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方法,真的有用么?
你的腸道,需要清洗么?
人們認為“便”是污穢的,所以便中必然含有很多“毒素”,如果這些便留在體內成了“宿便”,那些“毒”就會危害身體。所謂 “清腸”,就是把那些“宿便”排出,并且把附著于腸壁上的“毒”也清除掉。
這聽起來很“合理”。但是,現代生理學告訴我們:這純屬臆想。
我們吃飽之后,食物充滿了胃。食物在胃里進行“預消化”,然后進入小腸。一般情況下,我們吃的食物是各種食材的混合,從胃里排空需要4到5個小時——然后,我們就會餓。進入小腸的食物會進一步被消化,幾個小時之后其中的營養成分大部分被吸收,而剩下的殘渣進入結腸。這些殘渣主要是水,其中含有一些膳食纖維和電解質。一部分膳食纖維會被腸道菌代謝分解,產生一些小分子有機酸和維生素之類。這些有機酸和維生素,以及殘渣中的電解質和水,會被進一步吸收。沒有吸收的部分到達直腸,因為水含量減少而變硬,就變成了“便”。
很大程度上,“便”的形態取決于殘渣從小腸到達直腸的過程中水被吸收的情況。如果殘渣通過速度快,被吸收得就少,便會比較軟,極端情況就是腹瀉了;如果通過速度慢,水分被吸收得過多,殘渣就會比較硬,極端情況下就出現便秘。
“便”是食物的殘渣,消化吸收的過程并不會產生毒素,進入大腸被腸道菌發酵,正常情況下也不會產生毒素。也就是說,“便中有毒素”本身只是臆想。既然“毒”是臆想出來的,“清腸排毒”自然就沒有必要。
當我們說一件事情“沒有必要”,許多人想的就是:你說沒有必要,而有人說有必要,反正“清一清也沒有壞處”,萬一他說的是對的呢?不能說這種思維方式不對,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體就像一臺完美的、永不停息運行的機器,如果不確定一種操作有好處,就不要去折騰——所有的折騰,都是在干擾它的運行。
所謂“清一清又會如何”,需要根據如何“清”來分別討論。
比如腸道SPA,是把純凈水或者含有藥物的水經過結腸流進流出,促進排便同時把腸“清洗干凈”。這種療法號稱可以“排出體內毒素,改善便秘、腹瀉,調節腸道菌群結構,預防腸癌,并有美容、美膚、減肥、調節內分泌等作用”,基本上就是堆砌了各種跟健康有關的時髦用語。但是,便在大腸中的停留也有它的健康價值。人體要從中吸收水和電解質,而需要排便的時候大腦會發生指令,控制肌肉收縮從而完成排便。腸道SPA強行制止了人體對水和電解質的吸收,刺激腸道欺騙大腦發出了排便的指令。偶一為之還問題不大,如果經常這么干,大腦對于排便的感知和控制也就“風中凌亂”了。
相對來說,“清腸食品”和“清腸保健品”就要溫和一些。從理論上說,保健品即便無效,至少應該保證無害。不過,很多“清腸保健品”都是通過藥物來刺激腸黏膜神經,引起排便反射,從而促進排便。如果便秘嚴重,那么使用藥物也是合理選擇,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即便排便有一些困難,也只是輕微的便秘,不需要采取藥物那么激烈的處理手段。
便秘的影響因素很大,不過根本原因是在于便中的水分不夠。這可能是因為腸道蠕動太慢,導致食物殘渣停留時間過長,從而使得太多的水被吸收。為了增加便中的水分,可以多管齊下:
本文來自云無心的微信個人公眾號,系今日頭條簽約稿件,媒體轉載須經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