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 15:30
華人號:歷史天天看印度十分迫切的想成為世界級大國,是有原因的,其歷史上兩度被外族統治數千年,成為印度歷史上抹不去的烙印(被王玄策一人滅國就不多說了),而且其對外作戰,可以說是屢戰屢敗,被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也毫不為過。
印度人不聰明嗎?當然不是,印度可以說是全世界大宗教誕生最多的一個國家了,如婆羅門教、佛教、印度教等;但是印度人卻毫無向上之心,與中國人的勤勉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其實這與印度的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就已經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印度古史詩《摩訶婆羅多》曾記載了在恒河上游發生的兩次遠古大戰,其中還有類似核武器爆炸一般的痕跡,但無法確認究竟是不是核戰爭導致古印度文明的毀滅。
古印度文明沒落后,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根據拜火教文獻經典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所記載,其實雅利安人與突厥人、羅馬人同宗同源,是伊朗人的一支。
雅利安人為了更好的統治當地的古印度人,于是就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等級森嚴,把人分為4種姓氏: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低等姓氏的人如果想要成為高等姓氏,只能寄托于來世了。
這一歷史時期是印度所謂的列國時期,大的國家有16個之多,因為佛教產生于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之后波斯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也曾入侵印度;亞歷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印度終于短暫的統一了,那就是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終于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
所以現在很多印度的古代電影電視劇,都是以孔雀王朝作為背景;但是孔雀王朝如同孔雀開屏一般,綻放后很快就沒落;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廣泛。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之后,就是伊斯蘭入侵印度的時期,陸續建立了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但是這兩個帝國都是極具攻擊性的突厥人建立的,但是莫臥兒帝國皇帝大都昏庸無能,如果按照劇本進展,取代莫臥兒帝國的應該是馬拉塔人。
但是這段時期恰好是歐洲大殖民時期,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于莫臥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后荷蘭人也積極介入,并打敗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最終英國于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并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臥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后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