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又是一年春節來臨,在異鄉打拼一年的游子們又踏上了故鄉的土地?;蛟S你所熟悉的故土已換了面貌,或許以前經常去的那家店不再開張,或許這次回家不用再備足紙幣,或許還有很多新的變化。科技的進步,政策的紅利,消費觀的改變,這一切都在重塑著家鄉新的故事。今年春節,格隆匯再次征集了一批會員投稿,大家在文中分享家鄉的故事,分享個人的人生感悟。2019,讓我們繼續一路同行。
一切如期而至。南方微涼的春風,在鄉村、在城市,張揚著凌冽清涼的氣息。商場里擁擠的人流,車站里購票的隊伍,增加航班的預告,路上行人的腳步,都在述說著:要過年了。
從深圳坐高鐵回家只要一個多小時,我基本每個月都會回一次家,所以對家的盼望也就沒那么深切。但是春節回去,總給我不一樣的感覺,因為春節我會回到另外一個“家”,爺爺的家,我真正的家鄉。只有回到爺爺家,那個囊括了我整個幼兒時代的大宅,才讓我有了團聚的感覺,節日的歡喜,才讓我明白,什么叫根。
有人說,故鄉就是用來被離去的,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你大抵都對此地不屑一顧,但離開后才發現,味蕾在念舊,耳邊時?;厥庎l音,不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已經扎根在此地,只有回到那個最初離開的地方,才真正的獲得了歸屬感。
腦海中,久違的家鄉,年邁的爺爺奶奶,少年的弟弟妹妹,幼兒時的伙伴……一一出現,陳釀的往事,把過年推向了情感的磁場。家,家鄉,故鄉,這些平日里普通到讓人想不起來的字眼,在過年回家時卻使人分外敏感,尤其對我這樣久不歸巢的游子。這會兒,城市的樓房和鄉村的土屋,燈火輝煌。無論一身泥巴的打工仔還是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在邁進家門的瞬間,一定脫掉了自卑和自大,還原成最真實的自己。
深圳北站,旅客背著大小行囊拖著兒女奔向站臺的舉步維艱,在城市里被殘酷生存擠壓得堅硬失水的親情,在鄉音鄉味的老屋親娘面前,柔軟起來,豐潤起來,多情起來。隨著春節的臨近,跟隨父母在異鄉生活的孩子們像候鳥一般,開始陸續返回故鄉過大年。雖然路途辛苦,但有了家人的陪伴,遠親的思念,歸鄉路上也就多了一分幸福。
在我擠進車廂的那一刻,似箭的歸心終于安定,種種辛酸苦楚和一身的疲憊被回家的喜悅與興奮取而代之。
我一次次的在萬家燈火的時候逃離,在闔家歡樂的時候無處可去,在每個人喜氣洋洋的時候獨自默默的流淚。回家的路也許很近,中間沒有萬水千山,但卻橫亙著滄桑歲月;回家的路或許很遠,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張票根。當我看到車站、碼頭、渡口、機場到處是擁擠的人群,我才感受到回家的迫切,我歸心似箭。
各種各樣的啟程和出發,充滿了隆重的儀式感。積攢久遠的豪邁情懷,伴隨著南方微涼的春風進入高亢的樂章。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為一張回家的票。
回家的人摩肩接踵,回家的路一票難求,臘月里最動人的一句話是:有票了!手握一張回家的票,那才是握住了最大的幸福。租車、拼車、自駕車,無票也要回家,他們浩浩蕩蕩向著迢迢鄉關進發。大寒小寒又一年,臘月的春風分外殷勤,來給年的盛宴加油助興,回家過年的人,身披塵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歸來。
工作兩年,沒有了寒暑假的我,回爺爺家的次數變得越發地少,這兩年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有機會回去。幼兒時爺爺對我的陪伴一幕幕映在眼前,隔著千山萬水,我都能感覺到他對我的思念和盼望,而我同樣也是。
擠進塞滿了人與行李的車廂,久違的鄉音便充滿整個耳房,熟悉的鄉音,相似的命運,共同的旅程,把我們的距離拉近。目光掃視一個個陌生而仿佛熟悉的鄉親,打工的艱辛、家中的牽掛、親人的思念,糾結在各自的心頭,寫滿了每個人的臉龐,回家,想家,念家的小情緒讓急切團聚的希望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頭,似看到了象征團圓的湯園已經下鍋,眼看著春節就要來臨了。
這幾天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拎著大包小包購買年貨的行人,每個人的臉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氣洋洋,仿佛過年的快樂從人們的心里溢了出來流淌到了全身。我也提前在網上買了各種吃的,穿的,養生保健品給往爺爺家寄了。給家人買年貨宗旨無外乎是把平時他們不舍得吃的、穿的、用的借新年的機會都給他們置備下了。
相比于東西,其實人能回去他們就是最開心的了。
我一遍又一遍的想著著爺爺,想到每次回爺爺家,他都會提前把院子的大鐵門打開,把對我們陌生的大狗拴好,打開電視機,抽著煙悠悠地閉著雙眼,在電視機的吵雜聲中等待著汽車碾過院子石子地的聲音,等著我們,盼著我們,回家。
今年已經95歲的他還能跟往年那樣跟我搓盤麻將嗎?這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他還能陪我過多少個春節呢?想到這不禁淚水溢滿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