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來自一檔叫《幸福窮女孩》的日本綜藝,每期會介紹一位普通日本小姐姐的生活。
你們可以去B站上搜,有翻譯好的熟肉。
感動我的這期主人公叫咲桑,一個33歲的日本小姐姐,被譽為「史上最強節約家」,長這樣:
她花了15年時間在日本貸款買了三棟房。
總計5500萬日元,用現在的匯率算,總價值366萬人民幣。當然因為是貸款買的,實際不需要攢這么多錢。
這個攢錢計劃開始于2004年,也就是說,咲桑從18歲成人那年就開始了這個計劃,天啊~
整個過程沒加任何buff,咲桑真的是個很普通的女孩,知道29歲時她的工資也才17萬日元(1.13萬RMB)。
這個收入水平在日本絕不算高,而生活成本又很高,攢錢難度可想而知。
最強節約家咲桑為了省錢有多拼,你們可以感受下:
不是打折的商品,不買。
一頓飯的成本控制在50日元(3塊多RMB),基本只吃烏冬面+一丟丟打折蔬菜,像這樣:
為了省水,不用碗,直接端著鍋吃。
攢錢期間咲桑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她說「只要能夠填飽肚子,什么都可以」。
為了賺額外收入,咲桑也很拼:她賣過自己的長頭發,賺了3100日元;賣過穿了很多年的鞋子,4日元。你沒看錯,折合人民幣2毛6...
為了省搬家費,她敢讓自己的領導(社長)過來當苦力。
錢包里只要有不用的錢,立刻存起來!
就這樣,2013年咲桑在27歲時買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棟房:
這棟房子價值1000萬日元,有3個房間。
咲桑租掉了其中兩間,每月租金8萬日元。
2015年,咲桑29歲,又買下第二棟房子:
價值1800萬,有4個房間,每個月可以收15萬日元的租金。
此時,兩棟房子收租23萬,加上自己的17萬工資,每月收入40萬日元。咲只給自己留了2萬元(1267RMB),其余38萬拿去還貸款后全部存起來。
我看了下視頻里的賬本截圖,應該是在32歲時提前還清了一部分貸款。
今年,咲桑33歲,買下了第三棟房子:
價值2700萬,有4個房間,每個月有8萬月供,當然肯定被咲桑用租金抵掉了。
她的名言:「用別人的錢買自己的房」。
這套房子目測買得很劃算,因為旁邊的一棟房子售價是3780萬。
咲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開一間貓咖。
這個夢想也實現了,她把第三棟房子的一層改造成了咖啡館,開業畫面真的把我感動死:
為了這天的到來,這15年不浪費1分錢生活著。
一般貓咖里的貓都是名貴的純種貓,而咲的貓咖里都是她收養的流浪貓:
咲桑房子一層的貓咖
已經成了包租婆的她依然過著質樸的「斷舍離式」生活:
咲桑的房間
15年,3棟房子+1個夢想,在喪文化流行的過度,依然有愿意努力奮斗的人。
... ...
硬核地總結一下:
·咲桑完美地詮釋了現金流—結余—資產負債的過程,努力賺錢,努力存錢,負債買入資產,在用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彌補負債。
·我也不知道咲總共攢了多少錢,不過日本買房的首付比例一般是10%,二套可能會高一些。
這些房子總價值366萬,就算總首付是20%,大概70多萬?
你們看到這里可能都笑了,搞半天15年才攢了70多個...
但是別忘了咲桑的收入并不高,而且高消費社會攢錢真的不容易。
盡管貸款利率很低,但是錢就是無法從「現金流量表」進入「利潤表」,根本存不下,這也是日本年輕人喪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存錢的意義和中國還不太一樣,因為日本這些年一直處于通縮狀態。
通脹的體現是錢變毛了,而通縮則正相反,錢的購買力會越來越強。
比如咲日復一日吃的烏冬面的價格就比之前便宜。以前一頓飯要花50日元,現在30日元就夠了。
當然,通縮并不是好事,是經濟停滯的表現。
·咲也提醒了我們:投資房產,租金是重要的現金流補充。
來源:老錢說錢 微信號:laoqianshuo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