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為了履行正常的生理機能,需要少量的鈉元素——通常存在于鹽(氯化鈉)中。但是現代人大多攝入超量的鹽,而由此引發的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成為了某種新生的社會負擔。
幾十年來,公共衛生領域的研究人員一直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卻遭遇了障礙。有的研究甚至暗示,攝入相當數量的鹽分似乎并沒有什么危害。
現在,最新的研究發現,上述研究存在缺陷;同時確認,安全的鹽攝入量其實要低于現在的推薦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人們每天攝入鹽分不要高于5克,但全球人口平均每天攝入10克鹽。過量會升高血壓,從而增加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
有諸多的研究顯示,鹽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線性關系:隨著攝入量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也會升高。但另有研究發現:每天食用少于7.5克和超過12.5克的鹽才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風險增加。
現在,我們知道,后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
我們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攝入的鹽分(90%)。同時,我們每天攝入的鹽量差異很大,因此測量攝入量的黃金標準是,至少要把24小時分成非連續的三個時間段,分別來收集尿液樣本。
雖然這是最準確方法的測量方法,但也是執行起來費用最高的方案,對參與者和研究人員來說,都有不小的負擔。
一些研究直接當場收集尿樣,因為如此一來,更容易操作,也更便宜,更少麻煩到參與者。參與者只需提供一次尿液,用它們計算出自己的每日鹽攝入量。
然而,這種測量方法并不準確,因為它只能體現非常短的時間內所攝入的鹽分,且還受到參與者的飲水量和采集時間的影響。
因此,現場采集尿液的化驗結果是習慣性每日鹽攝入量的不可靠反映。而正是此類數據顯示,鹽攝入量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存在現象關系。
從嚴密設計的實驗里獲取到分析數據時,我們發現鹽攝入量和死亡風險之間存在直接的線性關系,安全的鹽攝入水平線為每天3克。
因此,答案是清晰的:減少食鹽的使用可以挽救生命!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那樣,逐漸減少整個人口的鹽攝入量仍然是全世界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的可實現、負擔得起、有效和重要的公共戰略。
哪怕只是減少一點點,也會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健康益處。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