和賈家這個大家族一起爛掉的人。 . 以現在的眼光,嫁到東南亞做王妃簡直美死了,分分鐘開啟外交政治生涯啊,以探春的美貌才情,弄不好稱為全球勵志女性偶像。可在古代,人們覺得女子遠嫁是很悲慘的命(王昭君的《胡笳十八拍》不也是哭著走的嗎?) . 我倒覺得,遠嫁對探春來講,是最好的結局。她所有的苦惱都來自她的庶出身份,來自于她親生母親趙姨娘對她的羞辱。走了,倒是擺脫了。探春的判詞是風箏,猜燈謎,她寫的燈謎謎底也是風箏。風箏斷線了,誰說就不好了呢。 . 走吧。探春在55回時說出那句傷心話,““我但凡是個男人,我早走了,闖出一番事業來,自有我的道理。” . 可憐不是男兒身。 . 林語堂說,十二釵他最欣賞的就是探春,最討厭的是妙玉。這和林語堂在民國年代倡導女性進步有關——因為探春身上充滿了實干派和現代性。 . 如果真把《紅樓夢》大觀園里的姑娘論才貌做個排行榜,探春大概能和史湘云一起排并列第二。(并列第一是林薛二人)。 . 第71回賈母八旬大壽,南安王妃來給賈母過生日。賈母讓鳳姐兒去把湘云,寶釵,黛玉帶來,又說,”再只叫你三妹妹(探春)陪著來罷。” . 瞧見沒?為什么賈母只叫探春來見王妃?而不叫迎春惜春?或者說,按說黛玉寶釵湘云都是外姓人,賈母為什么不叫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來見客?這說明賈母心里,重要場合能帶的出去的,就是湘云寶釵黛玉,還有一個就是探春。 . 哈哈,賈母這個可愛的老太太。看來古今的家長“曬娃”的心里都是一模一樣的。 . 探春那么重要,可你發現沒?相對于黛玉寶釵湘云等等其他女主角,探春太低調,在書里比較沒有記憶點——哪怕是不讀《紅樓夢》的人,都會知道“黛玉葬花”,知道“寶釵撲蝶”,知道“湘云醉臥芍藥”,知道“晴雯撕扇”。可是探春身上卻沒什么典故。 . 這個曹雪芹的價值觀有關系——他歌頌的是劍走偏鋒甚至叛逆的生命,入世美學從不是他的價值觀。《紅樓夢》開篇的瘋話,提到了一大坨人,阮籍,陶潛……一個個都是世人眼中的異類。所以,黛玉的孤傲,湘云直腸子的坦蕩,晴雯的撕扇和士為知己者死……這些都是曹公欣賞的。但探春太“正常”。無論戲里戲外,太正常的生命,都比較讓人沒有記憶點。 . 我們來扒一扒這個有才有貌卻太低調的探春。 . 首先論貌,探春是個大美人兒,而且是個不俗的大美人。林黛玉進賈府,三春一出場。探春的描述是“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 . 消肩細腰啊~這是清代美女的最高標準。《紅樓夢》里明確提出消肩細腰的姑娘有仨,除了探春,剩下就是林黛玉和晴雯。晴雯的美,是借著王夫人嘴里說的,說“消肩膀水蛇腰,眉眼有點像你林妹妹”。而林妹妹的美又是清代男人眼中的最美(不僅僅是寶玉的情人眼里出西施),閱女人無數的薛蟠不小心見到林妹妹,“早已酥倒在那里”。 . 然后論才。 . 先說探春的書法——探春應該是大觀園里字兒寫的最好的,而且寫大顏。賈府四春,對應的拿手絕活是“琴棋書畫”——元春的丫頭叫抱琴,迎春的丫頭叫是司棋,探春的丫頭叫侍書,惜春的丫頭叫入畫。 . 劉姥姥進大觀園那回,曹公借著劉姥姥的眼睛,給我們展示了一下探春的房間——“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 . 花梨大理石,我總覺得擺在小姐的閨房里有點硬。亦如“可憐不是男兒身”的探春的性格。 . 賈府的姑娘是讀書的。比如林黛玉的房間也是筆墨紙硯,讓劉姥姥差點以為是哪位小哥的書房。可黛玉的房間也沒探春房間那樣“筆如林海”、各種名人法帖的。 . 我暗自想了下,筆如林海,該有多幸福啊。 . 這里點出來,“顏魯公(顏真卿)墨跡”,說明探春寫大顏。后來曹公改怕這個暗示不明顯,第37回又借著寶玉送探春禮物重說了一回,“寶玉以“鮮荔并真卿墨跡”饋贈探春。 . 我覺得這個“真卿墨跡”應該是拓本。要是真的顏真卿的手書,那也太珍貴了。從唐到清也好幾百年了,哪兒那么多真跡讓賈府小朋友隨手送來送去的。 . 第十七回元春省親,讓寶玉和眾姐妹寫好詩后,元春“命探春以彩簽謄錄出來”,第二十三回,元春同樣是“命探春抄錄生送入宮中”。元春單挑探春來抄,當然不排除因為探春是本家兒(元春同父異母的妹妹),請林薛史三人來抄都不合適,那有點麻煩親戚。二來,也應該是探春字兒好。 . 如果寶玉真是曹公,我不知他是否真有這么個同父異母的漂亮妹妹,用花梨大理石,寫大顏。為什么是大顏呢?要知道,顏體是非常陽剛而男人的字。寫大顏的姑娘,應該都不會太小家子氣。(我也寫大顏,不小心把自己夸了。不要臉了) . 然后論詩才。探春的詩不算最好,但也非常好了。大觀園建詩社,大家雪天烤鹿肉,寫詩聯句,最后“高手過招”,留下的只有黛玉、寶釵、湘云三人。寫詩這件事吧,一般內心越敏感糾纏、性格越鮮明的人,詩越出彩。最后中秋聯句,湘云和黛玉單獨跑出去,寫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湘云和黛玉是能打平手的。寶姐姐屬于全才,探春的詩不敵這三人,但是自有一種大氣。 . 如果讓我用兩一個字來評探春的詩,我大概想到一個字——爽。 . 探春住的是“秋爽齋”,詩里也有一種不糾結的“爽”——像是北京妞兒的性格,北國秋天的陽光,曬得人干凈利索脆。 . 她寫《簪菊》,寫“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 酷不酷?讀起來就讓人心里透亮啊。 . 最后的《殘菊》,她寫“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 暫時分手莫相思。男兒寫詩有男兒氣不難得,難得的是這個消肩細腰的漂亮妹妹,確寫大顏,住秋爽齋,寫詩有通篇的男兒氣。 . 這才是難得。 . 如果提問,《紅樓夢》的十二釵里,誰最有管理才能? . 有人說是鳳姐,有人說是寶釵。其實真正的高手是兩個——探春和寶釵。 . 寶釵是因為父親早逝,“被迫”磨出來的管理才能。她爹是皇商,相當于現在中央銀行行長。哥哥薛蟠不懂事,那么大的家業都靠寶釵撐著。于是薛姨媽一哭就跟寶釵說,“你要有個好歹,讓我指望哪個去呢。”但關于寶釵不顯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所以沒有細節——因為寶釵知道在賈家是親戚身份,計劃著嫁給寶玉,就不能得罪人。 . 用鳳姐的話說,“一個(林黛玉)是美人燈,風一吹就壞了。一個(薛寶釵)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給十分去問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個,心里嘴里都也來的。” 《紅樓夢》整個5556兩回,王熙鳳生病時,探春帶鳳姐管家的各項舉措都是經典橋段——比如她如何應對親媽趙姨娘來鬧事、重新梳理賬目、興宿弊、給大觀園的果園劃分產業觀念等等。(因為展開太多,略講又委屈了探春,講不清楚,所以干脆一個都不講,大家直接翻5556回非常非常過癮) . 王熙鳳聽了是由衷欣慰,平兒跟她轉述時,王熙鳳一連嘆了四個“好,好,好,好個三姑娘”。 . 探春的管理才能,日后絕對在王熙鳳之上。因為王熙鳳是“人治”,雖然嚴厲,但她輸在不識字,靠的真是天賦。而探春是“法治”——她從不大聲說話,翻項目定制度按規矩以理服人,這才是高手。 . 她這樣嫁到東南亞,應該也會是一位好王妃。 . 探春是敢擔當的人。比如賈府的“鴛鴦事件”。賈赦作為賈母的兒子,惦記上了賈母最得力的丫頭鴛鴦,想得到為妾。賈母大怒卻發錯了火,錯怪了王夫人。一屋子人不敢吭聲,只有探春站出來為王夫人說話—— . 她先是分析了人際關系——“想王夫人雖有委屈,如何敢辯,薛姨媽現是親妹妹,自然也不好辯,寶釵也不便為姨母辯,李紈、鳳姐、寶玉一發不敢辯。這正用著女孩兒之時——迎春老實,惜春小”,然后才挺身而出:“這事與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賈赦)的事,小嬸子(王夫人)如何知道?” . 再比如查抄大觀園。估計所有讀者都會成為探春的粉絲——探春太酷了!打的好!賈府三春,惜春無情,迎春是“二木頭”,只有探春奮起反抗,“秉燭而待”,護著丫頭,句句在理。她那巴掌打在王善保家的臉上,可打狗看主人——她是十二釵中,唯一狠狠給了幕后大觀園青春王國的終結者一巴掌的人。 . 探春是對這個家做最后努力的人。抄檢大觀園時她痛心疾首地喊出驚人的句子——“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 . 抄家后的雪芹若回憶至此,會不會撕心裂肺的難過。 . 只有探春清醒,像賈家這樣的的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 . 各種學者研究探春的橋段很多——比如代鳳姐管家,比如抄檢大觀園,比如她帶頭建詩社。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冷門的細節: . 《紅樓夢》抄家前,最后一個富貴平安的中秋月夜。賈母隱隱意識到,這可能是這個家族最后一個圓月了,拼命留住這最后的繁華團聚,可打了個盹,發現,最后孫輩們熬不住夜,都一個個撤了。只有探春一人還在。 . 悲涼之霧,便披華林。面對即將散的事實,黛玉把青春和生命結束在了大觀園,寶釵寧可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湘云選擇了“寒塘渡鶴影”,鳳姐覺得得罪人太多騎虎難下,迎春木訥任憑擺布,惜春無情撇清自己,只有探春——是孫輩中唯一一個和賈母在一起,拼命為這個即將樹倒猢猻散的家做最后掙扎的人。 . 可是無用。像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她的警醒和清醒都無人理會。最后她“才自清明志自高”,卻只得遠嫁。 . 大觀園起詩社,探春的號是“蕉下客”。這是撕心裂肺的預言。在談【金農】的那期小詞,我們說過蕉下客的意思,這里給新朋友重復一下—— 文人畫家愛畫芭蕉,是因為芭蕉代表著重要的佛教文化意象——在佛教里,芭蕉是脆弱、短暫、空幻的代名詞。王維的《雪中芭蕉》你聽過吧?那是美術史上有名的公案——芭蕉是商飆速朽之物,短暫而脆弱。 . 佛家講“芭蕉林里自觀身”,指的就是看著芭蕉如同看著短暫而脆弱的人生。畫家畫芭蕉,意思是“人生浮脆,當以此為警。” . 探春的號是“蕉下客”?這是曹雪芹借了芭蕉“脆弱、空幻”的文化意象——賈家的榮華富貴就像芭蕉,盛時極燦爛,卻短暫而商飆速朽。探春最后遠嫁,只有她躲過了抄家的命運。所以她是“客”,她姓賈,卻是“客”——富貴短暫如芭蕉的賈家的“蕉下客”。 . 前幾天去香山,路過雪芹故居。想著如果雪芹真是寶玉,他在經歷抄家、在香山窮困潦倒寫《紅樓》 時,是否他生命中真有過這樣一個同父異母的漂亮妹妹——她清醒地知道這個家族的入不敷出,她興宿弊置產業為家族省錢,她為這個家族做最后的努力,她守著老祖母的最后一個中秋夜,她痛心疾首地喊出:“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也有呢!” . 于是,繁花散盡夢一場的雪芹,在書里借寶玉之嘴,給這個妹妹起號“蕉下客”。 . 走吧,是客,走了,就不會連根爛掉了。走吧,那個愛硬氣的花梨大理石的漂亮妹妹、那個寫大顏的漂亮妹妹、那個住秋爽齋、寫“暫時分手莫相思”的漂亮妹妹,那個一身硬朗錚錚鐵骨的漂亮妹妹,那個恨自己不是男兒身的漂亮妹妹……走吧,蕉下客。走了,未必是件壞事。 . 或許雪芹覺得“蕉下客”三個字太悲涼了,于是借林黛玉的嘴開玩笑,“古人曾云‘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 . 雪芹寫了個笑話,你可別哭啊。 . 對了,這期的詞牌是《探春令》。真有這個詞牌。用來寫探春,正好。 . 下期談誰?我不知道。或許我也需要燉脯子喝酒,得看下一回占花名占到什么花。 . 你期待下期占到什么花? . 順頌夏安 小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